「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关注“桃李国学苑”

中考复习

看似相同的作文题目,实则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和写作指向。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进行构思立意下笔成文才能合乎题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有破有立,具体破什么,立什么,让我们听听张老师怎么说——

每一次作文训练或检测,教师与学生或多或少都须先“破”一些旧的东西,然后才能“立”一些新的东西,大概这才叫做有效。

从现象上看,初三每次作文训练或检测,除了题目不同,大部分要求都相同,甚至就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许多学生每次考试都是那么一两个素材事件轮番上阵,有时,甚至汤与药都不换,只需换几个关键词,便可通吃。因为,每次训练甚至中考阅卷,老师们都会与一些老面孔、老道具、老故事、老传说如期相遇(我们不奢望学生天天都有新素材新花样),见怪不怪。不过,这也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怪”!

但每次作文,题目不同,其选材用材、构思立意、行文言语,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文章的

重心、切入点、行文特点、表述方式,都会有所差异。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譬如《深处》(2016宁波)与《走向深处》(2019济南),看似相差无几,前者在选材与表述上要求较宽,而后者较紧,尤其应将重心落到“走向”,即达到深处的过程、行为、努力等,而“深处”只是归宿结果,未必是大量耗费笔墨之处。

《会玩,才好》(2017陕西)与《这样真好玩》(2019荆门),二者看似极度相似,乃至内容迁移过来,毫无违和之感。但实际上,前者强调的重心是“玩”,即儿童的游戏娱乐活动,若死板地写朗读、书法、绘画估计会很别扭;“会”是题眼,蕴含着用心、机巧、投入之意,表述描写,考生当在此用力。而后者对素材内容限制较宽泛,重点是“好玩”,且好玩不是“玩”,而是对自己所写事件、经历的结论、感受与评价。

面对千差万别的题目,被动地要求学生积(si)累(bei)一些所谓的“品(bi)位(ge)”很高的材料,其实是带有很大风险的。

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就是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对固有的素材依题旨取舍,合理表述,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往更高层面思考,就是对师生过往的疏漏与僵化的东西及时调整变革,再往上位思考,就是适当改变当前教学路径,丢掉一些包袱,更换一些装备,实质上就是思考作文训练的本质意义,审视写作的规矩,探究自己的作文教学路径。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下面以我区2019秋学期期末初三作文题为例,作简要分析。

一、原题再现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颜值,网络流行词,用来评价人的相貌,指人容貌的靓丽数值。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人有“颜值”,其他许多的事和物也有颜值……

请以“ 的颜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把标题补全,不超过4个字;2.注意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写一篇记叙文;3.不少于600字。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二、题旨分析

1、说“颜值”。颜者,容貌也。多用于人,但也可适用于物,譬如花、草、建筑、文物、风景等。用于人,也不限于脸庞,也可能是手、足、发、背、身等。值,就是人或物的美丑指数。看此次各校的样卷,绝大多数的“颜值”都是正值,很少有“负值”。

颜值之于人,不难写,所以写家长、老师等人物的文章比较好。颜值之于“物”,有一定的难度,考验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思考与判断。明明题目是“枕头”“粥”“石板桥”的颜值,但实际写的却是与“颜值”无关的一些一些人与事,行文无法聚焦于关键的那一点,文章越写越散。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2、再解“颜值”。无论对于人或物,“颜”属于表象,是外在的直观影像与映象,包含形、色、状、质等等;“值”相对地属于内在的东西,即观察者、叙述者的感受、判断、好恶等,它未必都是最高峰值(美到极致),也可以是最低(丑到极致)。由此再推断,颜值的叙写,适合表现人或物,而不宜表现事件与过程,即使要涉及叙事,也必须依托人或物的“颜”来完成,不大适合无节制、无指向的叙述与啰嗦。

由此再推断,本文适合由表及里,由外在的“颜”的描写刻画,逐渐延展到内在“值”的认定与评价。也可以说,没有外在“颜”的塑造,内在的“值”就无所依托,空洞无物。例如下面《石板桥的颜值》一文(节选前几段):

石板桥早已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人建的了。上面的年份经过风雨的洗礼,模糊不清。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与车走过,却没有一个为它停留。这颜值最多也就15分吧。

“摇哇摇,摇哇摇,摇到外婆桥……”每每听到这首歌谣,总会勾起我与奶奶的回忆。童年的夜晚最美好的时光是牵起奶奶布满茧子的手,在镇里漫步。散步的必经之路是石板桥。年幼的我望着古老的石桥,汹涌的河水,一股恐惧涌上心头。这时奶奶会在我眼前俯下身子背起我。她有节奏有规律的脚步声在我耳畔回响。我唱起了歌谣“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寂寂星空下,悠悠歌声中,我趴在奶奶温暖的背上,甜甜地进入了梦乡。这一刻,石板桥的颜值在我心中高于一切。【此处是为桥写人,还是为人写桥?】

石板桥承载的不仅有星空下的温暖回忆,还有夕阳余晖中焦急的责备。

“你怎么这么晚回来?”奶奶焦急的目光紧紧地盯我。“和同学出去玩了。”“出去玩?那也应该先回家啊。”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我与奶奶吵了起来。我毫不犹豫的冲出家门,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了石板桥。

看着汹涌的河水,我的心绪平静了许多。想起星空下的回忆,想起奶奶的体弱多病,我有些愧疚。回头看,只见奶奶满头银发,步履蹒跚地走来。还没走上桥头,就急切的喊到:“这里这么危险,来这干嘛?快回家吃饭。”我不再任性,乖乖回家。发现奶奶早已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我低声说了句:“奶奶,对不起。”

例文中节选占了全文大半,但文章却聚焦于“人”而没有聚焦于“桥”,即使写桥,也未能扣住“颜值”行文,故语言虽美,但实际却不太切题。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3、理解“不仅……也有……”。许多作文命题的导语中,往往都会出现类似的表述,譬如“是……也是……”“有……更有……”此类句式的出现,大多是提醒考生,除了通常的思考角度与内容外,还有其他的的角度与内容也值得思考,具有拓展考生思路的作用。但不能理解为仅仅“也有、更有”所引领的内容才切题才是最佳,而前面的就不一定切题;其实,二者在理解、表达和评价上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4、善解半命题作文。相对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应该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构思“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思考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可以使题目向自己的熟悉的素材靠拢。但这更考验学生“自圆其说”“自圆其事”的能力。若自己拟题为“花”,而实际行文写的是“叶”,则有可能前功尽弃。前面的例文就犯了这个错误。

而且,所填的词语须与题目搭配合适,若是别扭,乃至造成歧义,会影响到评分。譬如“鹅湖的颜值”与“黎明湖畔的颜值”,前者得体,合乎文法,后者生硬拗口;“匠心的颜值”与“工匠的颜值”,前者看似概括,实则虚空,后者内容对象具体,一目了然。且以有限的考场时间和文字,表现较抽象的“匠心”,实在是给自己添乱。在拟题的背后,实则考查了学生的素材梳理与剪裁能力。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中考复习】主创团队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作者:张原,男,中学语文教师,无锡市锡山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好读书,不求甚解;好教书,误人子弟;好为文,胡说八道;好交友,三教九流。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栏目主编张怀民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美编周欣雨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总监:杨春俏

正文图片源于网络

[email protected]

进入桃李国学苑在线课堂

你“在看”吗?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