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學期錫山區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關注“桃李國學苑”

中考複習

看似相同的作文題目,實則有著不同的內涵要求和寫作指向。根據作文題目的要求進行構思立意下筆成文才能合乎題意。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平時訓練中有破有立,具體破什麼,立什麼,讓我們聽聽張老師怎麼說——

每一次作文訓練或檢測,教師與學生或多或少都須先“破”一些舊的東西,然後才能“立”一些新的東西,大概這才叫做有效。

從現象上看,初三每次作文訓練或檢測,除了題目不同,大部分要求都相同,甚至就是換湯不換藥。因為許多學生每次考試都是那麼一兩個素材事件輪番上陣,有時,甚至湯與藥都不換,只需換幾個關鍵詞,便可通吃。因為,每次訓練甚至中考閱卷,老師們都會與一些老面孔、老道具、老故事、老傳說如期相遇(我們不奢望學生天天都有新素材新花樣),見怪不怪。不過,這也是作文教學最大的“怪”!

但每次作文,題目不同,其選材用材、構思立意、行文言語,都會有所不同,尤其是文章的

重心、切入點、行文特點、表述方式,都會有所差異。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譬如《深處》(2016寧波)與《走向深處》(2019濟南),看似相差無幾,前者在選材與表述上要求較寬,而後者較緊,尤其應將重心落到“走向”,即達到深處的過程、行為、努力等,而“深處”只是歸宿結果,未必是大量耗費筆墨之處。

《會玩,才好》(2017陝西)與《這樣真好玩》(2019荊門),二者看似極度相似,乃至內容遷移過來,毫無違和之感。但實際上,前者強調的重心是“玩”,即兒童的遊戲娛樂活動,若死板地寫朗讀、書法、繪畫估計會很彆扭;“會”是題眼,蘊含著用心、機巧、投入之意,表述描寫,考生當在此用力。而後者對素材內容限制較寬泛,重點是“好玩”,且好玩不是“玩”,而是對自己所寫事件、經歷的結論、感受與評價。

面對千差萬別的題目,被動地要求學生積(si)累(bei)一些所謂的“品(bi)位(ge)”很高的材料,其實是帶有很大風險的。

對這些差異的研究就是教師作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對固有的素材依題旨取捨,合理表述,這就是課堂教學的難點。往更高層面思考,就是對師生過往的疏漏與僵化的東西及時調整變革,再往上位思考,就是適當改變當前教學路徑,丟掉一些包袱,更換一些裝備,實質上就是思考作文訓練的本質意義,審視寫作的規矩,探究自己的作文教學路徑。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下面以我區2019秋學期期末初三作文題為例,作簡要分析。

一、原題再現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顏值,網絡流行詞,用來評價人的相貌,指人容貌的靚麗數值。在現實生活中,不僅人有“顏值”,其他許多的事和物也有顏值……

請以“ 的顏值”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請在橫線處填上合適的詞語,把標題補全,不超過4個字;2.注意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角度自選,立意自定,寫一篇記敘文;3.不少於600字。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二、題旨分析

1、說“顏值”。顏者,容貌也。多用於人,但也可適用於物,譬如花、草、建築、文物、風景等。用於人,也不限於臉龐,也可能是手、足、發、背、身等。值,就是人或物的美醜指數。看此次各校的樣卷,絕大多數的“顏值”都是正值,很少有“負值”。

顏值之於人,不難寫,所以寫家長、老師等人物的文章比較好。顏值之於“物”,有一定的難度,考驗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現象的思考與判斷。明明題目是“枕頭”“粥”“石板橋”的顏值,但實際寫的卻是與“顏值”無關的一些一些人與事,行文無法聚焦於關鍵的那一點,文章越寫越散。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2、再解“顏值”。無論對於人或物,“顏”屬於表象,是外在的直觀影像與映象,包含形、色、狀、質等等;“值”相對地屬於內在的東西,即觀察者、敘述者的感受、判斷、好惡等,它未必都是最高峰值(美到極致),也可以是最低(醜到極致)。由此再推斷,顏值的敘寫,適合表現人或物,而不宜表現事件與過程,即使要涉及敘事,也必須依託人或物的“顏”來完成,不大適合無節制、無指向的敘述與囉嗦。

由此再推斷,本文適合由表及裡,由外在的“顏”的描寫刻畫,逐漸延展到內在“值”的認定與評價。也可以說,沒有外在“顏”的塑造,內在的“值”就無所依託,空洞無物。例如下面《石板橋的顏值》一文(節選前幾段):

石板橋早已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人建的了。上面的年份經過風雨的洗禮,模糊不清。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與車走過,卻沒有一個為它停留。這顏值最多也就15分吧。

“搖哇搖,搖哇搖,搖到外婆橋……”每每聽到這首歌謠,總會勾起我與奶奶的回憶。童年的夜晚最美好的時光是牽起奶奶佈滿繭子的手,在鎮裡漫步。散步的必經之路是石板橋。年幼的我望著古老的石橋,洶湧的河水,一股恐懼湧上心頭。這時奶奶會在我眼前俯下身子背起我。她有節奏有規律的腳步聲在我耳畔迴響。我唱起了歌謠“搖到外婆橋,外婆請我……”寂寂星空下,悠悠歌聲中,我趴在奶奶溫暖的背上,甜甜地進入了夢鄉。這一刻,石板橋的顏值在我心中高於一切。【此處是為橋寫人,還是為人寫橋?】

石板橋承載的不僅有星空下的溫暖回憶,還有夕陽餘暉中焦急的責備。

“你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焦急的目光緊緊地盯我。“和同學出去玩了。”“出去玩?那也應該先回家啊。”就因為這麼一件小事,我與奶奶吵了起來。我毫不猶豫的衝出家門,漫無目的地走著,走到了石板橋。

看著洶湧的河水,我的心緒平靜了許多。想起星空下的回憶,想起奶奶的體弱多病,我有些愧疚。回頭看,只見奶奶滿頭銀髮,步履蹣跚地走來。還沒走上橋頭,就急切的喊到:“這裡這麼危險,來這幹嘛?快回家吃飯。”我不再任性,乖乖回家。發現奶奶早已準備好可口的飯菜,我低聲說了句:“奶奶,對不起。”

例文中節選佔了全文大半,但文章卻聚焦於“人”而沒有聚焦於“橋”,即使寫橋,也未能扣住“顏值”行文,故語言雖美,但實際卻不太切題。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3、理解“不僅……也有……”。許多作文命題的導語中,往往都會出現類似的表述,譬如“是……也是……”“有……更有……”此類句式的出現,大多是提醒考生,除了通常的思考角度與內容外,還有其他的的角度與內容也值得思考,具有拓展考生思路的作用。但不能理解為僅僅“也有、更有”所引領的內容才切題才是最佳,而前面的就不一定切題;其實,二者在理解、表達和評價上應該是一視同仁的。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4、善解半命題作文。相對於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應該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構思“自主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思考將題目補充完整,也可以使題目向自己的熟悉的素材靠攏。但這更考驗學生“自圓其說”“自圓其事”的能力。若自己擬題為“花”,而實際行文寫的是“葉”,則有可能前功盡棄。前面的例文就犯了這個錯誤。

而且,所填的詞語須與題目搭配合適,若是彆扭,乃至造成歧義,會影響到評分。譬如“鵝湖的顏值”與“黎明湖畔的顏值”,前者得體,合乎文法,後者生硬拗口;“匠心的顏值”與“工匠的顏值”,前者看似概括,實則虛空,後者內容對象具體,一目瞭然。且以有限的考場時間和文字,表現較抽象的“匠心”,實在是給自己添亂。在擬題的背後,實則考查了學生的素材梳理與剪裁能力。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中考複習】主創團隊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作者:張原,男,中學語文教師,無錫市錫山區中學語文教研員。好讀書,不求甚解;好教書,誤人子弟;好為文,胡說八道;好交友,三教九流。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欄目主編張懷民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美編周欣雨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總監:楊春俏

正文圖片源於網絡

[email protected]

進入桃李國學苑在線課堂

你“在看”嗎?

「中考」不破不立——2019秋学期锡山区初三期末作文剖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