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吃什么,有钱人每天吃什么


导读

健康的饮食带来健康的生活,We are what we eat. 但是在这个贫富差距这么大的时代,健康的饮食真的容易获得吗?


正如我们之前所介绍过的那样,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觉得影响社会不平等,或者说导致穷人和富人差距不断扩大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教育和健康。道理很简单,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来逐渐改变自己贫困的境遇。健康则是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时长,财富的累计,以及家庭不会因为健康问题拖累而消耗掉大量的金钱。


这是经济学季刊上的文章“FOOD DESERTS AND THE CAUSES OF NUTRITIONAL INEQUALITY”。


作者们发表了一个新的有趣的观点:主观营养摄入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导致社会上穷人和富人在健康上面的差异,并且直接影响到相应问题的政策制定。


当然这不是第一篇涉及这方面的讨论的文章,此前的大多数讨论都是基于供给侧——食物荒漠的理论。也就是说为什么穷人吃不到好东西呢,是因为把好东西运输到穷人居住的地区成本太高了,因为犯罪率等为题,销售健康食品的零售商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才能将好东西送给穷人吃。如果成本变高那可能也意味着这些食物会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穷人,但是穷人不会接受这么高价格的“健康食物”,这样使得把食物运输过到穷人的地区也变得没有意义了。这就形成了食物荒漠,即便有一部分穷人愿意支付高昂的代价来享用健康的食品,他们也无法就近找到提供此类食品的市场。


而这篇文章主要是从需求侧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除了供给以外,穷人本身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很低呢?


作者通过对美国全国40%零售店的门店数据匹配了61000户家庭的视频购买情况的调查问卷数据,研究了每个家庭对于食品消费的选择。他们发现了什么呢?首先,通过对于每一个家庭食品购买数据的分析,作者使用 Healthy Eating Index计算出了高收入家庭平均来说要比低收入家庭的营养摄入来得更健康。其次低收入家庭所在的社区事实上大型超市更少。相比大型超市而言,低收入家庭所在的社区周围分布的药店和社区便利店要居多,在的药店和便利店也会有许多健康相关的食品、药品可供选择。


为了证明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环境是不是会影响到他们健康食品摄入的决定。作者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他们发现事实上对比那些存在食品荒漠现象的样本,大超市的进入事实上对于家庭营养食品摄入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人们并不会因为大超市的进入,而购买消费更多的健康食品。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旦周围有了大型的超市,人们更愿意去大型超市里面购买相对廉价的其他食品而不是健康相关的产品。这就带来以下问题,事实上穷人家庭并不缺少健康食品的供给,作者甚至许多家里附近没有大型超市的穷人也会跑去更远的大型超市购买廉价的食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穷人和富人的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呢?


作者对于居民家庭的食品需求建立了结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了惊人的结果:在健康类的食品八大指标当中,有六项显著被高收入的家庭青睐(全果,水果,蔬菜,豆类,其他蔬菜,奶制品),当然对于“不健康”成分中的两项(钠和添加糖),高收入家庭也体现了相对较弱的偏好。这样的偏好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以1000卡路里的食品营养摄入为例,相比使用1000卡路里的垃圾食品,低收入家庭最多只愿意支付0.43美金来改善食品营养结构,而高收入家庭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低收入的3倍!而这种贫富家庭在健康食品消费观上的差异有20%会被教育程度解释,14%则来自于家庭的营养知识。


理解了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了,经济学家总结发现事实上人和人之间健康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只有10%是源于健康食品的供给,90%则是源自于家庭对于健康食品的偏好和消费观念。从政策上来说,如果要消除不平等,鼓励低收入家庭消费更多的健康食品,单纯地增加供给恐怕并不是太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价格,提高穷人的健康意识和营养学知识,事实上才是政策制定者们应当关注的首要问题。


你每天吃什么,有钱人每天吃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喜欢吃炸鸡,烤串麻辣烫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