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01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赴美上市。


首发当日,市值逼近300亿,其创始人身价一举突破140亿。


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争议——拼多多因为“砍一刀”“9块9”“免费拿”等问题而遭到公众的质疑。


一年半过去了,拼多多怎么样了?


根据拼多多最近的一期财报(2019Q3)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GMV(订单总额)达8402亿元,同比增长143.68%;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36亿,同比增长超过39.12%。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曾经那个“3亿人都在砍的拼多多”,不仅没有在争议中走向没落,反而变成了“5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另一组让我印象深刻的数字是,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比例,已经达到了46%。


这或许超出了你的预期。


在过去,拼多多被认为是服务“五环之外”的人群,是低端的代名词,仅仅一年半的时间,拼多多不仅用户总量超过了5个亿(阿里同期为6.93亿,京东为3.344亿),甚至有近一半还来自大城市。


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事实已摆在那里。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这值得我们重新去审视,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的,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以及拼多多将会走向何处。


02


在拼多多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创始人曾说,拼多多的战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服务“五环之外”的人群。


它早期的运营也完全是围绕这一战略来执行的。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便宜!


比如一箱48卷的卫生纸,竟然只要8.9元。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又比如吸尘、擦地、拖地一体的扫地机器人,只要200多,而且还能参与各种优惠活动。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这个价格对于“五环外”人群,无疑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问题是,产品质量靠谱吗?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拼多多没少因为这一问题而遭受质疑。


但在做了一定的调研之后,我改变了对它的印象。


就拿上面提到的扫地机器人来说,其品牌“家卫士”的母公司是深圳的松腾实业。


这家公司你很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但它代工的那些品牌,比如飞利浦、霍尼韦尔、惠而浦、必胜,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


松腾实业其实已经为这些国际大牌做了30年的代工,拥有超过70项国际专利。


其生产制造能力,毋庸置疑。


2015年,松腾实业推出了旗下的自主品牌——家卫士。


采用同样标准、工艺、用料,使用的是同样的生产线,然而,消费者宁愿花4倍的价格去购买那些贴牌产品,而不是更加实惠的同一厂家出产的自主品牌,因为大家根本就没听说过“家卫士”。


拼多多改变了这个国产品牌的命运。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计划”。


该计划提出,要扶持1000家各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帮助它们“更有效地触达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家卫士就是被扶持的品牌之一。


在加入了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之后,其热门爆款至少卖出了几十万台(最多显示10万+),评论超过4万条。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同样受益的还包括上面提到的纸巾品牌——丝飘


丝飘出自江苏扬州的一家纸品企业,原本他们主要给线下商超(比如大润发)提供货源,市场好的时候一年销售额能达3000万元。


但随着主流消费人群从商超转到线上电商之后,这家纸品企业一度徘徊在生死线上,负债率超过了20%。


其实他们家产品的质量完全没问题,毕竟一直在给大润发这样的大型商超供货,他们缺的只是销售渠道。


拼多多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命运。


2019年,丝飘销售额突破3.5亿,成为了准一线品牌。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类似的,还有新宝电器、德力股份、浙江三禾等等,这些在代工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都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却苦于打不出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是拼多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企业家们表示,如果拼多多把“新品牌计划”做好做下去,十年后对中国制造产业的升级贡献不会比阿里小。


为什么在拼多多平台上架后,厂家可以把价格压得那么低?


这和拼多多主打的 C to M (消费者-工厂)模式有关。


拼多多创始人曾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里解释过这个模式:


比如有1000个人在夏天想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冬季羽绒服,他们联名把订单发给生产厂商,并愿意按照去年的价格出 10% 的定金;这一需求一旦到了工厂那边,工厂很有可能愿意给他们 30% 的折扣。


因为

工厂从联名订单里获得了需求的确定性,而确定的需求意味着稳定的产能,稳定的产能又会带来规模化的生产效应,从而降低了供应链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


厂家的成本降低了,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低的折扣。


拼多多是 C to M 模式的践行者,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厂家的中间平台,拼多多既帮助那些优质的中小企业培育起了自主品牌,扶持“中国制造”,一边又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平价且质量过得去的产品,提升了五环外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从而实现供给端、需求端和平台的三赢。


但正如上面提到的,拼多多还有近一半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这又是怎么回事?


03


“便宜”让拼多多在下沉市场一骑绝尘,也是不少人对它的固有印象。


但别忘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真正含义——在农村站稳了脚跟后,自然是要向城市进军的。


2019年6月,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所谓的“百亿补贴”,简单来说就是拼多多自己贴钱,让消费者在享受大额折扣的同时,提供“正品保障”,“假一赔十”和“售后无忧”服务。


和“新品牌计划”不同的是,“百亿补贴”计划针对的主要是苹果、戴森、茅台、格力等知名品牌,并且由中国人保财险为“假一赔十”提供资金保障。


最初,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被认为是针对6·18的一次短期促销(据说很多拼多多内部员工最初也这么认为),然而这一活动一直贯穿了6.18、双十一、双十二……


轰轰烈烈搞了200多天,延续到现在,甚至还可能会一直继续下去。


同样没有想到的还包括华尔街的投资者。


拼多多是美国上市公司,在其发布2019年二季度的财报之后,其股价一路从20多块飙升到了46块。


原因是拼多多二季度的财报实在太好看了,GMV(订单总额)达到7091亿元,同比增幅171%;二季度营收72.90亿,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60%,净亏损4.1亿(non-GAPP),环比下降70%!


按照华尔街的分析师预测,拼多多三季度的亏损应该会更一步收窄,甚至是扭亏为盈。


然而,三季度财报一公布,华尔街的资本家们都傻眼了——拼多多单季净亏损达到23.35亿,环比大增470%(拼多多的股价也随之大跌)。


原因就是拼多多把大量的资金用到了“百亿补贴”计划中(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增长了114%),这也是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没有人不喜欢优惠。


只不过,每个人对优惠的敏感程度不同。


对于五环外人群,用8.9元买到能用半年的卫生纸,用200多的价格享受到扫地机器人的便捷,就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而对于追求精致生活的城市白领,4599元的 iPhone11 64g(原价 5499),1699元的 airpods pro(原价1999),以及2489.9元的戴森吹风机(原价2990),同样极具吸引力。


哪怕是那些中老年的国企领导和私营企业老板,819元的43度飞天茅台(友商平台999)同样能够打动他们。


不管自己喝不喝,拿去送人难道不香吗?


人人都爱优惠。


只要优惠的幅度足够大,总有一款能够打动你。


拼多多,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04


拼多多走的路线和阿里其实有着相似之处。


从淘宝早期的草莽崛起,到孕育出以中高端品牌为主的天猫平台,然后再回头开展大规模的打假、打山寨。


这条路,阿里至少走了10年,而拼多多只用了4年半。


正是靠着极快的成长速度,拼多多在阿里和京东——两强对峙局面已然形成的情况下,楞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消费者,我很乐意看着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相互厮杀。


有竞争,市场才会有活力;


有竞争,商家才愿意给消费者让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