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中学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叫醒无数孩子和家长

最近有家长跟老师说,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成绩却总是不见起色。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投入与产出常常不成正比?

其实,每年中高考后,在状元们分享的学习经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学习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但绝对是最高效的。

就像那句话所说: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以下这 3 种“耗时”的行为并不是努力,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

1

别把低效耗时当努力

专注是你听讲时有一个人坐到你旁边了,你都觉察不到。

80%中学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叫醒无数孩子和家长

2

别把浅表劳动当努力

思考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所以许多人宁愿立马埋头干,任劳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

这是在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等遇到相同类型的题,就整理在一起。

80%中学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叫醒无数孩子和家长

3

别把虐待自己当努力

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最大的内耗就是和自己较劲。

80%中学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叫醒无数孩子和家长


4

怎样做到真努力

这些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比如明天考试,今天要复习错题。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