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過後 避險資金將往何處去?

原油暴跌30%、美股觸發史上第二次熔斷、黃金突破1700美元、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0.4%再創歷史新低,“黑色星期一”過後,避險資金往何處去?比特幣能否成為新的避險資產?

“黑色星期一”過後 避險資金將往何處去?


2020年3月9日,是可以載入金融史的一天。

1987年,美國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一”,之後推出了股指熔斷機制。三十多年來,美國股市其實真正觸發熔斷的僅有1997年10月27日一次,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創下自1915年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國大選以及油價暴跌等多種因素衝擊下,“黑色星期一”再次上演。

美東時間3月9日,美股暴跌觸發史上第二次熔斷,全球股市再遭血洗。道指單日跌幅達2000點,目前美國三大指數距離技術性熊市已不足1%,美國三大股指期貨已經進入技術性熊市。

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逾7%,創2019年1月以來新低。日本股市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6%,最終全天收跌5.1%;新加坡股市跌幅亦創下記錄,跌逾6%。

然而最兇險的還不是股市,而是原油市場。原油連續2日暴跌超31.5%,國際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桶,僅次於1991年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時的跌幅,創近30年最大跌幅。

數字貨幣市場也遭遇暴跌,被視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連續跌破8000美元、7800美元兩大重要節點,最低下探至7680美元,24小時跌幅逾10%。3月8日和9日,4大交易所(OKEx、火幣、幣安、BitMEX)爆倉量分別為4.42億和3.73億美金,24小時內爆倉為6.82億美金。

全球資產為何慘遭血洗?

“大部分機構投資者都認為當前美股的暴跌主要是新冠病毒、石油價格戰以及美國大選等等多種風險因素疊加的反映,在市場恐慌的背景之下,加上很多風險評價基金由於市場波動率上升導致自動減倉,加劇了市場暴跌。”美國匯盛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在接受《陸家嘴》採訪時表示。

Dots機構投資者社區CEO 鄭迪則認為,全球流動性在這一波下跌之前,並沒有市場所預料的那麼好。場中的錢其實沒有那麼多,特別是贖回以後,市場存在大量的槓桿,就出現了一些流動性的緊張。

“美股的總市值已經超過GDP的一倍了,那麼它本身就處於泡沫階段,所以泡沫階段高位震盪也都比較正常。”

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分析師任鶴義分析稱。

恐慌情緒加劇,何種資產可以避險?

全球金融市場暴跌背後,避險需求持續升溫,市場資金加速拋售、逃離股票、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加速流向避險資產,如黃金、國債。

9日下午,現貨黃金觸及自2012年12月以來最高價格,每盎司1703.39美元。衝高回落後,現貨黃金仍在1680美元附近震盪。

“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之後會出現短時間的快速獲利拋售盤,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黃金上漲失去了動力,而是短期股市等資產大跌導致資金緊張,拋售盈利資產獲取現金來彌補資金的不足。”有分析人士指出。

一些分析師則預計,黃金將繼續攀升。瑞銀集團的財富管理部門預測,價格可能在數週內上漲至1800美元,而花旗集團預計到2021年底金價飆升至2000美元。

避險資金也在持續湧入更安全的債市,尤其是中長期的國債。導致各國國債價格飆升,並推動國債收益率不斷刷新歷史新低。

3月9日下午,十年期美國國債一度跌破0.4%關口,一度跌至0.318%,為歷史首次,日跌幅逼近40%,30年期美國國債亦刷新歷史新低。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20%。

比特幣是否能成為一種避險資產?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避險情緒過後,部分資金仍然會繼續進行轉移,去謀求風險與收益的最佳平衡點。那麼,未來資金將流向何處?

區塊鏈行業內,常常將比特幣比喻為”數字黃金,因其稀缺性特徵和黃金相似,認為比特幣具有價值儲藏的特性,可以作為一種避險資產。此前委內瑞拉出現經濟危機,比特幣也曾一度成為這些國家民眾避險的資產的選擇。

Coinbase首席執行官Brian Armstrong公開表示,“全球市場經濟放緩將在未來幾個月迫使央行採取更多極端的市場刺激措施,這很可能會讓加密資產受益。日益激進的政策將讓各國法定貨幣大幅貶值,在損害了儲戶的利益同時,也使得像比特幣這樣的稀缺資產更具吸引力。”

數字貨幣集團DCG(Digital Currency Group)於2013年專門設立子公司灰度投資Grayscale Investment,以下簡稱灰度),其董事總經理邁克爾·桑舍(Michael Sonnenshein)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比特幣現在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是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當市場出現混亂時,投資者可以真正思考過去黃金和債券所扮演的角色。”

灰度還在2019年的一份研究中發現,當主流金融業面臨經濟危機時,比特幣市場受益最大。例如,在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英國脫歐擔憂期間,比特幣價格上漲了7.1%。同期歐元和英鎊分別下跌2.4%和8.1%。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全球價格指數下跌4.9%。

灰度公司在該報告中總結到:“雖然比特幣作為一種可投資資產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我們已經找到了能證明比特幣可以在全球流動性危機中,尤其是那些導致隨後貨幣貶值的危機中充當對沖工具的證據。”

然而近期全球金融資產暴跌,比特幣並沒有表現出與黃金一樣的走勢,反而走出了下降通道。從2020年2月13日比特幣創下今年的新高後,價格開始下跌。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從最高10500最低跌至7800,下跌幅度超20%。

被視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是否能成為一種避險資產?

OKEx高級分析師William在接受界面採訪時表示,“本次比特幣暴跌是2月末比特幣價格突破支撐線後,市場進入下降趨勢的常見表現。比特幣1月的上漲是市場基於對“比特幣減半”的預期而產生的,“因為從歷史上看,比特幣的前兩輪減半都讓比特幣價格上漲了1倍,所以市場對減半行情普遍持樂觀態度。”

William提醒稱,目前比特幣已經進入下行通道,如果比特幣投資者仍抱著“減半行情將帶來比特幣價格上漲”的預期去投資比特幣,未來這些投資者將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對於”比特幣是避險資產“的說法,William認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比特幣目前的市場規模太小,根本無法充當傳統市場鉅額資金避險的工具。其次,比特幣的波動太大,2019年上半年上漲了3倍,下半年跌了近50%。“這麼大的波動任何專業的投資團隊都不會把它當做避險工具使用。”

《Coindesk》專欄作家JillCarlson指出:“很明顯地,比特幣在近期的表現更像是風險資產,而不是避險資產。”

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也在推特上表示,“又一個證據表明,在風險規避時期,比特幣不是一個很好的對沖工具。在風險規避期間,它實際上比風險資產下跌得更多。”

從避險屬性來看,比特幣跟黃金相比還是不足的,由於市場深度稍顯不足,共識不足,現在比特幣更多的是與流動性高度相關的一種風險資產,而不是避險資產。但現在是風險資產,不意味著以後就永遠不可能成為避險資產。

”鄭迪表示。

他認為,比特幣目前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一種資產,說它是數字黃金稍微有點早,但他是走在成為數字黃金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一個,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