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狼之秦嶺野狼

西北狼事 王妮

狼是一種神蟲,小時候母親經常這樣說,也不讓隨便提起。

在北方的冬夜,寂靜一片,這個時候母親是絕不允許說“狼”這個字。搞得我小時候總是害怕冬夜,晚上醒來豎起耳朵聽,窗戶和門有沒有動靜,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害怕是狼,滿腦子是黑夜裡兩隻發綠的亮晶晶的眼睛。這種恐懼一直到住進城裡的樓房。

西北狼之秦嶺野狼

1


商州市的大荊鎮,就在秦嶺山下。聽父母講:解放前,狼群大量鬧災時,老百姓就請戲團唱三天三夜的秦腔,給土地爺爺唱,因為土地爺爺是主管狼的。唱戲的時候把土地爺爺的塑像搬到戲臺下,擺上供品。唱戲的主要目的是驅趕狼群,請神仙把他們的神蟲帶走。在空曠的夜空,萬籟寂靜,黑漆漆的村莊,慷鏘有力的鑼鼓響起來,粗曠的秦腔吼起來,那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估計當時這些狼們想:媽呀,這群人太厲害了,畫著奇怪的臉,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一群人敲敲打打,跳來跳去。在昏暗的燭光和油燈的光裡,舞動的影子,突然一陣咚咚鏘鏘的聲音,比天上打雷都害怕,趕緊回山裡躲起來。據說,唱完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和狼會相安無事。祖輩人的觀念:神把狼群召回了。

狼是一種聰明的動物,聰明到什麼程度呢?講兩個故事。

夏夜,農村的人家的門經常開著,通風涼快。大人們幹活小孩在旁邊玩。忽然油燈滅了,等大人取火點亮燈時,發現孩子不見了。叫人四處尋找,只找到一隻小裹肚。狼先趁大人不注意把燈吹滅,在大人點燈的時然後把小孩叼走,之後留下裹肚一類的證據,說明是自己乾的事。總之,狼傷過的動物,要留下一些東西,比如一條尾巴、一隻耳朵或是蹄子;如果傷的是人,要留下一隻鞋或是衣服之類的,母親講的故事到此便結束了。這時父親的故事才剛開始:狼把小孩掉走後,人們發現後,要一直窮追不捨,不能給狼換氣的機會。狼在開始只是叼著,放下重新叼起,那是要命的。只有不給它機會就能救下孩子。如果孩子是將來成大器的人,或者手裡拿著紅漆筷子或是帶著某種護身符,狼叼到半道,不僅不敢吃,還要蹲在旁邊看著,直到人們找到小孩才敢離開(解釋一下,過去人們喜歡用紅漆筷子,傳說是抬神仙轎子的槓子)。


西北狼之秦嶺野狼

2


講個輕鬆有趣的事。狼會把農家的大肥豬趕回去吃。豬比狼大多了,怎麼辦的?別急,聽我慢慢說。狼會咬住豬耳朵,來控制前進的方向;同時騎在豬身上,用前爪抓緊豬的嘴巴,防止豬叫出聲,用它的尾巴在豬屁股抽打,豬腦這時候一熱,跑得比平時飛快。再給狼配上一個披風,這畫風簡直就是一個狼大俠了。

西北狼之秦嶺野狼

3


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對狼群的消滅,狼在鄉村基本沒有了,也沒有了狼的諸多故事。

我對狼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直到在動物園看見灰色的狼,沒有一點威風的感覺,跟我腦海裡的狼完全不同。鐵頭豆腐腰麻桿腿,這是父親給我描述的山裡的狼。看完《狼圖騰》這本書,草原的狼長得更高大,更兇猛,更是群體活動,更符合我腦海裡的狼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