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城隍廟

石獅城隍廟位於閩南風情十足的城隍街,城隍街位於石獅市區寬仁。前身為寬仁街,城隍廟的興盛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繁榮,該廟所在地便命名為"城隍街"。絡繹不絕的人區,充滿閩南特色的小店鋪,海內外慕名而來的香客。聚集在此,以現代人的姿態去領略古老閩南獨特又簡單的魅力。

石獅城隍廟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入侵,永寧衛城失守,逃亡百姓揹負城隍神像來到石獅。"安之土地寺廟中。蓋暫寄居。"至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信眾在券內(今寬仁)興建石獅城隍廟。

石獅城隍廟建築規模奠定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1990年重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560平方米。二進,正殿奉祀城隍,配祀廣澤尊王、觀音等,邊殿附祀開山殿七大巡。


石獅城隍廟

廟宇正門懸掛清代書法家鄭板橋手跡"城隍廟"匾額及清代"敇封忠佑侯"匾額。石獅城隍廟歷經明代"嘉靖倭寇"、清代"辛丑遷界"、"石獅分縣的設立"等重大歷史事件,成為十六至十七世紀福建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眼前的弧形門樓、騎樓式結構又讓人領略到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廟內尚存清代及民國重修碑記三方,共記載了三次重修城隍廟時,旅居菲律賓華僑的人名、祖籍地、捐資數額。這三尊生動的華僑"花名冊",見證了閩南華僑文化的發展歷程。


石獅城隍廟

民國十二年,石獅地方官紳、鉅商及華僑捐款擴建,成為此廟。據傳石獅城隍公威靈顯赫,民間有何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請城隍公去坐鎮,都能獲得圓滿的結果。如每年初四,石獅城隍為善信指點迷津、逢凶化吉,讓石獅人平安,生意興隆。給石獅帶來了一片繁榮的景象。石獅城隍的影響力不但啟遍及閩南,而且遠至臺灣和東南亞。臺南、高雄、新化、臺中的善信幾乎每年都組團來石獅祖廟參觀、謁祖。石獅城隍廟成為展現石獅僑鄉精神風貌的一扇窗口,也成為促進石獅與臺、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友好交流的一座橋樑。

石獅城隍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