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去揚州旅遊,和其他的遊客一樣,去揚州旅遊我最早也是去瘦西湖和大明寺,畢竟兩者是揚州旅遊景點的代表,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歷史悠久,很多人遊玩瘦西湖之後就會去大明寺。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揚州大明寺

大明寺是鑑真法師的故里,同時是4A級旅遊景區,而且景區緊鄰5A景區瘦西湖,自然遊客眾多,但遊覽大明寺給我印象最深刻卻不是大明寺,而是大明寺門口的那對石獅子,你去遊覽的時候注意到了嗎?

這是大明寺門口擺放的石獅子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兩隻石獅非常醒目

觀察兩隻石獅可以發現,兩隻石獅子都是造型精美的正向石獅,而且莊重、大氣、造型精美,很明顯在古代就不是一般場合可以使用的,大明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重修的,在重修之前,大明寺也沒有這兩隻石獅子,因為這種造型的石獅子在古代只有和皇家有關的地方才能使用,那這兩隻石獅子背後又有怎樣的來歷和故事呢?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其他地方石獅

兩隻石獅背後的故事

大明寺門口兩隻造型精美的巨大石獅,其實不是大明寺的,他們最早屬於揚州另一座歷史上很出名的古剎重寧寺,那兩隻石獅又是如何“跑到”大明寺來的呢?

時間要追溯到70年前

當時揚州新建渡江橋,在1953年渡江橋建成時,為了裝飾橋頭,所以就把當時重寧寺門口的兩隻石獅(也就是大明寺門口那兩隻)移到渡江橋橋頭,結果沒過多久,其中一隻就因意外滑入了水中,這一入水就在水下呆了七八年,後來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地人重修大明寺,為了彰顯大明寺的雄偉莊嚴,地方又重新把石獅從水裡打撈上來放到了大明寺門口,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兩隻石獅,可以說,這兩隻石獅子的命運也是幾經波折,最終在大明寺安家落戶。

兩隻石獅子的“孃家”重寧寺又如何呢?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重寧寺其中一處

在清朝時期,揚州有八大名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天寧寺與重寧寺,兩座寺廟一起見證了揚州數百年的興衰,可是隨著光陰流轉,兩座寺廟已今非昔比,時至今日,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兩座昔日名噪一時的古剎呢?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重寧寺

(關於揚州天寧寺,上篇文章具體講述過,在文章末可以看到文章鏈接)

回顧“江南小故宮”重寧寺的前世今生

重寧寺的修建最早要追溯到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當時的揚州富商為接待乾隆皇帝,特意花巨資修建了重寧寺,那兩隻石獅子也是當時修建,乾隆年間的重寧寺被譽為“南方諸寺之首”,被稱為“江南小故宮”,不僅建築雄偉,而且造型、用料都以皇家標準為尺度,寺廟內多處匾額也是乾隆皇帝親筆所書,其中重寧寺中的壁畫還是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作。

大明寺“借來的”石獅,見證了重寧寺的興衰,它們何時榮歸故里?

重寧寺

可惜這座寺廟就像它的兩隻石獅子一樣,命運多舛,時至今日,能留存下來的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了,至於名聲,更是少有人提及,幾乎只有老一輩的揚州人還知道這座寺廟的存在,因為過去一段時間一直處於修繕狀態,很少進入人們的視野,當然現存規模也比之前小了很多,當時的江南名剎到了如今這樣的地步也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不過如今的重寧寺雖然往日的輝煌不在,但經過近幾年的修繕,一個嶄新的重寧寺正逐步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下回如果再去大明寺遊覽,記得注意下門口的兩隻石獅哦!我也希望他們能早日回到它們原來的家:重寧寺

最後,你支持把兩隻石獅遷回重寧寺嗎?

(延伸閱讀:天寧寺我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