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沿線上的一道雄關——鎮遠關

從遼寧省阜新市區出發,汽車順著起伏的公路向南疾駛一小時,到了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與錦州市黑山縣的交界地,也就是阜新的南大門“白廠門”。大老遠,高高矗立在山樑頂上的兩座“大土臺”闖進眼簾。

“當年這裡可是明長城沿線上的一道雄關——鎮遠關!”同行的阜新市業餘考古學者羅顯明介紹,阜新市境內的明長城屬遼西邊牆,從山海關外鐵場堡吾名口起至阜新縣與錦州市黑山縣交界的白廠門鎮,即明鎮遠關止,長達435公里。這段長城始築於明正統七年(1442 年),經葫蘆島市,到錦州市義縣,然後分為主、復兩線進入阜新市清河門區,入醫巫閭山。

明長城沿線上的一道雄關——鎮遠關

圖為明長城上鎮遠關

登臨山巔,走近土臺遺址一看,這是兩個南北對峙,相距約200多米狀如小山的土臺。土臺中間凹,兩頭高,土臺西側是一條深深的壕溝,土臺東側有一段約1 公里長的土牆,斑駁的牆上長滿荒草,這就是明長城鎮遠關遺址,兩個土臺是當時南北兩個關門的瞭望臺,臺為磚砌,填土夯實,如今磚被拆除,只殘留夯土。土牆即明長城殘牆,壕溝乃長城塹溝。

關,即關城,關塞隘口,是長城沿線出入之孔道,也是敵人主攻方向,因此設有重兵把守。據長城學者們調查,鎮遠關是遼東長城十一座邊關之一。

資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遼東長城的邊防,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鎮靜堡正北置關,名叫“ 鎮遠關”。後又興建廣寧城(今北鎮市)。鎮遠關下轄6座堡城:鎮夷堡(位於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烏龍壩鎮細河堡村)、鎮邊堡(位於今錦州市北鎮市大市鎮)、鎮靜堡(位於今錦州市黑山縣白廠門鎮)、鎮安堡(位於今錦州市黑山縣八道壕鎮葦城子村)、鎮遠堡(位於今錦州市黑山縣黑山鎮)、鎮寧堡(位於今錦州市黑山縣大虎山鎮南蛇山子村)。鎮遠關及其下轄的6 座堡城,共屯兵4010名,管轄114公里的長城線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