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不是漢奸,是不是英雄不知道,但肯定是個膽小鬼


袁崇煥不是漢奸,是不是英雄不知道,但肯定是個膽小鬼


阿元

說袁崇煥是個膽小鬼,咱們從他軍事生涯頂峰的寧錦大捷說起。

寧遠之戰後,趁著後金忙活著消滅周邊真正威脅,比如喀爾喀蒙古、比如朝鮮等地方的時候,袁崇煥再次修復了寧錦防線。而且一直修到了錦州、大淩河一帶。

皇太極把朝鮮打服了,回過頭一看,袁崇煥又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嘚瑟了,違章建築修到家門口了,我得去拆啊。說明下,錦州距離瀋陽二百來公里,騎兵跑快點,一上午就能到。

但和寧遠之戰一樣,後金的戰略不是拆違建,而是消滅大明的有生力量。這還是和後金的人口基數有關係。當時的後金兵力,最多七萬人,還要防守那麼大的地盤,死一個都心疼的要命。

所以,後金對於錦州、寧遠的攻擊並不猛烈。在通過圍點打援擊敗了一萬明軍之後,看到袁崇煥把錦州扔那裡不管了,於是又攻擊寧遠。但袁崇煥對明軍的戰鬥力一點信心也沒有,打死也不出來,於是皇太極回過頭來又騷擾錦州。最後覺得沒有便宜可以佔,回家避暑去了。

把一場歷史上著名的,少有的,大明對後金的勝利,咋整的這麼輕描淡寫的呢?

真不是對袁崇煥有意見,因為真正的歷史,可能就是這個樣子的。

先來看看啥是大捷。“大捷”是指具有轉折意義的決定性戰役,是對敵方兵力的重大殲滅與摧毀,通常也是決定敵我雙方最終勝敗的分水嶺。

寧錦大捷無論從哪個角度,都配不上大捷的定義。

至於說寧錦大捷到底幹掉了多少後金軍,超過一千全是吹牛。尤其是滿洲八旗軍,死亡人數可能都超不過一兩百。理由是僅僅兩年後,後金軍應該叫清軍了,破口而入,包圍了北京,劫掠了京畿地區。幾十萬明軍面對清軍,束手無策。這幾十萬明軍裡,包括袁崇煥和所謂的關寧鐵騎。

這麼多明軍,造成的殺傷也沒有一萬人,還得包括清軍的僕從軍,蒙漢八旗軍、朝鮮軍啥的。

如果按照某些歷史說法,寧錦大捷幹掉了清軍一萬多人,哪怕是僕從軍,那麼寧錦明軍強大的戰鬥力,在錦州離瀋陽二百來公里的情況下,皇太極敢帶著絕大多數軍隊,繞道蒙古進攻北京?

如果袁崇煥的關寧軍真有那麼強的戰鬥力,只要崇禎、袁崇煥的大腦裡不全是水,都應該知道怎麼打。以勤王軍纏住皇太極,關寧軍直撲瀋陽,用紅衣大炮把瀋陽的城牆糜爛個十數里,沒準皇太極回來,連遼陽也飄揚著大明的戰旗。

沒了家的皇太極,只能如喪家之犬,一路向西,鬧不好又成為另一隻上帝之鞭。

不要說紅衣大炮運不到瀋陽。從北京把大炮運到錦州,比從錦州到瀋陽遠多了。

以袁崇煥能把崇禎忽悠瘸了,連五年平遼都信了的情況看,袁崇煥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這個戰略。而且這個戰略一旦實施,袁崇煥放的,五年平遼的大炮,也能有個圓滿的結局。

也不要拿崇禎的命令袁崇煥進京勤王來說事。袁崇煥連毛文龍都敢殺,會把崇禎當回事?

事實是,袁崇煥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袁崇煥的關寧軍,好聽點叫關寧鐵騎的,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守守城都勉強,還要把城門都封死,怕他們逃跑。讓他們去野戰,去攻城,比一群綿羊強不了多少。

所以袁崇煥可以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上玩了命吹牛,但心裡還是有數的。知道自己的關寧軍,連留守瀋陽的老弱病殘也打不過,所以直奔北京而去。到了北京一帶,袁崇煥和皇太極之間開始玩遊戲。皇太極在前邊搶,袁崇煥跟在後邊收復失地。整整五天,雙方一槍沒放。

袁崇煥在這五天裡的表現,是有爭議的,爭議了幾百年,到今天都沒消停。爭議的核心只有一個:他到底想幹啥!!!

手裡握著明帝國最強大的野戰兵團,大敵當前,既不全力進攻,也不部署防守,你想幹啥!

當時人民群眾的看法比較一致:袁崇煥是叛徒。

更重要的是,皇太極在這五天裡沒閒著,四處搶劫,搶了又沒人做主,郊區居民異常憤怒,都罵袁崇煥。

其實袁崇煥真不是漢奸,而是他心裡清楚,真打不過!

而罵他的人,都是被袁崇煥的兩次大捷給忽悠了。你那麼厲害,到了北京咋還不會打仗了呢?

等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的心也還提溜著,放不到肚子裡。

為啥捏?按大明朝的有關規定,邊軍不許入京,連城下都不讓呆。袁崇煥傻眼了,沒了堅城、沒了大炮,這仗咋打?

袁崇煥是個膽子大的,啥啥有關規定,沒自己從小命要緊,直接駐兵南城之外。

就這還不放心,見到崇禎的時候,要求關寧軍進城。進了城,有堅城、有大炮,哈哈,我再也不怕你了,皇太極。

但崇禎怕,怕關寧軍把他給禍禍了。

事實證明,關寧軍有城牆和大炮為背景,還是有戰鬥力的。同樣受到清軍的進攻,滿桂給幹掉了,袁崇煥平安無事。

但崇禎實在受不了了。在崇禎給了袁崇煥絕對的信任、巨大的權力、充足的人力物力,並跟在屁股後邊擦個不停的情況下,袁崇煥上任一年另四個月,他五年平遼承諾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多的情況下,平遼不僅沒有任何的進展,還把後金軍給平到了北京城下。

甚至到了這個時候,崇禎還對袁崇煥保持著絕對的信任,任命他總管天下勤王兵馬,把後金人打出去。結果袁崇煥再次讓崇禎失望,統率的軍隊一敗塗地,各路勤王軍兵不知所措,後金軍甚至有攻進北京的可能。

換做是你,你能不生氣?正是崇禎曾經對袁崇煥絕對的信任,換來了難以承受的失望,才是他殺掉袁崇煥的真正原因。

說來也怪,崇禎殺了袁崇煥之後,清軍很快就從北京城下撤退了,可見殺袁崇煥還是挺有道理的。

縱觀袁崇煥的一生,應該不是漢奸,是不是英雄不知道,但肯定是個膽小鬼。

因為膽小,所以他眼睜睜看著覺華島14000軍民被屠殺;因為膽小,皇太極入關後,他先是跟人家屁股後邊吃灰,後來躲在城牆下邊一動不動,任京畿地區的百姓,被清軍蹂躪;因為膽小,所以看著錦州被圍,就是不出兵;因為膽小,他兩次躲在寧遠城裡,任由清軍在遼東地區想咋搶咋搶,以至於在他守遼東時候,是後金發展最快的時候;因為膽小,他在後金攻擊朝鮮的時候,大聲叫好,總算有時間把城修的在結實一點了;因為膽小,他私自殺掉了毛文龍,毛文龍總是騷擾後金,把注意力往明軍身上引,太煩人了。因為膽小,袁崇煥雖然有東林黨背景,但給魏忠賢修了生祠,估計錢也沒少送。因為膽小,怕五年平遼完不成,崇禎砍他的頭,所以總琢磨著咋和皇太極議和。

膽小鬼,可能是袁崇煥最真實的本來面目。


袁崇煥不是漢奸,是不是英雄不知道,但肯定是個膽小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