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那么他们是怎么断句的呢?借助一些虚词来断句,比如“者”、“也”、“乎”、“焉”……就是断句的标志,但有些句子就没有这些标志词,所以同一句话,不同人就能断出不同的意思,接下来看几个由于断句闹出的小故事: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一、书法家一字之差,虚惊一场。


慈禧太后让一书法家提扇,那位书法家写得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可是他漏写了一个“间”,慈禧看了发现后很生气,就要治他的罪,这位书法家灵机一动,说是效仿王之涣做了一首词,然后便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慈禧听后便喜上眉梢,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她也知道书法家是大意漏写了,可他竟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就赏赐了书法家白银。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二、主人下逐客令,客人大言不惭。


明末画家徐渭不名一钱(穷困潦倒),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于是就寄住在朋友家。谁想这一住,便不走了,日久天长,难免会令人厌烦。有一天,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朋友不好意思直接逐客,所以就委婉告之,在墙上书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的意思自然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徐渭看到后,自然很明了,可是他却笑嘻嘻地对朋友说:“你既然不想让我走,我便不走了,”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三、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天差地别。


有一老翁,有一女一婿,老年丧妻,妻死续弦,老来得子。老翁七十去世,留一遗嘱,交代遗产分配。女婿看后,认为继承者是自己,他是这样读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后妻不服,认为老翁的遗产是给儿子的,于是就告到了县衙,县官最后判决老人的幼子继承遗产,原来老人的遗嘱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四、懒汉相亲,见后大跌眼镜。


有一赖汉,一直想娶妻,可是屡屡上当,但是依然不死心。一天,有一媒婆又给他介绍了一个,一张纸上写着女子的情况,“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看后很是欣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妙龄女子。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赖汉急于想见,于是给了媒婆很多钱和东西,终于见到他梦想中的女子,可是一见,却傻眼了,和纸上描述的完全相反,“大脚丫子,没有头发,满脸麻子”,赖汉感觉自己被骗很生气,于是和媒婆要回钱财,可是媒婆理直气壮的说:“我当初可没骗你,我明明说了,这位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哑巴吃黄连,有理说不清。

慈禧太后让书法家提扇,一字之差,惹怒太后,巧妙断句,成功逆转


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看到的文字往往就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认为,主观性太强了,这就是所谓的“言由心生”,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歧义,确实会让一些人上当受骗,这就是文字技巧。
再列举一些,大家可以断一断: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白菜豆腐不能少
2.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3.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