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中国内地高校共发表21篇N&S原创论文

2020年1-2月,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两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289篇,其中Nature刊出161篇,Science刊出128篇。中国内地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即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N&S原创论文21篇,占比为7.3%,其中Nature论文12篇,Science论文9篇。

这21篇论文来自于13所高校,浙江大学以4篇的发文数独居首位,北京大学发文3篇位居次席,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3所高校均发文2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所高校均发文1篇。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福建农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各发表一篇Nature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在Nature发表原创论文“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张亮生教授是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这篇论文中,张亮生团队获得了蓝星睡莲的高质量基因组,展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进化特点,解析了睡莲的花香合成途径以及蓝色花瓣合成关键基因,为园艺植物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基因。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通过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睡莲科祖先可能发生了一次基因组加倍事件

继2019年11月15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在Science发表原创论文之后,新年伊始昆明理工大学又首次在Nature发表原创论文“A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3D-cultured human pre-gastrulation embryos”。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维智院士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李天晴课题组博士生相立峰、博士后尹宇、郑云研究员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马艳萍主任医师和李永刚主任技师为该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临床上捐献的胚胎,通过改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开发了一个三维(3D)人囊胚培养体系,克服了二维(2D)无法模拟胚胎发育的缺陷;首次绘制了人原肠前胚胎的分子和形态发育全景图,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研究人着床后的早期胚胎发育建立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3D培养的人原肠前胚胎的发育全景模式图

作为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旨在发表原创性强、观点新颖、影响广泛,并且对整个科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突破性发现。十九世纪创刊以来,两大期刊已经发表了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引力透镜效应、DNA双螺旋结构、南极臭氧空洞等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由于竞争激烈,所有投稿至这两大期刊的原创文章中仅有不足8%被接收和发表。因此N&S发表的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科领域内的最高水平,而N&S发文数也是比较国家和机构科研产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中国高校今年已发表21篇Nature & Science 更新至2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