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以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擁抱世界。在封建時期,中國繁榮,國泰民安,受到鄰國的認可和敬仰。中國經常向處於困境的小國提供幫助,而許多小國也喜歡與中國建交,不僅可以享受大國的庇佑,還可以學習先進的文化。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大清帝國

從遠古時代到現在,中國在整個亞洲的評價都很高。從互惠的文人風範到擁有豐富資源的大山大河,中國在悠久的歷史中一直是獨一無二的。儘管中國與周邊其它國家有良好的外交關係,但有一個國家至今尚未與中國建交,而曾經還是中國的一個藩屬國,至今仍使用清朝的龍旗。

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不丹,其國土只有38394平方公里,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南坡的內陸,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這個國家與中國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不與中國建交,使用清朝的龍旗?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不丹地理位置

首先,不丹王國始建於1907年,只有一百年的歷史,沒有悠久的歷史沉澱。 1971年,它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八世紀,它最初是吐蕃一個部落。因為它經常被外國族入侵,所以經常向中國求助。元朝西藏統一後,不丹人歸元朝宣政司管轄。在清朝內憂外患,無暇顧及不丹。由於無法受清朝的保護,不丹獨立出去建立了不丹王國。

在加入我國的過程中,不丹深受中國漢文化的影響。但是在清末,清政府無能為力,甚至自己的土地也無法保全,更不用說保護不丹了。儘管不丹不再隸屬於中國,但它仍然使用清朝的龍旗作為其國旗!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不丹國旗

第二,不丹弱國註定沒有外交主動權。 1772年,不丹被英國入侵,在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面前,清政府派出的援兵也難以抵抗。 1865年,不丹被迫與英國簽署《辛楚拉條約》,被迫割讓2000平方英里的土地,這對本不富裕的不丹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直到1907年,不丹人通過努力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由於不丹長期以來一直在中國的管轄範圍內,因此他們在建立自己的國家時,以清朝龍旗為信仰!

1910年,不丹和英國又簽署了《普那卡條約》,該條約規定不丹的任何外交都必須得到英國的允許。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丹已經淪為了一個殖民國家。 1949年,不丹人民的溫飽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不得不依靠印度,而在印度獨立後,不丹的外交關係則由印度把控,外交也要看印度人的臉色。這導致不丹除了與印度建交,沒有與其它任何一個國家建交,包括中國。而自1979年以來,不丹國王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要求與印度進行條約修正,以維護其外交主權,然而這注定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歷程。 直到1985年後,不丹才開始與國際社會積極接觸,並與埃及,丹麥,日本和其他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而如今中國和不丹都互表了建交意願,但其中也無法迴避印度因素。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不丹國王接待印度總理

這就是弱國無外交的真實寫照,而中國近代史上,面對列強的洋槍洋炮,被迫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償,又何嘗不是。 不丹的地理位置及國情也註定了是一個不發達的小國家,但他們的幸福有時與物質無關,不丹國王提出“國家整體幸福”,以此作為人民福祉的指標,大多數的不丹人都認同這一主張,他們循規蹈矩地過日子,安祥和諧,因此不丹也被稱為世界上國民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不丹王室

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鄰國,歷史曾是中國藩屬國,至今延用清朝龍旗

不丹風景

縱觀歷史,不丹與中國的淵源,以及他們使用清朝的龍旗,表明他們對中國還是有一定的感情,也祝願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網友們是如何看待的?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的請關注小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