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中有不少經典回目。比如,楊志奉梁中書之命,押解生辰綱前往汴梁,給丞相蔡京賀壽。可是楊志半路上,喝了晁蓋、劉唐、吳用、白勝等人的"蒙汗藥酒"。讓楊志一夥官差,眼睜睜看著大筆財物被托塔天王等人取走。隨後青面獸楊志遭到同行差人誣告,至此堂堂楊家將後代落草為寇。筆者每次看到智取生辰綱這一節時,總是會非常的不解:楊志等人確實趕路趕得疲累,烈日炎炎之下需要趕緊緩解疲勞。可是喝水或許比喝酒更加解渴,為何楊志等人,執意要吃白日鼠白勝挑著擔子賣的蒙汗藥酒呢?難道喝水不是最佳選擇嗎?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元朝之前,我國還沒有出現蒸餾之後的烈酒。說得更通俗點,北宋的百姓喝的便是"渾酒",也就是沒有蒸餾過低度數糧食酒。用如今酒精度數來計算,楊志、武松、魯智深等人喝的酒,度數最多不超過10度。宋徽宗給梁山那些御酒,大概度數也不超過20度。換言之楊志及其手下差人,喝的那些水酒其度數和今天的啤酒差不太多。烈日炎炎之下,確實喝水會非常解渴,但是古時哪有如今這麼方便的基建設施?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楊志等人本就是晝伏夜出,"避大路從小路",凡事都要小心為上。加上古代野外也沒有那麼多飲用水源,楊志等人看到白勝挑著擔子賣酒,希望通過喝點低度的糧食酒解渴。筆者清楚的記得,我的鄰居在上世紀90年代是位大車司機。每到七八月份,這位鄰居出遠門開車時,他必去小賣店買兩瓶當地特產的米酒。這種米酒度數不超過25度,一瓶大約是600毫升,邊喝邊開好不愜意。經過現代專家研究得知,如果氣溫較為炎熱之時,我們人體水分流失比較快,光喝普通的白開水很難補充人體所缺的微量元素。因此專家建議我們,劇烈運動之後,可以稍微喝點淡鹽水以及淡糖水。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楊志等人也不例外,趕路累了,喝點比較清純的水酒,一來可以解乏解渴,二來更能讓心情愉悅。所以楊志選擇路上喝點類似啤酒的酒水,並無任何不妥。筆者再提一句,武松過景陽岡時喝了18碗烈酒。並非說武松酒量驚人,能喝18碗高度數的烈性白酒。按照景陽崗當時的條件,武松喝的酒就是"渾酒",就是沒有蒸餾過的低度數酒。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這種酒雜質比較多,需要酒店夥計進行過濾下才能喝。其度數與如今純生啤酒差不太多,因此武松喝了18碗酒,至多相當於今天10瓶啤酒。現在某些人酒量大,肚量也大,10瓶啤酒可能並不算什麼。武松即使是喝了這些酒,在井陽崗上東倒西歪,大醉之時與猛虎展開一場鏖戰。所以武松的酒量,放到今天來看屬於中等水平,並不算什麼。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反觀楊志等人上了黃泥崗,他們10多個人只買一桶酒,每個人也就分到一兩碗。這一兩碗加在一起,不過一瓶啤酒。楊志還有那些老差人,能多分一點,其他那些普通的官差,一人能分兩三口已實屬不易,兩三口的啤酒聽上去也沒什麼大不了。所以楊志等人,才會向白勝買了這些摻入蒙汗藥的水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夏天渴急的話,喝白開水雖然能解渴,但總是差點味道。就比如筆者本人,夏天經常熱的喝點果汁或者是比較刺激性的飲料汽水。豪爽之人,夏天則是用冰啤酒解渴。這種方法雖然不提倡,但是也無傷大雅。

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等人為何要喝酒解渴?喝水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因此楊志這些人,等於每人喝了一瓶啤酒。不會耽誤事,既能解渴,也不會讓自己酩酊大醉,喝完接著好趕路,讓人心中也有了底氣。沒想到這卻是托塔天王晁蓋,還有智多星吳用等人的毒計。直到元朝之後,我國古代才有了蒸餾之後的烈酒。度數能飆升到30~40度。如果楊志這些人,一人喝了一瓶相當於今天42度的白酒,那麼不用蒙汗藥,他們也無法繼續趕路了。

參考文獻:水滸全傳、宋史、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