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肖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的確,面對慾望的時候,我們應當理智面對。然而這個道理對於小孩子來說卻不是能夠很好地領悟到,他們年紀還太小,不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物慾,所以總會出現"我一定要這件東西"這種想法。就有這樣一位家長,孩子因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她的做法令人稱讚,網友稱這辦法我咋沒想到。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同事小顧最近可謂是公司的"紅人",原因是她與自家兒子的一段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火了一把,這究竟怎麼一回事呢?小顧稱,那天恰巧是週末,她便如約帶兒子去他心儀已久的遊樂園玩,由於這家遊樂園是新開放的,因此來遊玩的人特別多,兒子也表現地很興奮,還結識了兩位同行的小夥伴一起玩耍。愉快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沒多久就到了啟程回家的時刻。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大家都知道,傍晚時分的遊樂場門口總是十分熱鬧的,這兒聚集了許多賣玩具和紀念品的店鋪,玩了一天的孩子們也紛紛聚集在這裡,此時,與小顧他們同行的孩子已經跑進了一家樂高玩具店,兒子也隨著他們跑了進去。這家店裡都是男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和各種樂高模型,不出所料兒子也開始了祈求小顧給他買一套樂高。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然而由於前幾天丈夫剛給兒子買了一套新的樂高了,於是小顧一口回絕了兒子。誰知兒子頓時哇哇大哭了起來,揮動的雙手不小心打翻了汽車模型。小顧一驚,但立馬恢復了鎮定,她隨即向聞聲而來的店員表示了歉意,然後厲聲制止了孩子的哭泣,還主動賠付了玩具的錢,最後對兒子進行了一番說教,孩子也漸漸平靜了下來,並向店員承認了錯誤。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碰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刻,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可以試試"冷落處理"的方式,可以先在孩子不再為了想要的東西而哭鬧之後,再去給他們一樣別的喜歡的東西,在彌補了孩子心理上的失落之後再對其進行說教。那麼如果一味縱容他們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第1, 被情緒支配

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一部分父母,他們認為孩子要的無非是一個玩具,或是其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的東西,為了這些惹得孩子哭泣大鬧實在是沒有必要,還會增重孩子的情緒化,或者與父母疏離,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一味地縱容孩子的"物慾"才會使得他們變得容易情緒化,導致他們的大腦中即使知曉善惡對錯,卻依然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會滿足他們的要求,那孩子就會以為只要一哭就會換取想要的東西,即便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也不會去改正,這就會使孩子今後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行為受情緒支配的魯莽的人。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第2, 助長不良行為

我們常說,對孩子必須要全身心地愛,但卻不能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成長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的共情能力低,只懂得自己的喜怒哀樂,學不會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嚴重的還會為了一己私慾做出錯誤的事。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隨意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不是大事,這其實關係到了孩子的成長問題。

孩子不買玩具就不走哭鬧,家長的做法讓人稱讚:這法子我咋沒想到

總而言之,學會控制慾望並不只是成人的必修課,也是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灌輸的理念。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孩子不管不顧地想要達到目的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應當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而非無底線的滿足。關於這件事你們有什麼看法呢,一起來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