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多沒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且古代素來講究“以德治國”,所以流傳下不少的傳統美德,其中的一些到現在都很重視,比如今天要說的孝道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孝道的故事,成為現代教育的題材,但不可否認即便是古代重視孝道,但也出現過一些嚴重違背孝道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就曾有這樣的一段黑暗歷史,就出現在秦朝,按照當時的律法,若是家中老人在年滿60歲還沒有去世的話,子女就必須將其丟棄到深山中自生自滅,不過因為這段歷史太過沒有人性,所以只能在一些野史中能夠看到相關額記載,而且關於這樣的律法已經沒有辦法考證。

“瓦罐墳”多沒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在唐朝韓鄂所作《歲華紀麗》曾提到,在當時雲南的一些地方,有一種專門針對子女丟棄父母的習俗,在書中將這樣的習俗稱為“瓦罐墳”,而之所以得名如此,就是因為這個墳墓需要在地下挖出墓穴,四周用青磚圍砌,頂上也要用磚發券,留一出入口,形似瓦罐。而這個墳墓並非是用來埋葬死人,是專門針對那些年滿60歲但沒有離世的老人修建,而且還要由他們的子女修建,其情形簡直慘不忍睹。

“瓦罐墳”多沒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根據記錄,在當地若要是家中父母年滿60歲,子女就會將其背到山上,挖一個類似瓦罐的洞,就將父母留在洞中,之後子女日日為父母送飯,飯後便會加砌一塊磚,如此日復一日最終磚石封住洞穴,老人就如此在裡面活活餓死。直到宋仁宗下旨,這樣的習俗才逐漸被取消,而這還得益於當時正住在“瓦罐墳”中的一位老人,當時相傳開封府附近的山中有怪物,包拯受命前去調查,正是受到這老人的提示,才成功抓捕怪物,之後包拯上書請求廢除這樣的習俗,才成功將此陋習廢除。

“瓦罐墳”多沒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不過關於這段歷史並沒有出現在正史中,所以有關“瓦罐墳”就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瓦罐墳根本不存在,畢竟當時的統治以“仁愛”為主流思想,但關於這一點胡適卻不認同,還對此發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這樣的歷史出現在秦始皇時期不足為奇,畢竟當時的社會生產力較低,老百姓大都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所以那些年老喪失勞動力的老人,就成為國家的負擔,於是瓦罐墳就應運而生,其實胡適先生如此猜測也不無道理,因為在近代考古發掘中就曾發現類似的墓葬。

“瓦罐墳”多沒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在近代考古發掘中,從2000年以來,在川、陝、鄂、豫交界的漢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發現了大批古代“寄死窯”。而這些“寄死窯”的形狀非常的完整,有明顯人工痕跡,而裡面的空間也基本上就能容納一人,這恰好與野史裡面記載的瓦罐墳相似,畢竟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棄老棄病可能並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不管怎樣聽上去就是一件違揹人倫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