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年前,周迅拍攝的蘋果手機大片《女兒》大火,海報貼滿了大街小巷,幾乎所有的視頻網站點進去第一個廣告都是周迅。短短8分鐘的影片,讓很多人看過30多遍,依然哭得稀里嘩啦。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單親媽媽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因為女兒沒人照顧,她跑出租的時候總是會帶著女兒。但女兒要佔個位置,遇上乘客是4個人,一單生意就泡湯了;遇到乘客不理解,說些難聽的風涼話,也只能自己忍著。

一對母女,一臺車,一個家,從此她們在路上。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周迅留給女兒的永遠是燦爛的笑臉。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這部極富感染力的影片,其實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少雲。從女兒五個月起她就帶著女兒開夜班出租,已近1000個夜晚了。

她們的家就在武漢。自疫情發生以來,武漢成了重災區,單親媽媽李少雲帶著女兒,成了一名武漢的志願者。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李少雲和女兒

01

事情得從1月23日那天說起。早上10點鐘,武漢正式封城,所有的交通工具幾乎全部停運。

武漢成了一座空城。這可急壞了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急需救治的市民,偌大的城市,如果沒有私家車,他們只能步行。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在責任和擔當的驅使下,一支志願者運輸隊應運而生,他們開著出租車,穿行在武漢的大街小巷,來幫助需要出行的人們。

最近爆紅的紀錄片《在武漢》第一集中,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感人故事。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單親媽媽李少雲早早就報了名,可能是社區考慮到她一個人帶著女兒,沒有通知她出車,李少雲只能待在家裡。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但她不想閒著,她必須要為武漢做點什麼,因為她是武漢人,她一定要儘自己的一點力量。

於是她主動負責起了蒐集信息、分配資源的工作。十多平米的家,就成了她輸送愛心的中轉站。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她加入了許多出行需求群,這些群裡有要上班的醫生、護士、警察,也有急需去醫院診治的病人,還有需要購置生活用品的市民。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李少雲幾乎24小時都要在線,隨時掌握每個用車人的需求及信息,比如,用車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和所在單位等等,然後把掌握的情況“搬運”到志願者的司機群裡,為求助者和志願者司機架起了一座連接的橋樑。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特別到了晚上,更要打起精神,因為“通常最無助也最需要幫助的求救都在晚上,尤其是後半夜”。李少雲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次救命的機會。

記者瞭解到李少雲積極報名自願出車的事,就問她:“你孤身一人帶著女兒,不會怕嗎?”

她說:“怕我們家依依,怕她也染上了,或者說是我自己怎麼樣了,她就無依無靠了。”

李少雲說起話來弱弱的,但身上散發著作為母親的巨大能量,女兒是她的全部,她一定要保護好女兒。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在媽媽的影響下,就連小依依也想為抗擊疫情幫點忙,她告訴媽媽:自己長大也想成為醫生。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她們母女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他人,為這個城市帶來了一抹光亮。

李少雲明白唇齒相依的道理。武漢生病了,只有治好武漢的病,她和女兒才能過上簡單快樂的日子。所以她願意獻上自己的一點力量,讓武漢早日度過難關。

平安的日子,李少雲用出租車給了女兒一個家;災難面前,李少雲又想盡力用瘦弱的肩膀扛起許多人的家。

02

其實,單親媽媽李少雲這些年過得一點都不容易。

和第一任丈夫離婚幾年後,她結識了第二任丈夫,很快他們生下了女兒依依,丈夫嫌棄是個女孩子,非要把依依送人。倔強的李少雲帶著年幼的女兒淨身出戶,離開了第二任丈夫。

家沒了,她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給女兒依依撐起一個新的家。

可是一個單身媽媽太難了,房租、水電費、伙食費,樣樣都需要錢。她只好獨自帶著五個月大的依依跑起了出租。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為了節省開支,她曾經3年沒有理過頭髮,把跑出租的時間由白天改到了晚上。

一天天過去了,女兒依依也長到了三歲,可是噩運又一次降臨到她頭上。

2017年8月的一天,李少雲在開車途中遇到一位40多歲的男子,這位男子騎著電動車逆行衝上機動車道,一頭撞在李少雲的車上。這次事故的賠償花光了她三年所有的積蓄。

命運再次把她逼入了一個絕境,她失業了。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生活雖苦,但李少雲從來都沒有放棄。

她說:“那個時候沒有時間去悲傷,只想這樣一直堅持著,儘快讓生活好起來。”

“為了女兒,從未想過放棄,日子再苦也要堅持下去。” 她弱弱的聲音中透露著一個母親的堅強。

在好心人士的幫助下,女兒依依上了幼兒園,李少雲也承包了屬於自己的出租車。這下李少雲又可以靠自己養活女兒了,在採訪中,她高興地說:“現在這輛車意味著是我的一片天了。”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其實李少雲的願望非常簡單樸實,就是能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女兒,和女兒有一個溫暖的家。

是這場疫情,讓一個曾經無助的媽媽,感受到了更多人的無助。她願意用自己的無畏,換來這個城市和大家的健康安寧。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被封的這些日子裡,李少雲不光在家裡保護著女兒,也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別人。自己本身非常困難,但她還是竭盡所能,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口中說不出什麼豪言壯語,但渾身散發著堅強的力量。

而李少雲只是無數志願者中最普通的一個。在武漢,像李少雲這樣的志願者不計其數,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們也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保護著這個城市。

03

“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著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這是武漢志願者汪勇最初的想法。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從第一天一個人接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到最後拉起了一支志願者隊伍,汪勇帶著這支隊伍解決了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的大部分問題,比如眼鏡片壞了,手機屏碎了,甚至理髮、買拖鞋秋衣秋褲等。

這麼多天,汪勇一直睡在快遞倉庫裡,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連軸轉。

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說:“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一句“盡全力做,不後悔”,看似雲淡風輕,其中飽含著太多艱辛和汗水。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汪勇稱自己從小到大都不是省心的小孩,讓父母操碎了心,好在,這次辦的事兒沒給父母丟臉。

在父母面前,他確實還是個孩子,可是在災難面前,他瞬間變成了個大人,扛起了“責任”這面大旗,幫著醫護人員跟時間賽跑,讓他們去救更多的生命。

志願者中還有一群人,他們是除醫護人員之外,離感染源最近的人群之一,他們就是負責處理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隨著感染人數的激增,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呈井噴式增長,數量幾乎是以前醫療廢物的十倍多。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50歲的李先生,原本是深圳一家節能服務上市公司的老總,大年初一,他主動聯繫到以前有業務往來的某建築公司,建議在雷神山醫院就地建立物理消毒設施以及感染性醫療廢物焚燒設施。大年初三,他的建議得到了採納,並邀請他幫忙提供這樣一套設施。

經過四處聯繫,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捐贈垃圾裂解焚燒爐,他也從深圳來到了武漢,在雷神山當了一名志願者。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先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親自來武漢支援,他覺得自己在感染性醫療廢棄物方面比較專業。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志願者每天高負荷的工作,雷神山院區內的垃圾才做到了“日產日清”。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雷神山醫院負責處置清運醫療廢物的志願者們 (攝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 崔萌)

人民日報上這樣評論他們:“這是疫情中不為人知的、一道用奉獻精神鑄就的血肉防線。”這些志願者放棄了安全,選擇了危險,拋卻了心中的私念,用自己的無私點亮了武漢明天的希望。

他們辛辛苦苦,只想換一個結果:“希望這個熊熊的火焰,這個光和熱能夠把瘟疫帶走,讓人民康復,讓百業復興。”

貝多芬說:“在全人類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04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志願者成為了這股洪流的推動者。他們既不是醫護人員,也不是警察,他們本來可以宅在家裡,陪家裡人度過這難得的“長假期”。但他們卻選擇了為武漢奔忙。

沒有誰生來就勇敢,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頂著自己的恐懼,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冒著危險,拉開了我們與死神的距離。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志願者們想說:“為什麼我們選擇勇敢逆行?因為我們對祖國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兩天,一張看夕陽的照片在網上刷屏。照片中的太陽拼命透破雲層,把光芒灑向大地。

“周迅”帶女兒在武漢做志願者:我們更該記住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

這不正是無數像李少雲一樣的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樣子嗎?這不正是武漢努力與病毒搏鬥的樣子嗎?

是的,黑暗終將過去,光明必將到來。

-END-

作者丨米粒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