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前言:《沉睡惡魔》講述了小仙女瑪琳菲森與人類斯特凡從兩小無猜到墜入愛河,後被斯特凡背叛,瑪琳菲森為愛復仇的故事。為了成為王位的繼承者,斯特凡殘忍的割下了瑪琳菲森的翅膀,失去翅膀的瑪琳菲森就像斷了手腳的人類一樣無法在天空自由翱翔,肉體的痛苦以及被心愛之傷害的痛,讓她成了冷酷無情、滿懷仇恨的魔女。為了復仇,瑪琳菲森在斯特凡的女兒身上下了魔咒,而她既是下咒之人,卻也是解咒之人。

這部電影間接展現的其實是普通人在感情裡都會面對的經歷。被心愛之人背叛,悲憤之下產生復仇的心魔,隨著時間的流逝,冷冰冰的心慢慢得到回溫,瑪琳菲森看似拯救了人類,其實拯救的是自己。

現實生活中,不乏像瑪琳菲森這樣的女人,為了愛人不顧一切,卻被愛傷得遍體鱗傷。心裡既放不下對方的背叛,又不甘心受傷,把自己活成了悲劇。

如何才能放下一段愛而不得的感情?如何才能釋然愛情裡對方帶給自己的傷害?這是許多女人都會面臨的最大的感情問題。

今天就先分析分析,瑪琳菲森是怎樣一步步被心愛之人傷害,淪落成施害者,又是如何放下傷害,走出傷痛的。在我看來,瑪琳菲森為愛迷失自我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方面進行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分析她是如何放下傷痛,學會釋然,拯救自己,當受到感情的傷害時應該如何放下的方法。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01、淺析瑪琳菲森為愛迷失自我的外在因素:瑪琳菲森從未接觸過人類,唯一接觸的人類就是心愛之人,當最信任之人背叛她時,人類的自私與黑暗加劇了瑪琳菲森對人類的痛恨。

首先,先來說說瑪琳菲森的周圍環境和社會背景,使得瑪琳菲森對人類的瞭解知之甚少,以至於對身邊人缺少了防備之心。

瑪琳菲森從小就揹負著維護魔法森林和平的責任,除去用她那雙強勁有力的翅膀遨遊天際之外,她的身邊就是森林裡的精靈。森林與人類隔著一道牆,互不侵犯,因此瑪琳菲森從未接觸到人類。

雖然身上揹負著使命和責任,也知道人類與自己是不同世界的人,但對人類的瞭解還是知之甚少。在遇到男主斯特凡時,一句他還是孩子,就足以說明她的天真和善良。

在我看來,瑪琳菲森的周圍環境和社會背景造就了她的善良,卻沒有人告訴他應該如何使用自己的善良。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其次,斯特凡得知鐵能夠傷害她便二話不說扔掉了戒指,讓瑪琳菲森對斯特凡的好感上升,對愛情有了期待,慢慢缺少了防備心。

斯特凡的出現就像是平靜的湖水突然丟進了一塊石頭蕩起了漣漪,特別是當瑪琳菲森對斯特凡說:鐵能夠傷害我們.斯特凡沒有任何遲疑的丟掉戒指。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加劇了人類斯特凡在瑪琳菲森心中的好感。她的內心開始對斯特凡有了期待。

斯特凡的這一步舉動無疑是奠定了她們兩人愛情的開端,也是瑪琳菲森迷失自我的開端。

最後,心愛之人的背叛,讓瑪琳菲森痛苦萬分。

月光下的瑪琳菲森和斯特凡共飲一杯酒,這原本是浪漫的事情卻變成了心魔的開始。當瑪琳菲森醒來時,她發現自己的翅膀被斯特凡割下了。

傷口的疼痛讓瑪琳菲森痛苦萬分,而比起傷口的疼痛和無法自由飛翔的心痛,斯特凡為了權勢和地位割去了她翅膀的背叛之痛更讓她憤怒。

在我看來,心愛之人的背叛是導致瑪琳菲森迷失自我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她以為青梅足馬的愛情是真愛,為此她不顧自己身上的責任,跟人類產生了感情,且付出了真心和期盼。可最後,心愛之人的背叛,將她的真心被踩在腳底下,她對愛情的嚮往和憧憬破滅了,痛苦萬分又不知道該如何處之,最後漸漸的被憤怒矇住了雙眼,迷失了自我。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02、淺析瑪琳菲森為愛迷失自我的內在因素:內心孤獨又不服輸,愛而不得引發的強烈嫉妒心,讓她萌生了報復之心。

首先,瑪琳菲森的內心是孤獨的,而面對愛人的背叛無法理解更無法原諒,心中的不甘讓她迷失自我,無法放下。

雖然瑪琳菲森身邊有精靈作伴,但那終究不是家人。沒有家人陪伴的瑪琳菲森是孤獨的。因此在遇到斯特凡時,她才會毫無防備的陷入斯特凡對她的好之中無法自拔。

她將真心毫無保留的給了斯特凡,得到的卻是斯特凡的背叛。她更無法理解權勢和地位對斯特凡的重要意義,因此心中更加無法理解和原諒。

身為守護一整片森林的她自然不甘心被背叛,沒有人告訴她原諒是什麼,又該如何放下一段愛而不得的感情。所以漸漸迷失了自我,報復之心開始發芽。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其次,見到心愛之人另娶他人還有了孩子,她的內心充滿憤怒與嫉妒。

如果說斯特凡為了權勢和地位割下了瑪琳菲森的翅膀讓瑪琳菲森內心萬分悲痛,那麼心愛之人另娶他人又生下孩子的嫉妒之心更讓瑪琳菲森毅然決然的決定報復

得知斯特凡要為女兒辦理滿月酒時,瑪琳菲森出現在了宴會上。她沒有直接傷害小女孩,而是選擇了下咒,

在她16歲日落之前,她的手會被紡織車刺破,並且陷入沉睡,就像死了一樣,睡上一場不會醒來的覺。但只有被真愛之吻親吻時才能從沉睡中甦醒。否則這個詛咒將會永遠持續下去,地表之上再沒有任何力量人能撼動它。

這是對斯特凡最大的折磨,因為沒有什麼比女兒活不過十六歲來得更殘忍了吧。

在我看來,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是導致瑪琳菲森迷失自我,成為惡魔的重要因素。愛而不得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沒有任何一段愛情或是婚姻是能夠確定它們可以走多遠的。感情和婚姻或許都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但最終的決定權都是在自己的手上。

執著還是放下只是一念之間,而瑪琳菲森的對愛的執著之深從下咒中就可以清楚,她不再相信愛情,她認為世上沒有真愛,更沒有真愛之吻。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03、淺析瑪琳菲森是如何放下仇恨,明白了愛的真諦,解救了自己

第一步、轉移注意力:隨著時間的流逝,傷痛被羅拉成長漸漸代替。

瑪琳菲森親眼目睹孩子羅拉的成長,且日復一日的躲在背後陪伴著,如果說剛開始下咒時為了心中的仇恨,那麼這一日日背後的陪伴讓她漸漸的忘記了心中的仇恨,她不再關注自己的傷痛,而是被羅拉轉移了注意力。

第二步、接受愛:被小女孩羅拉的愛以及她的善良感動。

瑪琳菲森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魔女,可羅拉卻不害怕,第一次見面就說她是自己的仙女酵母,並且一直都知道瑪琳菲森一直在背後陪伴著她成長。

我總是知道你在附近;

你的影子從小就跟著我;

不管我去哪裡你總是如影隨形的跟著我;

從小我就認識你。

羅拉的善良讓瑪琳菲森漸漸忘記恨。當羅拉問起自己的翅膀時,她隻字不提當年的事,就證明著仇恨隨著時間在慢慢消失,溫暖的心隨著羅拉的善良慢慢回溫了。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第三步、重新認識愛:世上有真愛之吻,而她對羅拉的愛就是真愛。

親愛的羅拉,你曾經掏空了我的心,然而我現在將永遠失去了你。

我取消我的詛咒,讓它不再有!

瑪琳菲森想要取消詛咒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只有真愛之吻才能解除羅拉的沉睡。她將鄰國與羅拉一見鍾情的王子推到了羅拉的身邊,可他的吻依舊不能讓羅拉甦醒。傷心之餘的當瑪琳菲森在羅拉的臉上留下了自己的不捨之吻,意外的是羅拉醒了。

此時瑪琳菲森終於知道,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愛情才是真愛,親情的吻也是真愛。從此瑪琳菲森放下了仇恨,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影片結尾羅拉成了人類與森林的國王,羅拉間接解救了瑪琳菲森。

在我看來,瑪琳菲森就是從轉移注意力、重新接受愛、重新認識愛,一步步逐漸放下仇恨,解救自己。當一個人的內心不再只裝有恨時,會發現世界的許多美好。感情中也並非只圍繞一人,當一個人的離開意味著下一個人的出現,直到遇到讓你值得託付終身的人。

影片其實就是在教會我們如何愛一個人,當愛而不得時,應該學會放下和釋然,重新出發,過新的生活。人應該往前看,過往已成雲煙,未來才值得期待。

《沉睡惡魔》:漫談女主感情迷失、走出心魔的心路歷程及現實意義

04、漫談《沉睡惡魔》女主瑪琳菲森的經歷對我們的現實思考與意義:愛而不得時,面對傷害時該如何放下?

縱觀瑪琳菲森從感情迷失到走出心魔的整個過程,能夠發現她就是因為過於孤單以至於太過執著愛人的傷害而無法釋然和放下,為愛成魔又因愛拯救了自己。

生活中,我們要面對許多的人和事,學會如何愛人也要學會如何放下。面對心愛之人的離開,該如何釋然?我認為只要做好這四點,學會釋然,就能重新擁有愛人的能力。

下面一一說明:

①接受事實:

尼采曾說:“否定過去就意味著肯定自身的存在”。

每個人都有過去,不管過去的一切滿意與否,我們都無法否定他的存在。一度的陷入過去的傷痛裡,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於己無益。所以,已經發生的就讓它隨風而去,接受曾經的事實,直面自己的過去,

只有接受曾經的事實,你才能夠避免未來再次在同一個地方受傷害。也只有接受你自己,你才能全心全意開始自己的生活。

②拓寬視野: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在旅途中認識新的人和事,通過新事物轉移注意力。

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裡,程莉莎說:

在沒有參加這個節目之前,我的生活只有老公和孩子,我的工作就是照顧好這個家庭,我都不知道,原來旅行是多麼讓人開心的事情。

在旅行中,程莉莎跟謝娜等一眾姐妹嘻鬧又相互照顧,聊著生活的瑣事,感受著旅途中的美景。她說這是第一次知道旅途的意義。

而參加完這檔節目之後,程莉莎在採訪中也表示,心態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更加有安全感,變得更加豁達開朗了。

選擇自己期待已久的旅遊之地,出發走走吧。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並非只有心中的傷痛。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美好,會發現這些失落的小傷痛實在太渺小,當你慢慢開始接受新事物之後,你的內心就不再之侷促於之前的事情,你會變得更加豁然開朗。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轉移注意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旅遊,也可以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跑步或者健身都是轉移注意力的很好方式。

③自我接納:所謂成長是跟自己和解。每個人都有不足的一面,接納不足,找出自身的問題,不斷修煉精進自己。

心理學家馬斯洛這樣總結自我接納:

首先,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其次,自發、坦率、真實,他們能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感情,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然而單純地表現自己。

以下是接納自己的具體步驟:

  • 認清自己,我對自己真實的評價是什麼?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 對現在生活滿意嗎?五年之後,十年之後,能讓自己滿意嗎?我會喜歡自己嗎?
  • 為了讓自己過上喜歡的生活,我又哪些可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相信通過找出自己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問題,開始不斷修煉和改變,慢慢精進自己,一定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④成為更好的人:努力學習,健身,充實自己。

作家二月河這樣說過:“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你走到過低時,只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

這個鍋底法則最適合處於低谷中的人,你已經走到底了,只要你努力了,都是向上的。

成為更好的人吧,努力學習,去健身,不斷充實自己吧。

很喜歡木心先生的一首詩《傑克遜高地》,尤其最後一句“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當時六十多歲的他在紐約,在給美術家上課的路上,看一路平靜的風景,突然一切覺得儘可原諒了。

而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原諒的。

懂得放下,學會釋然,多一份豁達和寬容,你會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