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一曲鳳求凰,款款東南望,無限愛慕怎生訴!

那一年,她是一個孀居在家的佳人,而他是一個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或許是兩人上輩子的緣分未盡,此生定要續盡前緣。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等來了與彼此最好的相遇——你未娶,我未嫁,便是最好的開始!她迷於琴聲,一曲鳳求凰撩動了她久未加速的心跳,也堅定了她內心最深處的決定。最美的愛情大概就是如此吧——郎有情,妾有意。他痴於容顏,她傾城傾國的容顏同樣震撼了他過往對於女子的認知,於是,他暗下決心,此生非她不娶……一見鍾情,莫過於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也許是因為所有的美好結局都需要以苦難作為前奏,他們的愛情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不被世人所接受和認同的。但是外界的因素又怎麼能夠阻擋兩顆炙熱執著的心,終於在愛的牽引下,卓文君毅然放棄了富足的生活追隨一無所有的司馬相如來到了他的老家成都,面對家徒四壁的困境和父親的不管不問,他們也不曾後悔當初的結合,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並且再次回到卓文君的家鄉臨邛開起了酒肆,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端酒刷碟,過著雖貧苦卻相敬如賓的日子,愛情最美的樣子可能就是這樣:只要有你,縱然生活一貧如洗,也能"荒野開花"。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再說文君父親卓王孫,作為封建大家族的家長,對於他而言,相如和文君的"淫逃"是女兒不顧自己的臉面、不知檢點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在兩人出逃之後,即使知道女兒女婿生活貧苦不堪,他也沒有伸出援手接濟他們的生活,並揚言要與女兒斷絕父女關係。出逃的兩人在回到臨邛賣酒之後,視面子如命的卓王孫更因覺得丟人而不敢出門。也許,在他的內心深處對於女兒還是心疼的,不過是因為放不下面子去幫助他們,亦或者是想要給自己叛逆的女兒一個小小的懲罰,讓她明白"貧賤夫妻百事哀"的道理。一段時間之後,在親戚朋友的勸告下,卓王孫大概是認為教訓女兒的目的已經達到,且司馬相如也確實是一個有才之人,所以卓王孫最後也是為兩人送去了100名傭人、百萬錢財,助其解決溫飽問題,渡過生計難關!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相如和文君得到父親相助後,再次回到老家成都過起了富足的生活,也許是上天對於他們愛情的眷顧,也許是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不久之後,司馬相如因為一篇《子虛賦》而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後來又因為《上林賦》而成為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從此官場之路一帆風順……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完美到無可挑剔。然而,在男權主義盛行的背景時代下,男子三妻四妾的現象屢見不鮮,對他們來說:三妻四妾是他們高貴地位的象徵之一。或許真的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所以司馬相如也不例外,在獲得財富和權力之後他以一封簡短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向妻子表明了自己想要納妾的意願。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聰明如她,明白了丈夫來信之意,"無億"即"無憶",司馬相如想要表明他們之間已沒有了任何回憶。司馬相如的辜負,對卓文君來說,無疑是直擊心頭的打擊。但是作為一名同時具備學識和膽識的奇女子,她並沒有像其他的平常女子一樣因為丈夫的背叛而大吵大鬧,尋死覓活。痛定思痛之後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信《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表明了她的立場和決定,"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更加顯現出她的愛情觀。而此時,收到妻子回信的司馬相如不禁為卓文君的才華感到驚歎,也因此而認真回憶起了兩人之間的點點滴滴,若非妻子的不離不棄,恐怕也不會有今天成功的自己。終於,大徹大悟的他對於自己對妻子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萬分,從此也不再提納妾之事,兩人也最終幸福快樂的廝守了一生,造就了一段愛情佳話!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愛情是美好而公平的,沒有誰配不上誰,只有誰不適合誰!但同時愛情又是自私的,如果註定不能是唯一,那便索性大方放手,因為如果不屬於自己的抓再牢也會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