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7月的南京,闷热、潮湿。这天,86岁的周凤翙像往常一样,来到江苏油田物探研究院。虽然已退休多年,这里仍旧是他时常出没的地方。


不同的是,这次,他向院里递交了两张图件。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张图是有关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的地质图。更让人惊诧的是,这两张图竟是周凤翙倾注20年心血,一点一滴、一笔一划绘制出来的。


老人说:

为国家找到新的油田,是他执着一生的初心。


01

耗时20年只为手绘两幅图,图啥?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凤翙在桌前画图

一把尺子,一个放大镜和几只不同颜色的笔。这就是周凤翙办公桌的全部。而他经常痴坐在这张办公桌前,4、5个小时也不会挪动一下位置。


1993年退休后,老人对他早年工作时留下的“革命结晶”进行了仔细雕琢,为研究下扬子地区做了前期准备。1997年,老人被查出肺癌,98年手术后身体一经好转,他便又投入了“准备工作”。自1999年以来,除了周末陪外孙外,周凤翙都会来到他的“工作室”手绘图纸。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图纸上有相应的地标

20年间,周凤翙就下扬子板块的中心部位手工绘制了20多幅图纸,并最终绘制了两幅最具价值的前志留面及前寒武面埋深概图件,编写了图文并茂近万字的说明书。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凤翙为物探院、离退休处领导同事介绍手绘图

确实很难画,我们现在都有绘图软件。而周老用手绘,图上每一个层系、每一条曲线、每一口井位、每一个数字都需要精准无误。最关键的是,还要把若干小图拼接成一张大图,而稍有不慎对接时位置就会跑偏。按地图的比例尺进行比对,现在这两张图中的地标可以和标准地图中的地标完全重合。

更何况这两张图研究的是下扬子区块,搞勘探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物探院院长朱相羽


有关“下扬子”的小知识:

苏浙皖下扬子区位于江苏省全省、安徽省中南部浙江省西部。众所周知,下扬子勘探难,难就难在这里多期次的地下构造运动,导致古生界内部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以至于勘探研究人员无法摸清地下构造的“庐山真面貌”,严重影响到选取有利的“靶点”目标。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江苏油田曾经在苏南句容地区打开了海相中古生界勘探的“先河”,但终因勘探的复杂性,在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区内海相中古生界油气探进展不大,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我是一个老地质人,做了一辈子地质工作。我们那一代的人,没有什么宏图大志,感觉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国找油。我这一生去过7个油田,发现过数不清的地质构造,但就是对下扬子这块不死心。我认为,下扬子的构造不是拉张型而是冲断型,在这里可能找不到像大庆那样的大油田,但发现中小型油田应该大有机会!

——周凤翙


提到绘图的初衷,周凤翙只有寥寥数语,但时隔多年后,老人所秉持的这份热烈而执着的“初心”,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02

这一辈子都在找油,为啥?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凤翙工作时照片

1955年,周凤翙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气普查与勘探专业毕业,作为国家第二批毕业的大学生,与20多名同学前往条件艰苦的青海工作。


从此,他把一生都交给了石油:

1960年10月

转战松辽平原参加大庆会战,任松辽石油局勘探指挥部青海大队研究队队长。

1963年10月

参加华北石油会战,任六四六厂生产办公室地质师,参加邢台区地震后的天然地震预测工作,以及大港、济阳、下辽、冀中、河南等地区的石油物探工作。

1964年9月

石油部组建646厂,周凤翙担任厂生产办公室地质师。

1969年6月

受六四六厂委派,他带领101地质队先后参加了江汉、长庆等油田石油会战,负责区域石油地质研究,对湘鄂西、鄂西北、鄂东南、南阳盆地、银川、河套、渭河断陷、伊蒙、渭北隆起等地区的地质资料汇编了多套基础资料和文字报告。

1975年至1993年

周凤翙到江苏参加石油会战,并工作至退休。

1999至今

手绘画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55到2019,64年的时光见证了周凤翙永不停歇的脚步。

要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我和我的同学、同事们都立志要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我们那时候从来没想过攀比吃喝用度,比的都是谁的工作成绩更突出!

——周凤翙


那时,搞石油的环境真是苦。缺衣少食、顶风冒雪出入无人之地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三餐简单到,把玉树叶子煮熟吃即可。也是因为这些“不讲究”,让周凤翙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病号饭里的小馒头属于当时珍贵的粮食,但胃疼的他根本吃不下去。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环境的艰辛只是众多困难中的一部分,周凤翙还要面对很多专业上的“不同声音”。曾经,在长庆油田的一次勘探部署会上,周凤翙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建议西部断裂带是第一位探区、陕北斜坡是第二位探区,值得逐步拓展。对此观点,一些领导专家并不认同,批评他是“想上天摘月亮”。


艰苦的条件、专业上的争论并没有影响周凤翙的工作心态,更没有动摇他找油的信念。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地质工作更是如此,会遭遇很多的被怀疑、被否定。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只要认定自己的‘初心’,就肯定能找到继续前行的路。

——周凤翙


离开长庆油田一年后,周凤翙到江苏参加石油会战,而他当初被质疑的判断,转年在长庆油田得到了成功的印证。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作为一名老党员,周凤翙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在江苏油田会战的日子里,周凤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身份更加坚定了他找到新油田的信心和决心!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周凤翙陆续着手对高邮凹陷的真武、永安、富民、黄珏等构造带展开地质构造评价工作,为这些地区的油气田开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江苏油田“赶玉门赶江汉年产原油上百万(吨)”尽到了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责任。


03

都说他是最牛的师傅,凭啥?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凤翙与同事合影

有一个理论说,只要你专注于一件事1万个小时,你就会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而周凤翙专注于地质工作已超过10万个小时。他的徒弟说:

“别人干了一辈子,周老干了两辈子!”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1989年,江苏油田进行国家级项目《苏南句容地区灰岩地震方法攻关》的研究,原地调处领导决定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周凤翙牵头。

当时做项目攻关时,我是第一次接触周老,他经常带着我们晚上加班。我们小年轻都撑不住,一般11点左右就回宿舍睡觉了,但经常睡一觉起来,发现师傅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物探院解释研究二部副主任杨德洲

为了这个课题,周凤翙带领攻关组,经过多方收集地面地质、钻井地质、重力、磁力MT资料开展综合分析,最终完成了研究,受到业界的好评。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凤翙与王赛华聊天

我们是多年同事兼好友,他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人家搞物探的就是搞物探,搞地质的就只管搞地质,但是老周靠自己钻研,样样门清。

——王赛华


“有一次,我工作时感觉有个剖面的层面解释错了,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在哪出了问题。他给我出了个点子,告诉我要运用综合分析的工作思路重新评价。我的难题,很快迎刃而解。”与周凤翙共事20多年的王赛华谈起这位“老战友”,对他还是满满的认可:“退休这么多年手绘图纸这事,也只有他能干得出,他就是一个有执念的人。”


不仅自己要干好,还要将这份初心传承下去,这样油田的未来才更有希望。周凤翙对徒弟们的培养也始终坚持着那份严谨和认真。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光学理论知识,‘死’看图纸当然不行,只有立足野外地质考察,才能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周凤翙

周凤翙不仅自己这么做,还要求年轻人也要到实地了解地质和地貌现象。那些年,他时常带着年轻人外出“跑露头”,他们的足迹遍及南京栖霞山、小汤山等地。“现在能把野外地质剖面,包括地层、古生物、地质现象等等娓娓道来的专家少之又少,周老就是一本活动的教科书!”徒弟们谈起周老的“本事”,无不带着崇敬之意。


现任物探院滚动勘探开发室一级主任师的林涨年,刚参加工作就成了周凤翙的徒弟。林涨年介绍, 周凤翙带徒弟,就是手把手的教。“特别直接,就是他在做,让我们站在旁边看,一步一步的就全清楚了!我总觉得跟着师傅的那一年时间,对我这十几年来的工作都获益匪浅!”林涨年至今都保留着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也得益于周老当年的提点。自工作以来,他已经记有30多本日记了。


退休20年,只为手绘两幅地质图!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作为一位老前辈、老石油、老党员、老职工,一支笔、一把尺子、一干就是26年。周老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力争上游的雄心,一种不怕困难的豪情,一种爱国、奉献、无私、钻研、严谨的情怀和担当。单位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这种不放弃、不懈怠、不死心的精神。

——物探院党委书记李书瑜

周凤翙老人交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地质图件

更是一份精神

也是一份传承

还是一份期望、一份嘱托

感谢周老

用他的一生为我们上了一课!


图文:徐博誩闻 潘月斌 李雅婧 罗红霞 王晓曦


编辑:徐博誩闻|编审:刘媛媛|监制:高和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