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陈慧娴唱的《千千阙歌》虽然已经推出30年,但近几年仍然时常出现在热歌榜上,可以说这是一首罕见的历久弥新的经典名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太多意味:告别恋人和朋友;告别少女的情愫、逝去的青春;也告别个人的流金岁月,和港乐的辉煌年代。

这首歌能够大红大紫、经久不衰,与歌手的精彩演绎、歌曲歌手两者气质的贴合、歌曲内容与歌手经历的映衬,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作用下,歌曲和歌手形成奇妙的谐振,而谐振效果在陈慧娴1989年“几时再见演唱会”到达高潮。

当年这首歌在华语乐坛放出一个璀璨的烟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烟花没有散落,而是化作闪耀的星辰。

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陈慧娴是以一个特殊的存在。

近几年陈慧娴也时常出现于各种综艺和晚会中,对于不特别熟悉她的观众,大概会认为她从来是个笑容可掬、富有亲和力的职业女性形象。

不不不,这完全是时光带来的错觉。其实陈慧娴出道时,是华语乐坛罕有并且极其成功的少女歌手,不是那种更常见的活泼天真、唱跳风格的少女,而是温柔、可人、感性,具有治愈性的少女。支撑这一定位的不仅是出色的颜值和温婉的气质,还有明亮、温暖、富有辨识度和包容性的嗓音。

,陈慧娴23岁。

真是风华绝代的一代歌姬:


演唱会上,一身精美的服饰宛若婚纱,少女陈慧娴纯情并带着忧伤。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演出充满离别的仪式感,男dancer鱼贯走过陈慧娴的身边、轻吻她的脸颊。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陈慧娴面对观众优雅的致谢,精致的面容挂着感伤的泪珠,如梨花带雨。观众则似是观摩邻家少女远嫁的婚礼,没有吵闹、喧哗,直到曲终。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最后,“公主”走下舞台,掌声四起,大家才意识到陈慧娴真的离我们远去了。

因为这首歌,这个演唱会成了不可复刻的经典,因为这个演唱会,这首歌成为陈慧娴留给乐迷最璀璨难忘的瞬间。

如在本文开篇所述,《千千阙歌》的离别,对于陈慧娴、对于乐迷,有几个层面的意义:

在演艺生涯最巅峰的时候,陈慧娴离开了牵挂不舍的舞台和观众,这是向爱她的观众、爱她的朋友的道别;

当时她的男友是长期合作的音乐人区丁玉,两人在陈慧娴美国读书期间因为异地恋而分手,可以说这是与恋人的道别;

陈慧娴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转身而去,几年后当她重回舞台,因为年龄更因为阅历,她没有延续少女路线,而选择成熟知性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这是她和青春的一次道别;

88、89两年是陈慧娴音乐和舞台上最辉煌的时期。几年后当她复出,无疑仍是经典意义的巨星,也不乏好听耐听的新歌,但从来没有回到当年那个闪耀如发光体的自己。这是她和自己流金岁月的一次道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港乐辉煌灿烂的年代,陈慧娴的演唱会代表了华语乐坛最高水平的演唱会,《千千阙歌》是华语乐坛当年最流行的金曲,多少对粤语一窍不通的乐迷一字一句学着这首歌。所以,《千千阙歌》也是老一代乐迷对港乐时代的一次道别。

别了,青春岁月中的陈慧娴,别了,那个魂牵梦萦的港乐年代。

为什么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成为永恒的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