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當中,魯迅算是其中最為頂尖的一員。他的很多文學作品即使到了21世紀,依然是語文課本上的常駐客。魯迅先生曾經和救亡情報訪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那麼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學名周樟壽,後來改名周樹人,早年進入三味書屋時,和章閏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只是後來祖父周介孚,因為一些事情被關到監獄,父親也因為這件事情身心備受打擊身染重病,很快就家道中落,全家只好躲到鄉下避難,經常以為父親的病沒錢治病而招人嫌棄。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父親去世之後,家裡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差,等到家族開始分房的時候,分給他們家的房子又小又破,魯迅因為拒絕簽字而遭到叔輩們的斥責,心中倍感淒涼。讀書時參加縣考中榜卻因四弟患病而不能去參加府考,只能前往南京求學,之後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畢業之後公費赴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學醫,後來感到醫學無法救國,這才有了後來的棄醫從文的壯舉。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魯迅這個名字就是他在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在那個年代影響最深的名字。在他學習的時候的時候,就認識到學習漢字的艱辛,他曾經也是一個飽受漢字之苦的“受害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魯迅這樣一位文學大師也會飽受漢字的困擾,其實這就要從漢字的發展說起。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我們現在所說的漢字和古代的漢字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大家都是寫的繁體字,特別是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各諸侯國的文字也都不一樣,直到秦統一六國之後,將秦國的大篆加以簡化改為小篆,推廣到了全國。當時的小篆特別複雜,除了一些常用的普通老百姓認識之外,其他的基本都不認識,所謂的讀書人基本都是當時的貴族。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也開始緊跟時代的步伐,演變為很多人所熟知的繁體字。由於繁體字寫起來比較複雜,對於很多人來說認知難度非常大。比如卜的繁體字是蔔,這樣一個簡單的字繁體字都那麼複雜,更不用說那些筆畫多的字繁體字會有多麼複雜。在那個文化普及相當落後的年代,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學習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所謂的漢字到底指什麼?

魯迅認為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很多病因都潛伏在裡面,如果不把它革除的話,結局只會是自己死。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其實魯迅要滅的漢字指的是舊文字。他認為國外之所以強大,有很大原因就是對方有著遠超過中國的先進知識,那時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的文盲。要想成為強國,不行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就要教他們識字明是非,而繁體字就是其中最大的障礙,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白話文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白話文(簡體字)才真正在中國傳播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