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背後的陰謀,廉頗最後竟是這般下場?果然是性格決定命運

春秋戰國,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產生成語最多的時代了。就比如初中課本里那個很有名的典故:負荊請罪。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課本上的插畫,一個精壯男子裸露上半身,背上背了一堆柴火,跪在門口,裡面有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俯下身去攙扶。

站著的是藺相如,跪著的是廉頗。

對,就是那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廉頗。

負荊請罪背後的陰謀,廉頗最後竟是這般下場?果然是性格決定命運

而關於藺相如,課本上有很多典故,什麼將相和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澠池會啦等等。

那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慢慢有天下第一大國的架勢了,對天下各國,採取威逼的態勢。而趙國,此時就是一個經常被欺負的小可憐。

而藺相如,憑藉著高超的外交技巧,還有頭鐵,被趙國封為上卿。

負荊請罪背後的陰謀,廉頗最後竟是這般下場?果然是性格決定命運

但古往今來,這種火速升官的,都會受到原來老資歷的排擠,而這個老資歷就是廉頗。畢竟是戰國時代,戰功才是第一位,而藺相如靠著耍嘴皮子就成了廉頗的上司,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服氣的。

廉頗一直想找機會給藺相如難看,結果藺相如一直躲著廉頗,身邊的人看不過去了,說您這麼大個腕兒,怕那孫子幹嘛,您連秦王都正面剛了,還怕他廉頗?

藺相如說我當然不怕,但這樣幹不行啊,畢竟我們倆一文一武,強強聯合,才能共抗秦國,要是我們倆之間起了矛盾,豈不是給外人機會嗎?

負荊請罪背後的陰謀,廉頗最後竟是這般下場?果然是性格決定命運

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才有了後來的負荊請罪。

但從這個事情中也可以看出來,廉頗是那種比較跋扈的性格,藺相如當然知道,但並不去提醒廉頗,這也為他後來的淒涼晚景埋下了伏筆。

長平之戰後,廉頗成了趙國為數不多的老將,打贏了邯鄲之戰,又驕橫了起來,抗拒新君主的命令,最終不得不流亡於魏國和楚國,抑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