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反思並改革漢字識字教育

從央視等媒體組織“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中,人們在感嘆孩子們的聰明,同時也驚歎對比成人組的愚笨,“婺源”“痙攣”“邋遢”“遴選”“考妣”“闌珊”等詞全是零分,十人中沒一人會寫。這反映出當前漢字識字教育的真實成效,我們培養了一批“提筆忘字”的“新文盲”。

漢字是以象形文字為切入起步,具有具象、隱喻、會意等科學文化內涵,聯合國標準化組織稱它為《表意圖形文字》,明白地說清楚是以組合字形來表述出字意和字音的文字。可是我們當前識字教育,卻是一年級從學拼音入手,不講清楚漢字是拼形文字,是“書畫同源”發展過來的,要用聯想會意來解讀的,這種“先入為主”的拼音教學,把一箇中國特色的“視覺文字”,按西方“拼音文字”方法來教學,必然造成漢字識字教育上的重大失缺,說輕了是不熟悉偏旁部首,不清楚拼形構字規律,說重了是“數典忘祖”丟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根基。原本是科學而智慧的漢字,而今學習方法不科學,卻沒有創造出智慧的學習方法。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

瞭解識字教程

《人字學習法》,可以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