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一、

筆者認識和接觸過許多的校長,有大學校長,中學校長,還有小學校長及幼園校長,他們是教育領域裡的一個特殊群體, 是廣大教師們的領導。

校長,之於一個學校,非常重要!

有句話說:一個好校長,就能帶出一所好學校。

好校長是教師之福,是學生之福,是家長之福,更是教育之福!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二、

6月5日,江西贛州四中黨委書記、校長劉愛平墜樓身亡。

這位師生眼中的好校長,生前患有抑鬱症,墜樓前在同事微信群中留下遺書。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生前,他是“朗讀校長”,每天早晨堅持在校門口朗讀國學,為人師範。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他是“廁所校長”,堅持打掃學校廁所,身體力行。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從他是“學者校長”,教書 27 年,致力於經典治校、閱讀推廣,發表文章近兩百篇;出版《教餘讀經典》等5本教育專著。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縱身一跳,一位好校長走了?

三、

這縱身一跳,對他本人,也許是一種解脫!

但他的離世,是師生的痛,是家人和親友的痛,更是教育的痛!

這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每一個家庭也越來越對子女的孩子舉傾家之力。大家買學區房,選好學校,報培訓班,為了孩子,每一個家庭都有一筆難計算清楚的巨大物質和精力的付出。

這是教育的福,是在投資未來。

人們對教育有了更高期求,對教師有了更高期求,要求教師學術水平之外,還要有更高更高的道德操守。

教育成了一個高壓力的行業,社會嚴苛的標準。家長過高的期望。經濟地位的尷尬。 工作環境不和諧,使得老師已經成為各種心理疾患高發人群之一。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四、

有一句話,聽起來很空洞:國家的振興在教育,教育的振興在教師!

但這句話,一針見血的將教師的重要性說的明明白白。

教師任重——

國家這樣認為!

社會這樣認為!

家長這樣認為!

教師自己也這樣認為!

但是,太高太高職業道德操守的要求,卻沒有相應的配套的措施來支撐:

比如,讓這個社會上最有才華的人都願意來當教師!

比如,讓教師拿到最高的社會工資!

比如,讓教師工作、生活的有尊嚴!

比如: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這些,做到了嗎?

前兩天,一位工作十多年的教師,因為經家長群發佈學生的學習情況,被家長要求登門道歉,否則告到教育局,心中氣憤,向學校領導寫請假條,寫著寫著寫成了辭職信,讓人著使為教育、教師的生態處境擔憂。

筆者清楚的記得,這位工作了十五年的教師,每月工資只有2607元。

這樣的收入,這樣的工作氛圍,如何讓一個教師安心的從教。

讓一個校長,去管理這樣的一群體的教師,如何說服教師,如何讓教師願意認真的工作,能做到麼?

教師沒有好心情,校長何來的稱心如意?

當一名校長,成為一名好校長,殫精竭慮,實不為過!

那個每天在校門前讀書的校長走了!反思:教育的痛,在哪裡?

五、

一名好校長的離去,引發我們的反思!

給教師希望,就是給孩子希望,就是給國家一個美好的未來!

我們相信,一切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