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既然要禁《紅樓夢》,清政府為何沒殺曹雪芹?

茉莉155467708


為什麼要殺呢?

乾隆第二次抄曹家,曹家就已經徹底報廢。

曹雪芹長大了還有大將軍,鐵帽子郡王表弟做掩護。再之後,曹雪芹落魄得給人說故事換酒喝,兒子老婆病餓而死,這樣的人有必要殺嗎?

對乾隆來說,放在那就是一個典型,還可以震懾其他人,多好。

🐧🐧🐧🐧🐧🐧🐧🐧🐧🐧🐧🐧🐧🐧🐧🐧

我覺得要笑死了。

曹家有兩抄。第一次是雍正六年,曹頫因為轉移家產,虧空,騷擾驛站被雍正收拾。雍正算是顧念當年與曹顒的交情,將曹顒寡妻馬氏的嫁妝單獨劃出來贍養,這位大體就是紅樓李紈的原型。同時,因為李氏的關係,雍正給曹家留了祖屋17間半,僕人3對。這麼算的話,所謂曹家站隊說就是空穴來風了。

最重要的是曹頫被分給怡親王老十三監管,怡親王還算厚道,沒怎麼折騰。所以曹家到雍正末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恢復。

不幸的也是這個,怡親王死後曹家分給怡親王庶長子貝勒弘昌。乾隆三年,弘昌捲入弘皙案件遭重處,也是死後涉案皇族唯一沒有被追諡的,可見乾隆非常恨弘昌。曹家作為包衣自然被牽連,第二次被抄。這次抄家完全摧毀了曹家,子弟零散而去,家族傾覆。

🐧清代,鐵帽子王不僅有親王,還有兩戶是世襲罔替的郡王。分別是順承郡王,克勤郡王,都是大貝勒代善的子孫。

其中,曹寅女兒曹佳氏被康熙指給平郡王(乾隆中期復爵為克勤郡王)納爾蘇做嫡福晉,這也是清代所有王爵嫡福晉中的身份最低者(曹家是皇帝包衣)。雍正四年,納爾蘇得罪雍正被革,平郡王是其嫡長子也就是曹佳氏兒子福彭繼承。此後,福彭很得雍正喜歡,擔任右宗正,軍機行走,大將軍等要職。乾隆也比較看中,任為正白、正黃旗滿洲都統。乾隆十三年,福彭死。作為曹雪芹的表兄,福彭當然看在母親份上也能關照。但再之後的平郡王就不可能再親近曹雪芹了。


四川達州


首先要說明一點,《紅樓夢》的作者絕對不是曹雪芹一個人,曹雪芹是原始作者估計不假!但在他死的時候《紅樓夢》的手稿還沒有完結,可以說還沒有完全在市面上流通,清政府不可能在那個時候殺他。《紅樓夢》是在他死後,經過當時眾多清朝文學大儒校勘之後才逐漸流行的。

其次,清朝的文字獄特別的嚴重,可以說是歷史之最!魯迅曾說:“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紅樓夢》既然是禁書,假如被官府查出來,曹雪芹絕對是死罪,說不定連朋友都會被連累。當時曹雪芹住在北京,要查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曹雪芹即便活著發現《紅樓夢》他也絕對不敢署真名,肯定採用筆名。後來他的好友們或者仰慕曹雪芹的秀才們在他死後才敢署名曹雪芹。

最後,《紅樓夢》何時被列為禁書,沒有一個確切的年份,有的人說是乾隆年間,有的人說是嘉慶年間。其實,《紅樓夢》最初名字叫《石頭記》,《紅樓夢》是後人加的。曹雪芹在創作的時候用的是《石頭記》,有人說在完成《石頭記》前半部分的時候就去世了,當然有可能後半部分也完成了。只是沒有整理印刷出來,就去世了。也就是說,他身前寫的手稿被後人整理和修改過後才發表的。流傳的版本非常的多,被後人修改過,搞到最後連作者的都不知道是誰!好在近代研究紅學的學者比較多,最後才確定下來!

總之,《紅樓夢》被列為禁書之前,曹雪芹已經去世。所以,清政府不可能殺曹雪芹!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家庭背景顯赫,後來家道中落,晚年吃飯都困難,經常賒賬度日,生活非常貧困。他如果當時還活著把《紅樓夢》給出版,他絕對不會落魄到那個樣子!此外,他也不敢出版發行,更不敢署真名。直到死後幾十年,他的小說被他人整理印刷出版。多半在乾隆晚期,嘉慶初期的時候才被列為禁書,絕對不是曹雪芹在世的時候被列為禁書。


謀士說


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對於《紅樓夢》此類的小說都是嚴禁的。

所以禁書不是專門針對《紅樓夢》的,而是《紅樓夢》從寫作開始都是違反清朝法規的。

根據史料記載,有明確禁止《紅樓夢》是從嘉慶朝開始的,但是由於在乾隆朝幾十年間,程偉元,高鶚的版本都沒有刻印出來,所以推算出乾隆年間也應該是被禁止了的。

乾隆時期為了修撰《四庫全書》,不知毀壞了多少古籍善本,所以《紅樓夢》在這其中也只是對於現代來說非常著名的一部書而已。

再說乾隆本身也非常喜歡看《紅樓夢》,當時應改叫《石頭記》,他是在明珠家發現的這本書,他覺得這本書主要是寫的明珠家的家事,也就沒有特別的重視。

其實在乾隆朝,因為《紅樓夢》都是手抄本,也沒有署名,所以皇帝也不知道誰是作者。

那就更沒有要殺曹雪芹的說法了。

更有一種說法是乾隆看到的版本是殘缺的《紅樓夢》,並沒有看到完整版的,所以也就沒有看到《紅樓夢》中隱諷朝廷,官場的片段。

所以綜上所述,曹雪芹沒有被朝廷所殺,有乾隆的主觀和客觀的因素。

一是:《紅樓夢》是傳抄的,並沒有署名作者。

二是:乾隆看到的《紅樓夢》不全,只看到了兒女情長。

三是:《紅樓夢》的影響並不如後世這麼大。


宇哥帶你讀原著


作為一名偽紅迷,小編先大概介紹一下《紅樓夢》為什麼會被禁?從中就可以大概瞭解為什麼沒有殺曹雪芹了

紅迷們都知道《紅樓夢》有好多版本:己卯本、王府本、程序本、戚序本、甲戌本等版本,其中較為流行的或者傳讀最廣的有兩個版本,一種是手抄本,上面有脂硯齋等人寫的批語,書名叫《石頭記》,統稱脂評本;一種是現代通行的高鶚、程偉元整理的120回本,書名叫《紅樓夢》,沒有批語,統稱程高本。程高本就是現在一般閱讀的《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最權威。脂評本是一些乾隆年間的讀書人,冒著生命危險在家裡偷偷收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它們為紅學家研究《紅樓夢》帶來了全新的線索。

為什麼會被列為禁書?

原因之一:那就是它涉嫌“淫穢”。光緒年間,一位號“潤東漱石主人”者這樣評價《紅樓夢》:“餘嘗見閨閣中人,都以《紅樓夢》、《西廂記》為娛目者,然皆屬淫詞,以閨閣中觀之,斷非美事。非徒壞心術,抑且引人入邪經,豈非有傷風化乎?”可見,很多清朝人對曹雪芹刻畫的男歡女愛是難以接受的,儘管這與淫穢有本質區別。

原因之二:《紅樓夢》流傳的越來越廣,不少(滿人)旗人得以閱讀,並對此書做出評價,比如當時的安徽學政玉麟,他認為《紅樓夢》“誣衊我滿人,可恥可恨”;再比如翰林院學士那彥成,他說:“《紅樓夢》一書,為邪說詖行之尤,無非糟蹋旗人,實堪痛恨。”可見,旗人們認為《紅樓夢》裡存在諷刺自己的內容。

最早對其查禁的是嘉慶年間的玉麟,他在擔任安徽學政期間嚴禁《紅樓夢》刊刻、傳播。他認為《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淫逸生活意在影射滿洲貴族,儘管拿不出具體證據,仍依有關律例,在安徽查禁此書。道光即位後,頒佈《御製聲色貨利諭》,蘇州吳縣秀才潘遵祁、潘曾綬就自掏腰包,在金陵、蘇州大量購買“淫書小說”並進行銷燬。地方官也積極配合,時任江蘇按察使的裕謙最為認真,大量查禁“淫書”,《紅樓夢》也在“淫書”之列。

為什麼現在能有這麼多版本倖存下來,民間私藏、官方也不夠徹底,只是禁止民間閱讀罷了,還沒有發展到文字獄這樣嚴重的地步,歷史資料也沒顯示出誰因讀了《紅樓夢》而被處罰的記錄。

這就有一種“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金瓶梅》也是的禁書,但在清政府口中的“淫書”,往往是最流行的“內部刊物”,宮中流傳下來的《金瓶梅畫》,就蓋滿了乾隆御覽之印。

紀連海說,《紅樓夢》當時叫《石頭記》,屬於禁書,和珅每天都給太后請安,每次都為太后說一段《紅樓夢》裡的故事,太后越聽越喜歡聽,覺得是本好書,便讓和珅把書拿來,和坤只好為難地說,這書不能拿出來,是禁書。孝順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年間准許《紅樓夢》公開刊行,才得以讓《紅樓夢》保留了下來。

《紅樓夢》——上至乾隆、太后、慈禧,下至平頭百姓,全都看,慈禧太后十分欣賞《紅樓夢》,是個鐵桿紅迷。

故曹雪芹怎麼可能因《紅樓夢》而被殺呢!


為什麼要抄曹家?

原因之一:

當年康熙六下江南,有四次都落腳到曹家。曹家雖然是大戶,但迎駕花費的財力也不小啊。於是曹家就向朝延借錢,因此僅曹寅任內留下的虧空就很大,對這件事康熙是知情的,加上當時曹家與康熙的關係很親密,康熙不僅沒有追究,還在曹寅死後,讓李煦代任兩淮鹽差一年,將所得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所以織造各項錢糧及代商完欠。但因為曹寅任內留下的虧空實在是太大,可以說是巨大的,李煦根本沒有能力代還,這些在康熙在位時還可以勉強過關,但雍正登基後,就不一樣了。雍正繼位後,力圖革除康熙晚年的吏治積弊,大力推行“耗羨歸公”,“改土歸流”等措施,並委派心腹胤祥清理錢糧。雍正下旨:“凡有虧空,無論已經參出及未經參出者,三年之內務如期補足,毋得苛派民間,勇得藉端掩飾。如期滿不完,定行從重治罪。三年補完之後,若再有虧空者,決不覺貸!”

原因有二:

曹家有可能是站錯了隊伍的原因,曹家支持的是八阿哥,畢竟八阿哥當年在朝延中最有可能成為皇帝的。

各省官員若不能償還所欠虧空,就要被抄家,而這次的抄家也不是主要針對曹家李家,而是剛好他們趕上了,又沒有償還虧空而已。

抄家並未趕盡殺絕。雍正查抄了曹家,曹家的親族親友不僅沒有受到曹家抄家的連累,反而曹頫堂伯父曹宜、堂兄曹頎還有了升遷,曹頎幾次得到雍正帝的褒獎,可見雍正對曹家並未趕盡殺絕,只是查抄虧空罷了。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遭遇,成就了曹雪芹的——《紅樓夢》 使之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文化瑰寶

謝謝大家查閱 歡迎指正 關注“劉家五叔”,與“劉家五叔”一起談古今趣事!


劉家五叔


都是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現在被當做世界名著,但在封建社會,曹雪芹寫的這些都是不入流的東西,甚至是下流的東西,清政府將其列為了禁書理所應當。不過,在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的時候,曹雪芹居然沒有受到迫害,實在是匪夷所思,要知道有人就因為一句詩(比如清風不識字、一把心腸論濁清等),全家被殺光光啊!

小編看來,曹雪芹能夠保全,主要原因是:古代看重詩文,“文以載道”,小說則是不入流的東西,其文學地位類似於“故事會”。特別是《紅樓夢》假裝“大旨談情”,賈寶玉自稱“古今第一淫人”等等,很多人都把它當言情小說看,地攤讀物。更重要的是,一開始,《紅樓夢》就不是正式出版物,而只是手抄本,流傳並不廣,點擊量不夠,也不會引起朝廷重視。

當《紅樓夢》大紅大紫的時候,曹雪芹早已過世,而乾隆大興“文字獄”的政治目的也基本實現,已經開始往回收,朝廷裡的風向變了。大權在握、搞定一切的乾隆應該不會去計較一個寫言情小說的死人。而且,據說,和珅把《紅樓夢》的故事講給了乾隆母親聽,老太太非常喜歡,乾隆是個大孝子,也不會為了本小說而惹母親不高興。

此外,還有人提出,曹雪芹之所以沒有被追究責任,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是《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一開始是手抄本行世,作者是誰並不清楚。現在定為曹雪芹,是胡適在1921年考證出來的,但質疑聲也一直沒斷。如果《紅樓夢》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清政府殺曹雪芹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飲水君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興文字獄,文字獄下人頭滾滾。被列為禁書的《紅樓夢》不但隱射政治,還與當時的社會意識有衝突。曹雪芹生於康熙朝、經歷雍正朝、病死於乾隆朝,按理說即使滿清政府不砍頭,也要對曹雪芹進行查辦。那為什麼滿清沒有對曹雪芹做些什麼呢?看官們慢慢看來:

1、曹雪芹的《風月寶鑑》初稿大致開始於乾隆十年左右,這時候的曹雪芹家三十歲出頭,道沒落已久,雖然廣交權貴,但是終不得志;窮困潦倒,一事無成。到曹雪芹三十五歲左右的時候,曹雪芹的創作開始進入高峰期,傳說中的“增刪五次、批閱十載”大致就是此後的十多年,公元1762年曹雪芹四十八歲去世。

紅樓夢的最早抄本出現在1755年,這是早期版本,數量不多流傳並不廣,並未引起人們重視。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這本書點擊量太少,沒有產生影響。紅樓夢的定稿版本在1760年前後,開始以抄本的方式問世,這一稿才是引起人們反響的版本。但是真正引起人們熱烈反響已經是多年以後了。也就是說,曹雪芹跟很多悲劇作家藝術家一樣,死後才出名。即使乾隆想要追究,曹雪芹也已經去世。

2、乾隆朝的文字獄相對康熙雍正稍微好一點,乾隆大規模毀書發生在編纂《四庫全書》期間。也就是說在1772年之前,《紅樓夢》不一定引起過乾隆多大的注意力。再說了,乾隆前期忙著平定準格爾、平定緬甸、平定大小金川,即使看到這麼一本描寫談情說愛的小說也不一定放在心上。


爾朱少帥


雖然雍正抄了曹家,但對曹家還是法外開恩的。

雍正六年正月,曹家被抄,但雍正對曹頫(曹雪芹叔父)還是存在照顧。當時抄完曹家的奏摺是這樣描述的:“曹頫家屬蒙恩諭少留房屋以資養贍,今其家不久回京......”其中“蒙恩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給曹家留少許的房屋養老是雍正的意思。

相比之下,李煦(李煦妹嫁給曹寅為妻)則慘淡許多,其家屬及家僕二百餘口在蘇州變賣,賣不出去的押到北京變賣,年邁的李煦更是充軍打牲烏拉,最終死在那裡。李煦本來是“赦其罪”,但查到李煦買蘇州女子送給皇八子,雍正大怒。

曹頫在被抄家時,也查出皇九子的鍍金獅子,但雍正不予理睬,僅僅是“銷燬”處置。同樣,曹頎等其他曹家人也並未因曹頫之事受到牽連。

從雍正對曹家人的法外開恩便可以看出,即便《紅樓夢》是禁書,但也影響不到曹雪芹的性命。


五味社


《紅樓夢》裡邊有很多諷刺滿清的情節。比如茗煙罵金榮“姓金的,你是什麼東西?”,其實是在借茗煙之口罵滿清(清的前身是金);比如賈寶玉說的“這卻很好。我亦常見官員人等 多有跟從外國獻俘之種,圖其不畏風霜,鞍馬便捷。既這等,再起個番 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與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 況且這兩種人自堯舜時便為中華之患,晉唐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們 有福,生在當今之世,大舜之正裔,聖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 地日月億兆不朽,所以凡歷朝中跳樑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 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頭緣遠來降。我們正該作踐他們,為君父生色。”其實是在說滿清、愛新覺羅也是胡虜、中華之患。等等。

正因為《紅樓夢》的很多的排滿情節,因此有滿人要求禁《紅樓夢》。同治五年刊刻的梁恭辰《北東園筆錄》記載:滿洲玉研農(麟),家大人座主也,嘗與家大人曰:“《紅樓夢》一書,我滿洲無識者流每以為奇寶,往往向人誇耀,以為助我鋪張者……其稍有識者,無不以此書為汙衊我滿人,可恨,可恨。若果尤而效之,豈但《書》所云‘驕奢惡佚,將由我終’哉!我做安徽學政時曾經出示嚴禁,而力量不能及遠,徒喚奈何……那繹堂先生亦極言:‘《紅樓夢》一書為邪說卜行之術,無非糟蹋旗人,實堪痛恨。我擬奏請通行禁絕,又恐立言不能得體,是以隱忍未行。’”有人根據野史說是慈禧發現了《紅樓夢》是諷刺滿人的,那是沒有根據的,慈禧也沒有那個文化。

《紅樓夢》其實一部罵清悼明的政治隱喻小說,作者當然不敢署名。自《紅樓夢》無作者署名流傳出來,就有很多關於《紅樓夢》作者的猜測。程偉元在程高本的序言中說“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金,不脛而走者矣。”程偉元還是非常謹慎的,沒有對《紅樓夢》作者妄加斷言。

而胡適根據袁玫的說法,草率地斷定《紅樓夢》作者是曹寅的兒子曹雪芹,而後根據敦誠的《四松堂集》,將曹雪芹是曹寅的兒子的說法調整為曹寅之孫。其實敦誠、敦敏的友人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說法並無證據,胡適將袁玫的說法嫁接過來,於是形成了《紅樓夢》作者是曹寅之孫曹雪芹的說法,並在此基礎上得出《紅樓夢》是曹寅之孫的自傳,寫的是曹家事。

胡適的說法並不可靠。曹寅祖上是滿清包衣,曹寅之孫是不可能那麼仇視滿清,在書中寫那麼多諷刺滿清的情節的。曹寅是曹操的後人,敦誠的《四松堂集》裡也說他的友人曹雪芹“曾曰魏武之子孫”,而《紅樓夢》裡卻說曹操是大奸大惡之人,從這個角度來說《紅樓夢》也不可能是曹寅之孫寫的。另外,《紅樓夢》如果是曹寅之孫寫的是曹家事,他會將賈家寫的那麼不堪嗎,養小叔子的、爬灰的,連柳湘蓮也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門口那兩個石頭獅子,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到現在為止,《紅樓夢》作者到底是誰的兒子、生卒年是哪年、家譜中沒有曹雪芹這個人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成了一個個死結,其實曹寅的這個孫子是子虛烏有的。

種種證據表明,胡適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在此不再贅述。胡適和蔡元培的論戰,其實也不是胡適戰勝了蔡元培。而是上世紀中葉,偉人表態,胡適的說法比蔡元培對一點,於是胡適的說法寫進了教科書,灌輸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其實偉人並沒有下定論,給自己說法留了餘地,但在那個特殊的政治時代,胡適的說法成了定論。

蔡元培關於《紅樓夢》的主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論斷是正確的。也正因如此,《紅樓夢》作者不敢署名,書中寫的增刪者曹雪芹也是化名,清政府即使發現了《紅樓夢》是諷刺滿人的,但根本搞不清作者、增刪者等人到底是誰,又怎麼能殺他(們)呢?

看到其他人的一些回答,又往曹家上扯,說的好像煞有其事,其實跟《紅樓夢》一點關係都沒有。


吳氏紅學


清政府查禁紅樓夢的時候,並不知道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曹雪芹。這個結論是近代胡適考證的結果。

所以這個問題非常好回答,既然不知道誰是作者,自然也就不會去追究作者的責任。

時至今日,依然有少部分學者堅持認為,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他們反對的理由之一,就是作者害怕被追究責任,因此不會將自己的身份暴露在書稿之中。政府官員恐怕也是這麼看待第一回中出現的曹雪芹的。他們不相信有人會這麼直白地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來。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反過來看,因為清政府不相信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所以當然也不會因此而追究曹雪芹。


用戶4325101516


如果非要把紅樓夢當作是政治小說,必不會少些勾心鬥角,我看了紅樓夢我就感覺不出來,紅樓夢是充當了一些政治人物在裡面,可以說是他自家家的事,也可以反應他家的事,甚至可以反應歷朝歷代,但曹雪芹最終目的我覺得不是這些,他講的事一個更廣面的範圍,所以他可以拿來給當朝當借鑑,可以拿來給挨家挨戶取樂消遣,最主要的是可以讓人世間懂得真情。所以說我們現代人的那點小心思不足以清朝皇帝阿哥們的眼界,這樣的一部書如果要是被禁,那麼皇家的眼界太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