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一村一故事:大、小油坊和油坊

在延津县城西北25里处,有一个占地约50亩大的沙丘,据《延津县志》记载,此沙丘最高处海拔89米,乃延津县最高点,紧邻沙丘的下面有一个地势平坦,呈四方形,约1000口人的村庄,名叫大油坊,此庄原名叫油坊头。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小油坊和油坊

传说,东汉末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败袁绍之后,意谋统一中国,随令手下士兵屯田种地,养兵屯粮,在延津及附近的原阳、新乡、获嘉都有驻兵,曹营将士联系当地百姓开设油坊,为其磨油。延津有一陈姓农户承包磨油,因其磨油出油率高且味香味美,深受曹营欢迎。但因黄河泛滥多次决口一直没有固定住处。一日,他路过此地,发现此处地势较高,随迁沙丘下平坦之处居住,开设油坊,以磨油换取钱粮度日,经世代繁衍,形成小村庄。因其开设油坊规模较大,乃方圆数十里之最,随以油坊头为村名,其村周围沙质脊薄,加之风沙严重,有地不养人,村中人多以开设油坊,烧砖窑为生,从此落下七座油坊,八座窑之名。清朝末年,改名大油坊。

文革前期,该村群众在村西挖土时,多次挖出古代磨油的石磨扇。村周围还发现多处古砖窑遗址和废井,都乃古人所留。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该村传统的磨油、烧砖手艺都已失传,但此传说仍被世代相传。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小油坊和油坊

小油坊,在县城西北7公里处。明洪武二十二年,山西移民侯姓在此定居。清初,本县大佛村申姓16世孙申本山、申本资、申本岱等迁此。起初因侯姓经营香油作坊,因其西北已有“油坊头”村名,故名“小油坊头”,清朝末年简称今名。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小油坊和油坊

马庄多也有个油坊村,在县城东北28公里处,也因村民多从事榨油作坊而得名。1946年4月由滑县划入延津。延津县这三个油坊村,大油坊属石婆固镇,小油坊属小潭乡,油坊属马庄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