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安寧吉祥地鼓樓“鳳儀”為“儀鳳”

傳說寧武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遇敵侵犯,可神奇的飛走。但見城池猶如鳳凰,城北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首,東西延伸的兩堡儼然鳳翅,南城之迎薰樓,正如高翹的鳳尾,雄踞城中的寧武關鼓樓,堪稱鳳凰的心臟,使人產生美妙的聯想。它是昔日寧武關唯一遺存,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為上下兩層樓閣式,通高二十餘米,一層為磚石結構,基高約十米,內設十字拱券穿心洞,通東西南北四向。東西洞門額嵌石匾,西刻“鳳儀”,東刻“含陽”,下題“光緒辛卯關郡重建”。二層為樓閣式木結構建築,三重簷歇山頂,二、三重簷下東西面懸匾,東為“樓煩重鎮”“毓秀鍾靈”,西為“奎光普照”“層霄聳翠”。寧武關明成化三年(1467年)建成,553年來,寧武關鼓樓巍然屹立,令世人景仰。

然而,每每讀及以上這段介紹寧武關鼓樓的美文,筆者在懷古之餘,對“東西洞門額嵌石匾,西刻‘鳳儀’,東刻‘含陽’”這段文字中被寫作“鳳儀”一詞卻心存質疑,欲辨究竟。遂細辨其義,想要明白是應稱“鳳儀”,還是應作“儀鳳”,筆者經過認真辨誤,得出結論,寧武關鼓樓西洞門樓上兩字應為“儀鳳”,理由有三:

一、“儀鳳”,乃鳳凰的別稱。語本《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唐張正元《南風之薰賦》之一:“始斯人之解慍,倏儀鳳以員來。”宋蘇軾《延和殿奏新樂賦》:“歌曲既登,將嘆貫珠之美;韶音可合,庶觀儀鳳之來。”有意思的是,在《漢語大辭典》(縮印本)第722頁關於“儀鳳”的第二條釋義是“晉宮中樓名。《初學記》卷二四引‘晉有伺星樓、儀鳳樓、翔鳳樓’”。素有“鳳凰城”之美譽的寧武關城,鼓樓之上鐫刻有“儀鳳”二字,其義昭然。

二、“儀鳳”中之“儀”,有“來”之意。恢河湯湯,在水一城;鳳凰來臨,地吉人祥。而“鳳儀”一詞,《漢語大辭典》第7568頁釋義為①鳳凰的儀態。②比喻英俊的姿容。皆為靜態解。一不作“鳳凰”別稱;二沒有“鳳凰降臨”的動態之義。

三、古人以右為尊,除漢字書寫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外,這也許與在城門上刻字有關,對於一般人來說,左手拿釺子,右手拿錘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站立在鼓樓西洞門額石匾下,“儀鳳”二字從右向左,端腴工整,古風盎然,像寧武鼓樓一樣,方正典雅,巋然不動。500年來,保佑著寧武人民的安寧健康,迎接著心儀鳳城的八方遊人、四海賓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