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2020年是我国服装产业“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之年。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当前尤其需要关注新冠疫情对产业带来的影响与变化,以更好地把握新时期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此,中国服装协会开展了“产业方向与变革”的调研,得到了企业家、专家等业内外同仁的支持和响应,提出了一系列对行业未来发展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与观点。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中国服饰微信公众号对所有调研材料进行梳理与编辑,从市场变革、科技进步、文化发展、模式创新以及组织和人才五个方面,遴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和业界一起探讨新时代创新发展之道。

此为第四篇:聚焦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创新,共同探讨商业逻辑重构的新可能和新手法。

▌本期嘉宾(采访顺序不分先后):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蕴蓝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冬梅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杜群飞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朱伟明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安徽红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爱珍

杉杉股份宁波基地总经理 李启明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赵卫国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邱琼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李婕

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敏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夏春玲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蕴蓝

商业模式创新将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

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B2B”,还是“C2C”,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都是“人”。传统上的商业模式重产品而轻消费者,而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应该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把客户体验作为衡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在以“人”为核心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应打破行业界限,用跨界思维开发商业新大陆,与界外的流量融合是服装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新方向。

面对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各关键业务模块的数字化链接程度将决定着企业和品牌发展的价值规模。因此,必须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业务孤岛”,让流程更加优化和高效。尤其是服装行业库存这一最大痛点,就必须注重供应链的柔性化建设。一个企业供应链的柔性程度决定了其商业模式的竞争力。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冬梅

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更加贴近消费者

在新冠疫情期间,服装业纷纷积极应对,加速探索各种新商业模式。待疫情结束,相信新媒体、新平台的体验式营销,结合线上购物的便捷和线下购物的体验,会给产业带来新的可能和空间。

商业模式创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如何更加贴近消费者,既能掌握消费心理的需求,又能掌握消费行为的变化。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企业以消费者购物行为大数据为牵引,反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生活方式,这将是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杜群飞

b商业模式创新要侧重品牌打造,强化客户粘性

此次新冠疫情给许多线下服装零售企业造成短期的困难,导致单一依靠线下零售的服装企业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因此,服装企业需要采用多渠道战略,避免单一渠道和单一市场依赖,而对销售渠道和供应链则需要从全球角度布局,打造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朱伟明

小众化、共享、定制等创新模式必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

在全国宅家隔离的背景下,“非接触”成为各大产业的常态,或许2020年将是新零售真正爆发的时机。而基于消费者连接方式和需求痛点的变化,服装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当前线下流量几乎停顿的情况下,线上新渠道拓展几乎成为唯一选择。借势换场、私域运营、线上直播、微商代购等成为服装产业新的选项,激发了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迭代,在服装垂直领域,小众化、个性化、共享、定制等创新模式也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当下行业企业渠道端模式变革表现尤为明显

本次疫情中,许多企业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有的企业积极推进和强化线上零售;有的企业积极转产复产,生产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有的企业积极调动行业资源,保障民生;也有企业对外开放平台能力和社群能力,为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这其中,渠道端的模式变革表现尤其明显:一方面,突发的疫情加速了消费向线上渠道转移,推进企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创新和优化,尤其是对于品牌企业,全渠道运营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成为拉开运营效率差距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消费主体的年轻化趋势对渠道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阶段、新场景,无人零售、社群营销等新兴商业实践值得企业去尝试和探索。

下一步,企业可以将业务引向新的地域、调整价格、增加产品线和服务范围等,并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打造商业模式的独特性,这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爱珍

基于社区服务的零售将迎来新的机会

此次疫情过后,社区化、生活化、融合化或将成为新的趋势。消费者为了避开人员密集的消费场所,购物场所转向社区周边的生鲜商超、便利店,以及覆盖了社区的新零售平台。

这一变化对于服装零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化将成为线下实体零售渠道最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次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将给服装零售业带来新的机会。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杉杉股份宁波基地总经理 李启明

“工场店”或许恰逢其时

近年来,中国零售商业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奥莱的崛起,已经成为众多品牌除了正价店、线上店之外的另一个主流渠道。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品牌商的合作条件也越来越苛刻。

在此背景下,“工场店”模式或许适逢其时。这不是通常意义上某品牌在产地就近自建的“工厂店”,而是聚集一定数量品牌、拥有一定场地规模、运营特定品类主题的“工场店”。如果能够把品牌商的库存资源和具备运营条件的工业闲置地产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综合成本优势,无疑是众所乐见的多赢局面。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赵卫国

中台赋能将成为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

商业创新,体现在需求驱动变化。解构与重构创造了未来商业新用户的核心价值。供给、碎片、多元、即时、便利、弹性与规模之间的沟壑,将成为新供应链创新的全新课题。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实践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全链路连接基础上“现实”与“虚拟”的触达与链接,将重构更多元、更具脑洞的新链接机会。

在新技术可以将协同链接变为现实的今天,模式创新也有了新的内涵与方法。前台需要更加标准化、可复制、简约高效的同时,中台的“赋能”、“算法”与“能力输出”、“为前台赋能”、“连接后台效能”将成为未来商业创新的主要方向。以用户、以碎片化、个人化需求为导向的“运营能力、数字化能力与算法能力”,是未来商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引擎。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邱琼

商业模式创新要围绕链接、平台、标准及场景展开

现在商业模式创新面临三个痛点,即消费者关系脆弱、竞争与合作并存、资金投入过大。我认为解决之道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连接。直播电商、小程序电商、网红电商等新模式,都是通过社交网络等数字化手段与消费者或合作者建立连接,只有与消费者建立了连接,才能捕捉到消费者需求。二是平台服务。这里的平台不是指通常理解的电商平台,而要将盈利模式从经营产品向输出服务转变,建立以数字服务为主导的商业生态。三是建立标准。要依托核心优势,建立一套适合产业特色的平台服务标准,汇聚资源、输出服务、创造价值。四是塑造场景。场景是平台的入口,根据产业特色、业务流程塑造数字化应用。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李婕

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在于产品、服务和效率

当前,服装行业的主要痛点是库存问题,而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也让企业面临新的考验。企业要积极拥抱消费者变化趋势,如通过积极布局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直播带货等新渠道,进一步聚焦目标消费者,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其需求,从而提高消费者粘性,提升品牌溢价。企业还要注重应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经营和业务运行效率,这不仅会降低成本和库存风险,还可间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另外,对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又影响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比如线上线下渠道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尝试用新方法予以解决或缓解。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敏

强化协同合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逻辑

当今社会是协同合作和强强联手的时代,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跨界行业之间,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敞开大门相互协作相互成就,这必将改变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逻辑,加速商业模式创新。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夏春玲


商业模式创新要遵循系统论

商业模式应该在系统层面用整体的方式来指导企业如何开展业务,不是仅仅关注运营模式、盈利模式或战略定位,而要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上述要素的有机组合。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一定要从系统角度出发,绝不是企业某一个环节和某一个部分的创新,而应该是从组织结构、客户定位、产品提供、流程改造等多方面多角度互相协调的创新,成为企业颠覆性变革。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行业观察系列:疫情之下,产业趋势大家说之组织和人才篇”)


系列回顾


▼▼▼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疫情之下,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