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將蘇州的寒山寺的聲名遠播,寒山寺因寒山子而得名,寒山寺竟不在寒山上。

寒山是誰?

寒山(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寒巖,自號“寒山”,被人尊稱為“寒山子”。他常至天台國清寺,與寺僧豐幹、拾得為友。拾得,本是孤兒,由豐幹攜入天台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寒山寺裡的“和合石”/攝:行色匆匆

寒山是唐代著名詩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寒山詩集提要》中指出:“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最大特徵就是接近口語。胡適在其《白話文學史》中認為,寒山、拾得是七世紀中期以後出現的“三五個白話大詩人”之一。寒山的詩歌的最早傳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說就把他編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卻被佛家公認為文殊菩薩再世。元代,他的詩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他的詩篇收入《唐音統籤》的《全唐詩》中,被正統文化認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為“和合二聖”,居然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

寒山的聲名甚至遠播海外。因《楓橋夜泊》在日本被編入教科書,可謂家喻戶曉,因此日本人從小就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日本東京也有一座寒山寺,寺裡有塊刻了《楓橋夜泊》詩的石碑。在日本各地有以“寒山”命名的料理店,也有多種以“寒山”命名的酒、精品墨塊。元代的寒山拾得圖,被日本人得到後,成了日本的國寶,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更使人難以置信的是,20世紀50-60年代,寒山詩被翻譯成英語和法語,風靡於西方。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被封為祖師爺。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連真實姓名也沒有留下,只是以號行世--寒山子。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元•因陀羅《寒山拾得圖》

寒山寺在哪兒?

明代“緇衣宰相”姚廣孝《寒山寺重興記》稱:“出閶門西行不十里即楓橋,橋之南去尋丈地,寒山寺在焉。寺臨運河塘,其塘北抵京口,南通武林,為衝要之所,舟行履馳,蟬聯蟻接,晝夜靡間。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不測人也,冠樺、衣冠、著木履,被藍縷衣,掣風掣顛,笑歌自若,來此縛茆以居,暑暍則設茗飲,濟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尋遊天台寒巖,與拾得、豐幹為友,終隱入岩石而去。希遷禪師於此創建伽藍,遂額曰寒山寺。寺當山水之間,不甚幽邃,來遊者無虛日,唐詩人張懿孫賦《楓橋夜泊》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天下傳誦,於是黃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寒山寺的最高點——妙利普明塔

寒山寺一進門便可以看到被稱為“和合二仙”的寒山、拾得像,這寺廟為什麼叫寒山寺而不叫拾得寺?大概與寒山的關係比較大吧。據姚廣孝的說法,因為寒山子曾經在此地居住過,所以希遷禪師創建伽藍時命名為寒山寺。該寺地處運河邊上,行旅眾多,加之《楓橋夜泊》詩的“天下傳誦”,成就了其知名度。可以說是“寺因僧名,更因詩名”。

寒山是何山?

在蘇州,還有一座叫寒山的小山。那麼這座山與寒山和尚、寒山寺有無關係?答曰:既有關又無關。

說到寒山,是在蘇州天平山西北,一處不起眼的小山。在明朝萬曆年之前,還是個無名小山包。寒山的得名肯定晚於寺廟得名,相反山之命名興許是受到寒山子詩的影響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此山被一個叫趙宧光的人看中,選為趙氏墳塋之地。為了守墓,趙宧光便在山中隱居。經過四五年時間的經營,這山儼然成為一方名勝之地,甚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一次不落地光顧,至今山上還有所謂的乾隆御道的遺蹟可循。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趙宧光草篆書法《金剛經後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

據史志記載,趙宧光(1559—1625),字凡夫。趙姓在蘇州不是什麼大姓,可趙家卻是趙宋王室之後,世居太倉璜涇。到趙宧光父親趙樞生(1533—1593)這代開始移家吳市。趙樞生“為人厚重簡默,博學著書,屢徵不仕”,最後遁跡空門。趙宧光是趙樞生的第三個兒子,從小風流倜儻,泛覽經史,貫串百家,雖然策名上庠,卻終生不仕。趙宧光娶了書畫家陸師道的女兒陸卿子為妻,夫婦倆皆以詩文名世。趙宧光的兒子趙均,字靈均,從小跟其父親學習“六書”,娶文徵明的孫女文淑為妻。清兵入關後,文淑的父親文從簡亦隱寒山,與趙家一起居住在山中。

山中有這麼多文士高人隱居,也吸引了騷人墨客的眼球,不斷前往造訪,還有吟詠詩篇傳頌,這小山便漸漸地有了名氣,地方誌書中也頻有記載。崇禎《吳縣誌》雲:“寒山,即支硎右一支。此山先未有名,萬曆中士人趙宧光為父卜葬,遂隱居於此。宧光胸中富有丘壑,其力亦能副之。鑿石為澗,飲泉為池,疏鬆深竹,可以忘世。”寒山名勝中,最有名的千尺雪,其實是個人造瀑布,經過趙宧光的鑿山引泉,讓泉水沿著石壁飛流而下,飛瀑如雪,故名。山中的人文景觀主要是趙宧光在此修建的房屋,稱寒山別業。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寒山“千尺雪”遺址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寒山別業遺址

隨著歲月的流逝,所幸這座小山竟然還有志書傳世,就出自趙宧光之手。《寒山志》1卷,《江蘇藝文志·蘇州卷》著錄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民國30年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刊印的《吳中文獻小叢書》之十一《寒山留緒》,乃趙宧光裔孫趙耀所輯,其中亦有《寒山志》並趙耀跋。此志是名勝重輝的文化支撐,被收入在蘇州市地方誌辦公室編的《蘇州地方歷史文化讀物》之《吳中小志叢刊》中。全志約4000字,跋文1700字,專門記述作者於萬曆甲午年(1594)春奉先父遺言,披蓁歷莽,慨然任修五世祖墓,“營築三四年,而荊蓁瓦礫之場皆成名勝”的歷程。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別隻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