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郑寀的一首诗,竟让皇帝在他的家乡建了一个县

在殷周时期,福安境内就有土著先民活动迹象,先秦时期则为闽越族居住地,到了唐代中原士族大批南下迁居境内。从唐代起的620多年间,这里一直隶属长溪县管辖。此时,福安赛江沿岸及海域部分已经围垦完成,港道已经可以航运,黄崎镇发展为长溪县的第一大镇。到了宋代,境内的穆阳、苏阳、廉村、黄崎镇等地,不仅人烟稠密,商贸亦十分发达。

宋朝时期郑寀的一首诗,竟让皇帝在他的家乡建了一个县

福安当地一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福安之大,已经有必要从长溪县剥离出来,建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县了。然而,当时置县这样的大事,不是一两个高官就可以说了算,需要呈报皇帝御笔亲批。

宋嘉定十年,福安韩阳的郑子化首次提出将福安从长溪县独立出来建县。他以长溪西北乡地理位置偏僻,府衙较远管治不便为由,向朝廷提出从长溪县分出来设立的请求。

宋朝时期郑寀的一首诗,竟让皇帝在他的家乡建了一个县

宋宝庆元年,就连长溪县令范夔,也向朝廷提出福安应该设县,他建议以"韩阳坂"为县衙所在地。然而,福安人要求置县的事情,被一拖再拖,这一耽搁就是二十几个年头。

福苑利湾的郑家是从后世称为"江南第一世家"的浙江浦江义门辗转迁入,郑寀的叔父也在外为官。郑寀于宋绍定二年登甲科进士,到江西南昌市任推官。宋淳祐五年,也就是题诗建县的这一年,57岁的福安乡贤郑寀,刚好升为殿中御史。老家人民要求建县的事情,郑寀是有所耳闻的,他在心里琢磨着如何向皇帝提出此事。福安建县公文终于传达到了朝堂,郑寀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便题诗一首,送到理宗皇帝的面前。

宋朝时期郑寀的一首诗,竟让皇帝在他的家乡建了一个县

"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地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郑寀诗中无不展露家乡的美景,但也暗带软中带硬的质问,言外之意大有非批不可的意思。

皇帝看了诗歌之后,被韩阳的美景深深感动,立即挥笔御批韩阳为县,随后赐了八个字:"敷锡五福,以安一县。"福安从此由长溪县分离出来,以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为疆,县衙就设在韩阳坂。福安县诞生之后,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管辖。因为题诗而促成家乡成功建县,郑寀被后人誉为福安建县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