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處於不如意的狀態,越要相信時間的力量


越是處於不如意的狀態,越要相信時間的力量

1.

從12月中旬起,就一直在準備著手寫一篇小論文。

在快要放寒假前的一段時間,主動找導師交流,表達自己的這種想法以及論文想要研究的對象,寫作的意圖,並且初步確定寫作主題。

之後,從12月中下旬開始一直到一月末一直處在熟悉研究對象、收集資料、研讀歷史文獻階段。感覺整體準備好了,二月初開始動手寫論文,再發給導師尋求指導。

一直到現在,論文都處於修改階段,從一開始的初稿到現在的三次修改,已經完全脫離原稿的模樣。

與此同時,獲得的最真切的感受是,隨著導師一次次耐心的指導,整個論文的構架以及寫作思路越來越清晰。

我很享受導師每一次提出意見的機會,以及一次次絞盡腦汁地去修改、去反覆打磨文章。

一開始,發給導師論文之前,心中的想法是,只要有一句話是可以用的,那就已經不錯了,說明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接下來,我可以一句話一句話把它們改到達到標準為止。

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承認自我的不足,但永遠不放棄進步的機會,牢牢抓住並珍惜每一次獲得的指導。

當初之所以想要寫一篇論文,最根本的想法,是希望把這作為自己上學期學習成果的一次大檢測,以及通過真正的實踐提高論文寫作能力。

看再多的書,如果不運用,沒有實際的成果,一切都只是空談。

我可以接受自己目前很差的現實,但不能接受一直在原地踏步、安於現狀的心態。

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邁出第一步永遠是最艱難的,甚至常常會伴隨著自我懷疑、間斷性的否定以及週期性的自我質疑。

2.

上學期,由於是研一新生,剛剛接觸那些對於自己而言晦澀難懂的專業理論書籍,每天除了上課,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專業書籍閱讀上。

甚至一開始,我硬性地要求自己每天讀夠六個小時的專業書,每一本書都做筆記、畫思維導圖;甚至不懂的書籍,會去查文獻、看相關視頻。

有的書,閱讀之後整理回顧的時間要大大多於閱讀這本書籍所花費的時長。

有一次,為了十分鐘的課程發言,除了反覆研讀書籍內容,還主動準備了PPT,反覆訓練,一直到每一秒說什麼話都是規定好的。

那一次獲得的認可,讓我體會到,只要一心想做好一件事,任何阻礙都不會成為前進的藉口。

完成一件事時,做不好的藉口有千千萬萬個,但做好的理由往往只有一個:不放過每一次機會,期待自己一步步變得越來越好。

我記得,讀布爾迪爾《藝術的法則》這本書時,由於裡面牽涉的大量名著、文學家大部分都不瞭解,再加上理論的生澀,自己很多內容都讀不懂。

甚至有一次,坐在圖書館靠窗戶的一個位置,有一種想要把書扔出去的衝動。

慢慢地,收拾調整心情,先要求自己把書看完,再慢慢地理順每一個章節的內容以及表達的觀點、闡述的思路。

想起《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裡,塔拉說的一段話:

“回首往事,我發現這就是我的教育,將產生重要影響的教育:我學著棄我而去的哥哥的樣子,在借來的書桌書面枯坐,努力而仔細地研讀一條條摩門教教義。我在學習的這個技能至關重要,那就是對不懂的東西耐心閱讀。”

原來,我也一直在心中堅守這樣的想法:對於不懂的東西,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去反覆地熟悉它。

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不斷挑戰自我的感覺,就像你一直在辛苦地走上坡路,整個過程坎坷而艱辛,但當到達峰頂時,你會感受到“一覽眾山小”的那種暢快與欣喜。

3.

這個寒假在家,有一段時間,整個人身心都處於極度糟糕的狀態,好像一隻圈養起來的小肥豬,動一動渾身覺得痠痛、疲乏。

農村的生活節奏真的很慢。吃飯慢、談話慢、做事慢,甚至連時間都在這裡偷了懶,停了腳步。

那一陣子,早上會錯過鬧鐘定的時間,甚至壓根就沒有聽見鬧鐘響;無論每天睡多長時間,渾身都感覺疲勞乏力。

由於疫情的原因,出行有些困難,自己也很少鍛鍊身體;只要坐下來一兩個小時,脖子後面整個脊椎又酸又痛。

種種不理想的情況,讓我易怒易胡思亂想。

感覺自己在浪費生活著的每一天,但又無法快速改變這種狀況。

後來,一步步調整自己的作息、飲食、運動情況,慢慢恢復在校的那股活力氣。

會時常錯過鬧鐘,晚上睡覺之前,就做好一天的詳細規劃,具體到時間段,讓自己對第二天的生活充滿期待。

早上起來時,潛意識裡只要一想到今天要完成的規劃以及完成後的滿足感,就不會產生負面的抵抗情緒。

感覺渾身疲乏無力,就想辦法加強鍛鍊,每隔一天在家門口跑40圈,一圈200米,一共就是8公里。

脊椎

痠痛,看書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提醒自己站起來走走。

針對問題,一樣樣想辦法解決,一直到恢復原本的生活狀態。

4.

明喆目前是自由職業者,過年這段時間,他待在我家,工作狀態也不盡如人意。

有一天晚上,他打開電腦發現原本新年需要完成的任務還有大部分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

明知道這樣,但還是無法調動工作的積極性。

我告訴他,不要著急,每天完成兩個工作任務,十天就是二十個。

看上去每天完成兩個任務很少,但一天天積累下來,就很可觀。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時,往往容易忽視時間的力量。

時間就像水滴一樣,看似力量微小,實則一點點地在積蓄能量,直到達到水滴石穿的地步。

生活也是如此,當你處於頹廢、處於沮喪、處於慌亂的狀態時,不妨靜下心來,不要求一下子就能夠有所改觀,而是每天做一點點改變的行動。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人吶,越是處於不如意的狀態,越要相信時間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