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傳筋骨開發」站樁,做到這一點,會大大提升效果

很多練習武術的朋友有站樁的習慣,實際上站樁它練什麼呢?

「典傳筋骨開發」站樁,做到這一點,會大大提升效果

站樁的實質跟我們打動態的拳的實質其實是一樣的,無論是慢練、快練,它的目標都是撐筋拔骨,這是必不可少的。必須要通過這道關,你才可能將身體發生質的改變,身體的骨架能夠撐拔、大筋能夠崩彈,然後才有勁力。

我們練拳的過程當中,無論練什麼拳,到最後都必須要勁力。速度,勁力是什麼產生的呢?很多朋友說是肌肉產生的,肌肉實際上它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呢?它是連接、固定、支撐,這是它的主要功能。那麼運動過程當中的力量的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我們身體的大筋。

大筋,以前跟大家說過,在醫學當中叫做肌腱、韌帶、筋膜或者結締組織等等,這些具備彈力的物質,我們把它統稱為大筋。

大筋的多種類型詳解,請關注公眾號:典傳筋骨開發

「典傳筋骨開發」站樁,做到這一點,會大大提升效果

所以我們無論練什麼拳,無論做什麼動作,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力量在於我們身體的大筋。只有我們身體的骨架與大筋能夠相互支撐,然後能夠產生勁力效果,帶動整個身體骨架進行運動。那麼在整個運動的過程當中,肌肉應該講它是一個填充、補充,能夠產生更好的一個支撐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我們身體的本質。

打個比方講,我們肌肉當中有肌內膜、肌外膜以及肌束膜,我們可以查一下這些名詞,它將我們整個肌肉能夠連接在一起。如果說我們把肌肉當中的這些組織抽掉,這時候你會發現就是肌無力。

我們碰到過這樣的一個例子:身邊一位朋友,手被外力扯了一下,突然他整個手臂就沒力了,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扎針也沒用,按摩也沒用,各種方法都起不到好的效果。後來跟我們交流以後,分析出來應該是筋膜拉傷了。本質就是這樣的。我們的筋骨體系創始人,陸功翰先生是搞體育的,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能夠明白。因此在站樁的過程當中,你看上去它是不動的,對不對?實際上它還是動的。

剛開始練站樁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太懂要領,首先傻站,然後保持著一個骨架的撐拔度,這時候身上的肌肉力比較多一點,跟開始打拳的時候其實是一樣的。我們開始打拳,無論你打什麼拳,其實都是用肌肉力用的多一點,肌肉力佔主導。但是慢慢的隨著我們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當然你練的過程還要得法,你不能老是用肌肉力,慢慢的要過渡到有阻力,通過阻力尋找大筋的一個撐拔。

訓練大筋有一個特性,你必須先撐拔,就像我們古代人用的弓箭,你要射箭,你把弦拉開,會用很大的爆發力嗎?不會的。會慢慢的拉伸開。其實我們身體的大筋在撐拔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記住:緊中緊崩斷絃。你只要給它慢慢越來越緊,大筋才能夠崩彈。用的力過大,拉得過快,反而不容易拉伸開。用力太快的話,你的肌肉會緊張。肌肉緊張以後會牽扯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所以反而不容易發力。因此在站樁的過程當中,我們通過久站,使肌肉疲勞,然後使它失去支撐力,最後慢慢的你的大筋力量就上來了。

當然在練習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知道如何能夠把整個人身體撐拔開,如果你的骨架不能撐拔好,效果就沒那麼好。我們身體的各個方位都要有支撐力,在相互支撐的狀態下,然後肌肉疲勞,大筋才能用的上。如果說整個身體運動的軌跡,或者是整個身體撐拔的力量感不好,相互之間沒有產生對拔,就不可能練出來。

「典傳筋骨開發」站樁,做到這一點,會大大提升效果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整個身體,就像我們發勁的一瞬間狀態,大家知道發勁的一瞬間是什麼狀態嗎?其實就是伸懶腰,先撐拔,就能崩彈,對不對?站樁也是這樣,撐拔的瞬間,它整個身體各個部位都要撐拔起。

那麼簡單來講的話,首先一個頭頂到腳趾,縱向的力線要有上下撐拔。那麼具體來講腳趾抓,頭要領勁。橫向,我們的肩要橫向撐拔,我們的腿跟盆骨之間相互擰旋。橫向要撐好,縱向要撐好,我們說上下,左右,前後都有支撐力。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才可能把身體各部分平均的拉起,然後通過訓練才能產生筋骨的勁力,這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所以說站樁練習的是什麼呢?是筋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