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股份:精准物流满足客户复工急需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汪险峰报道 3月3日,鞍钢股份物流管理中心接到福建某集装箱客户求援函,因原料无法及时供应,箱东急需的订单无法保证及时复产,请求鞍钢在中旬前紧急组织生产并装运。物流管理中心积极与市场营销中心、制造管理部及生产厂协调,同时按照生产进度组织船舶,实现了船货的无缝衔接。3月10日,4630吨原料及时到港装运。

2月23日,随着最后一批装载鞍钢建筑用钢的货车如约到达浙江,客户急需的600余吨鞍钢产品全数运抵客户手中,保证了2022年亚运会重点项目——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程的建设进度。该客户对鞍钢在疫情时期,采取汽运+替代码头的应急物流服务方式,十分认可和感激。

争当“冶金行业优秀供应链管理者”一直是该中心秉持的工作理念。作为物流管理中心,交付效率是考验其工作能力的“试金石”。“采用时间倒推、货物压船等方式,抢占运力、抢占码头资源,力争第一时间把货物运到客户指定的交付地。”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年初,他们提前与鞍钢股份市场营销中心及客户沟通,精心策划了市场节日期间船舶运输组织方案,以此保证货物的均衡输出。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该中心内贸水运方案的节奏,提出一道难度极大的“必答题”。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各地码头延迟复工、仓库爆仓;另一方面,部分重要客户已然复工复产,急需鞍钢产品如期到位。面对抗击疫情、保证产品输出的双重考验。该中心第一时间与鞍钢股份市场营销中心沟通,并与客户协商,加快提货速度,同时把在疫情期间保证物流输出当作锻炼队伍、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的机会,全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物流服务。

鞍钢在江阴的某长期合作客户,受疫情影响,原料紧张,濒临停产。2月18日,该客户给鞍钢发来紧急发货函请求支援,物流管理中心高度重视,立即调整将于2月19日到港的“宁隆海2”轮的配载方案,跨江阴和常熟两港卸货,并协调该船于2月20日靠泊装货,满足了客户需求。

一直以来,该中心将成本意识深植每名职工的内心深处,在物流成本的管控和物流方案的制订方面精打细算、反复推敲。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该中心每天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对疫情影响,根据鞍钢生产成品库存、仓储能力、码头作业情况及客户复工复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物流应急方案,在确保鞍钢生产正常进行、鞍钢钢材正常输出的前提下,降低物流费用、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该中心按照鞍钢股份的要求部署,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深入研究落实如何把销售物流变成鞍钢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物流管理中心与承运商、码头等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区域海运市场的掌控能力不断提高。3月7日“兴宁1”轮准时抵达起运港锚地,但是鞍钢华南某汽车钢用户急需的品种却要在第二天才能集港,物流管理中心积极沟通承运商及码头,取得供应商的理解与支持,船舶在36个小时后靠泊。

由于疫情影响,2月初到2月中旬,内贸水运物流几近停摆,造成近60万吨货物积压在船舶上。 他们深入调研、反复测算,启用新中转过驳码头及仓储场地,并通过制定按航次、按流向、按直驳和落地驳等招标方式,积极协调承运商、码头等供应商,实施精准的物流方案,降低了物流费用,保证了疫情期间,鞍钢产品输出顺畅,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海运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