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三个方法教你接近优秀的人


一 接近优秀的人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


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多和优秀的人交流,去结交优秀的朋友,会让你学习到太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综艺《奇葩说》新一的“BBKing”–詹青云。别人问她为什么当初愿意借100万去念哈佛大学。

她说了一段话我记忆深刻:“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人生导师。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选择文科是失败者的选择时,他告诉我“坚持你热爱的。”


正是因为那位明智的老师当初的支持与正确引导,才让詹青云有勇气坚持自己所爱的。才有了今天的最佳辩手“詹青云”。


可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能不断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改变我们的一生。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案例分析。大量调查都表明,一个宿舍如果有一个两个优秀的人,其它人也会跟着优秀起来。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三个方法教你接近优秀的人


云南昆明有一个“最牛学霸宿舍”,曾在网络上走红。平时六个人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比赛,三年下来,6个人的奖状加起来超过100本,获得的奖学金高达10万之多。


和这样的舍友在一起交流生活。不努力跟上队伍恐怕都不太好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社会认同原理。


它指的是,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人们乐于参照相似人的行为,尤其是哪些令他们深深认同的人。


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时,我们所参考的对象的行为,影响着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段:

“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他说:

“子夏喜欢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却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

孔子接着说道: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古代圣贤都明白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多和优秀的人交往,你也会变得优秀。


一个好的环境,好的人际圈,影响你的行为,从而影响你的思想。


二 走出误区,才能更好的结交更多优秀的人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中提到,很多人对人脉的搭建是有认知误区的。简单来分,大体有这三种误区:不愿,不敢,不会。


1.不愿

把大象放进冰箱的第一步,是打开冰箱。我们的思维也是这样。去接受一个新的认知,就要先打开自己的思维,能够让外界的东西进来。


当我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现状的时候,也等于拒绝了别人伸向我们的援助之手。打开你的思维。


2.不敢


好多小伙伴不敢和优秀的人说话,哪怕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对自己的定义是,我是个内向的孩子,我不敢开口,我害怕。

害怕什么呢朋友?难不成我们和优秀的人说话以后,他们会把我们吃了?其实产生联系是我们向前的第一步。只有走出这一步,接下来才会有故事发生。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三个方法教你接近优秀的人


3.不会


心里想去搭建人脉,也敢于去社交,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得体的方法,不能把握合适的度,而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


付费社群,直播授课,优秀社团。哪怕能间接联系到,我们都要抓住机会。一次次尝试以后,你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三个误区了解以后,我们来看看到底如何做才能接触优秀的人。


1 真诚用心:“无论在什么时代,最能触动人心的永远是另一颗热气腾腾的心。”


当我们挖空心思想把自己好好的包装一番,从而像是很厉害的人,倒不如真实的去表达自己。


如果你想请教别人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先对当下的困惑有整体感知?是不是应该先去百度、查阅资料、理清思路?是不是要能够将问题具体描述出来并给出自己的理解与备选方案?而不是上来就抛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


将心比心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想要结交优秀的人必备的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一个真诚对你的人。


2 为他人创造价值: 好的人脉关系,是从为他人创造价值开始的。


在1961年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他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


这句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在社交活动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别人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好的人脉关系,是从为他人创造价值开始的。即使初次相识,在谈话中,你也可以细心地发现对方的需要,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与你见面的人有点咳嗽,你可以帮她买点药或者分享一个偏方。


你最感兴趣的事,你的热情所在,都可以为别人提供价值。


人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事情时是最有魅力的。所以集中精力在你的优势上面,做你热爱的事业。你自身强了,你的价值就会更大。


3 积极主动=更多机会

如果优秀的人出书,那我们就去买;如果他开课,我们果断报他的课;如果他发起活动,我们二话不说立马参加……

久而久之这些优秀的人会看到你。因为你的积极主动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断去接近他们,终有一天,他会看到你。


三 经常听到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到底是什么意思?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


初心是什么?禅修里禅修里这个词语意思是一颗初学者的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初心解释为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其实这不叫初心,是初衷。


我们为什么要接近优秀的人?因为我们也想变的优秀。但是一定要不忘初心。


不忘初衷,是到不了始终的,因为社会是变化无常的,你最初的想法,很可能没过几个月就过时了,你必须得调整,一直保持一个想法最后会死得很惨。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三个方法教你接近优秀的人


只有「保持初心」,也就是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在变化的市场里,永远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不断调整,你才能「方得始终」。


腾讯、英特尔、亚马逊、苹果...他们的初衷早就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始终保持初心,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化。


我们渴望接近优秀的人,渴望他们手中的资源,渴望他们带给我们新的认知,新颖的观点。但要记得,这件事的本质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


四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呢?


1.不断试错:但凡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强大。


《精益创业》这本书就讲到:创业意味着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首要的问题不是按照所谓想当然的思路而闷着头做,是尽可能通过学习来降低不确定性,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试错」

生活中有很多小伙伴害怕失败,但是调查表明,错过的成本比失败大的多。

不要害怕去试错。学习比结果更重要,越早验证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反而越有帮助,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2.保持专注,杜绝干扰。


专注力是当下社会非常稀缺的能力。


关闭手机所有通知。我们的头脑不断被这些碎片化信息打扰,根本无法做到专注。如果你想保持专注,静下心来学习,就放下手机,关掉网络。


最近老师们上网课时普遍反应学生们在评论区里很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比在教室上课要好几倍。

有一个同学就在评论区回复老师,其实是因为手机用来听课,没什么玩的了。听起来很扎心,但仔细回想我们在教室听课的时候,玩着手机甚至吃着东西,试想这样下去,何时能做到专注呢?

所以,放下手机,关掉网络。专注的时候就是心沉下来学习的时候,这时候外界所有的信息都与你无关。

3.坚持做事,做一件事

学习吉他,每日练笔,坚持运动,每日阅读……


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太多我们想学的东西了。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去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里讲到:重要的事就像多米诺骨牌,找到关键的那一块,恰当地推到就行。后面的块再大,也会顺着正确的顺序被解决。好似,关键问题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轻易控制着整个趋势。

问题的质量决定问题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当下最重要的的事是什么。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三个方法教你接近优秀的人


《荀子·劝学》里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着一起变黑。

和优秀的人交往,才能让自己接触更好的资源,机会。开拓我们的眼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