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元末明清是堪比兩漢之交和三國的亂世,無論是人口死亡還是割據局面上與以前相比都有過之而不及,而在這場角逐中脫引而出的是割據南京的朱元璋,最終建立了享國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關於朱元璋問鼎中原決定性的戰役,那應該毫無爭議的是鄱陽湖水戰。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鄱陽湖位於江西九江境內,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性的鳥群集散地,全球約95%的白鶴在此越冬,與白鶴一樣,在1363年也有一群“鳥”雲集於此,不過他們不是來越冬的,而是來打仗的。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1360年,四十歲的陳友諒殺了一群老上司並挾持了徐壽輝,可能是要過四十大壽了,陳友諒感到開心就讓身邊那個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天完政權的皇帝也是自己的老上司徐壽輝去地下見了以前的部下,而陳友諒自己自封為大漢皇帝,成為了當時除元朝外最強大的割據政權。現在我們在把目光放到朱元璋這邊,1356年,和一群老鄉起義併名義上服從與北面紅巾軍領導的的朱元璋佔領南京,1361年,實際上已經獨立把紅巾軍當擋箭牌的朱元璋被韓林兒封為吳王,這一年朱元璋三十三歲。一山不能容二虎,小吏出身的陳友諒與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之間終究要分出個勝負,而決戰的地點最終選在了鄱陽湖。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1363年,朱元璋不聽劉伯溫的建議毅然選擇去救被張士誠攻擊的韓林兒,從而給陳友諒進攻朱元璋的後方提供了可乘之機,陳友諒進攻洪都,今南昌,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戰役之一,最終陳友諒的進攻被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扛了下來,從而為朱元璋回援進行鄱陽湖的大決戰提供了時間基礎。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朱元璋的大軍由松門進入鄱陽湖來迎戰久克洪都不下的陳友諒水軍,在決戰前朱元璋有了下面的慷慨陳詞“兩軍相鬥勇者勝,陳友諒久圍洪都,今聞我師至而退兵迎戰,其勢必死鬥,諸公當盡力,有進無退,剪滅此虜,正在今日! ”朱元璋見到陳友諒的巨型戰船首尾相連,知道這種做法不利於大軍進退,於是分舟師為十一隊,自此白色船身的朱元璋的小船和紅色船身的陳友諒的大船開始了決戰。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第一日的戰役“百里之內,水色盡赤,焚溺死者動一二萬,流屍如蟻,滿望無際”其中朱元璋還險些被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生擒。

第二日,在戰局對朱元璋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天有不測風雲,鄱陽湖上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抓住這個機會,決定發動火攻。火借風勢,風助火攻,陳友諒慘敗,弟弟陳友仁喪生。

第三日,雙方都有敢於損失的慘重,朱元璋派遣使者祭奠陳友諒的弟弟,陳友諒也很有”禮貌”地遣回朱元璋的使者。

第四日,精明的朱元璋根據漢軍大船不利於運轉的缺陷,派遣六艘戰船作為敢死隊來環攻漢軍,在戰船重新繞出漢軍戰船後,朱元璋大喜,遂與陳友諒軍決戰,雙方自辰時(七到九點)戰至午時(十一到一點),朱元璋方面取得了勝利,“敵兵大敗,棄旗、鼓、器仗浮蔽湖面,陳友諒元氣大傷。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上面這三次大戰發生在七月下旬,之後雙方陷入了相持,朱元璋因為部下執意休兵調整的建議只好停止進攻,但退守的朱元璋屯戰船於上游,憑藉湍急的水流牢牢控扼湖口,已經牢牢地控制住了先機,停戰一個多月後,到了八月底雙方再次劍拔弩張。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被困在鄱陽湖的陳友諒軍在八月底決定要突破餬口,做困境之鬥,朱元璋在向天祈禱“黎民被難數十年,吾今除暴解紛,實天祐之。克此奸雄,四方寧息,汝等士卒俱令富貴。今當盡心,以報天意”後,率領戰船向迎面而來的陳友諒軍衝了過去,先以俱發如雨的箭矢讓漢軍喪失還手能力,然後火攻陳友諒戰船,漢軍徹底崩潰,最後直衝中軍朝著早已打聽好的陳友諒戰船衝過去,陳友諒知道漢軍已不能支撐,將頭從箭窗中伸出想呼喚跟從船隻,誰知朱元璋軍的白船已經到達,箭銃一齊發射,陳友諒左側太陽穴中箭,死於舟中,於是一切都結束了。之後陳友諒軍五萬五人前來受降,僅留下陳漢的猛將張定邊帶著一幫老臣帶著陳友諒的小兒子陳理退回武昌做困獸猶鬥。

古代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鄱陽湖大戰的結束使得朱元璋最終幾乎統一了整個長江中上游,人口整整翻了一倍, 為最後“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而陳友諒最後的支持者張定邊由於不願歸降遁入空門,兒子陳理在投降後被”封“到了高麗國,最終病逝於明朝的永樂年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