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一提到計算機,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埋在電腦前敲代碼的理工男。但事實上,第一個設計出編譯程序並發現 BUG 的人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就是 Grace Murray Hopper,人稱計算機軟件工程第一夫人。

2020 年 3 月 8 日,在這個一年一度的婦女節裡,清華大學 - 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隆重發布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Women in AI),旨在通過 AMiner 學術數據在全球範圍內遴選人工智能學科最有影響力、最具活力的女性學者。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通過大數據分析、經技術專家委員會商議,參考相關領域頂級期刊發佈的論文,2020 年 1 月發佈了 2000 位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 AI 學者榜單,即 AI 2000(www.aminer.cn/ai2000)。

在 AI 2000 的所有學者中,有 179 位是女性學者。雖然僅有 9%,不過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要知道,在人工智能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實踐應用的時代,能被業界談論的女性人工智能科學家,也只有攻克了計算機視覺識別的李飛飛。

國家分佈

從國家分佈來看,179 位女性學者分佈於全球 21 個國家。其中超過 60% 的學者來自於美國,共 116 位。一方面,美國的科研實力確實強大,另一方面,美國先進的科學思想也在激勵著女性科學家跨越性別帶來的障礙。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在 AI 2000 的榜單中,美國女性科學家佔美國科學家總數的 10%。此外,英國、加拿大和法國,更是佔據超過 15% 的總比數。與之相反,我國女性科學家佔總比數約為 7%,證明我國在培養女性科學家方面還可以提高。當然,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上也出現了不少的優秀科學家,像是上文提到的李飛飛,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紅杉講席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也是斯坦福大學 “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長。生於 1976 年的她,在發表計算機視覺殿堂級論文時才剛剛 30 歲。

還有申省梅,深度學習領域的專家。她是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也是前松下新加坡研究院副院長。在美國國家技術標準局(NIST)主辦的非受限條件下人臉識別競賽 IJB-A 獲得了人臉驗證與人臉辨認的雙項冠軍。

除了這些計算機領域的翹楚,我國女性科學家在其他各大領域也在貢獻著無與倫比的科研成果。1972 年,40 餘歲的屠呦呦在實驗中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 C15H22O5 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 156℃~157℃的活性成份,這便是讓她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這種藥物的誕生,更是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

學術機構分佈

具體到各大機構,谷歌和微軟都有 10 名女性學者入圍,麻省理工學院有 9 位,緊列其後。其他前 10 的學術機構包括華盛頓大學、臉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清華大學和因特爾公司。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在女性學者比例方面,雖然谷歌和微軟均有 10 名女性學者入圍,谷歌的頂級女性學者佔比僅為 6.2%,低於 9.8% 的國際平均水平,且遠低於微軟的 12.3%。

而麻省理工學院和華盛頓大學入圍學者中女性比例都接近國際基準線的 2 倍,達到 18% 以上。清華大學頂級學者中的女性比例則為 12.5%,高於斯坦福大學的 10.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 7%。

領域分佈

AI 2000 最具影響力學者共包含 20 個領域,每個領域 100 位學者,各領域的男女學者比例分佈如下圖。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其中女性學者最多的兩個領域為人機交互和可視化,比例分別達到 26% 和 17%;第三則由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和安全與隱私共同分享,都達到了 12%;第四名的領域包括數據挖掘、計算機網絡和計算理論,比例為 10%,略高於國際平均比例;其他領域則都低於國際基準線,其中機器學習領域頂級學者中的女性學者比例最少,只有 2%,其次為數據庫和語音識別,都為 4%。

科研產出趨勢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共包含 179 位女性學者和 1654 位男性學者,統計出不同性別在各個年齡段學者人數的比例,由此可以分析女性學者,學術成就與年齡之間的相關性,具體結果請見下圖(x 軸代表學者的年齡)。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整體上,女性學者佔比為 9.7%,年齡在0-40歲的女性學者比例低於整體水平,而年齡在41-50歲的女性學者比例圴高於整體水平(56-60 歲除外)。對於 65 歲以上的學者,男性學者佔比明顯高於其平均比例,即女性學者遠低於其平均值 9.7%。

另外,通過對每篇論文發表時學者的年齡進行統計分析,進一步瞭解頂級學者在不同年齡段的學術產出效率。通過下圖的可視化展示(x 軸表示論文發表時作者的年齡),可以清晰地發現男女學者的學術產出效率隨年齡增長都會逐漸升高,且都在 46-50 歲期間達到頂峰。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在 16-25 歲的年齡段,即學術生涯起步階段,女性學者和男性學者的產出效率基本相同,但是在 26-50 歲間,男性學者的平均論文發表數量一直高於女性學者。在 50 歲之後的年齡段,男性和女性學者的學術效率基本恢復相同水平,且都穩定而持續地維持在頂峰水平。

研究興趣

對 AI 2000 學者的論文進行關鍵詞抽取,分別得到 179 位女性學者和 1654 位男性學者的研究興趣,並單獨繪製成詞雲展示如下。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那些閃耀全球的 AI 女神,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發佈

其中 AI 2000 女性學者的研究興趣主要分佈在社交網絡、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設計、可視化和社交媒體等。與此對應,男性學者的研究興趣則主要分佈在機器學習、特徵抽取、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和計算機視覺等。基本與學者分佈中的男女學者領域分佈結果吻合。

一直以來,女性科學家都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她們需要被關愛和呵護,然而她們迫切想要得到的不是什麼特權,而是一種平等。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一些老舊保守的思想仍在阻礙更多女性科學家前行的步伐。真正平等、和諧、美好的社會,不應該只停留在願望清單裡,而是應該在我們手中共同努力實現。

最後,祝天下所有女性節日快樂!願你們青春永駐,享受歲月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