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你可以輕鬆應對項目矛盾

敲黑板,劃重點:


1.人總是把成績歸於自己,把問題推給外界,這就是自我服務偏見。


2.自我服務偏見時常導致糟糕的人際關係,是不和睦婚姻的元兇。


3.自我服務偏見提供了本能的自我保護,也讓人不長記性。


4.為減少自我服務偏見的影響,一句話:取得成績的時候,多想想外部因素;遇到問題時,多找找自身責任。


5.項目環境下的自我服務偏見,時常表現為對成員個性的攻擊,項目經理要時刻警惕系統結構導致的項目矛盾。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好像結了婚的人往往並沒有那麼幸福。尤其是在人們思想不斷開放的今天,彷彿離婚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你採訪一些婚姻不和睦的伴侶,男人覺得主要原因在於女人,女人卻又滿腹委屈地覺得責任在於男人。


那麼到底錯在誰?是因為每天只顧在外打拼掙錢,卻忘了安慰、陪伴妻子的丈夫,還是每天回家就只會嘮嘮叨叨、吵個沒完,不知道體諒丈夫的妻子。

我很優秀,而你只是運氣好


澳大利亞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對任職於某家公司的經理級高管的自我認知度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90%的高管對自己的成就評價超過對普通同事的評價。其中,86%的人對自己工作業績的評價高於實際的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認為自己的業績低於平均水平。


得到這個結果後,心理學家虛構了一個全公司的平均獎金水平,讓那些高管評價自己的報酬和能力的關聯度。


結果發現,當他們的獎金高於平均水平時,他們往往認為這是理所應得的——這是他們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的合理報答。而當獎金明顯低於平均水平時,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努力工作了卻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總而言之,他們很少能坦然接受自己其實不如人的現實,並想辦法改變,他們大都會怨天尤人,並找各種藉口為自己開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這家公司的高管都是自大狂嗎?


事實上,作為獨立思考的人類,我們大多數都感覺自我良好。人們在加工和自我有關的信息時,會出現一種潛在的偏見。人們常常從好的方面來看待自己,當取得一些成功時,常常容易歸因於自己,而出現壞的結果,則怨天尤人,歸因於外在因素。也就是說,人們總是把成績歸於自己,把問題推給外界,這就是自我服務偏見。


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適應環境,往往對發生於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這種解釋基於兩個強烈的動機:一是形成對周圍環境一貫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環境的需要。


為了滿足這兩種需要,人們必須要對行為進行歸因,並且經過歸因來預測下一步的行為和結果,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滿足“理解環境和控制環境”的需要。因此,人們總是試圖解釋行為並且從中發現因果關係。

自我服務偏見是

不和睦婚姻的元兇


自我服務偏見無論是對自身、對他人、對事件等都有各種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因為自我服務偏見,人們在取得成功時把原因更多地歸結於自身,會誇大自己的價值,忽視別人的貢獻與成就,這不利於正面認識自身與他人的價值關係,可能會產生人際關係的矛盾。


在一個合作型團隊中,居於領導者身份的人如果在團隊中總是認為自己的功勞高於其他人,就可能會使得團隊成員在心裡對這個領導者不滿。所以,常聽到有人抱怨“成績是領導的,問題是員工的”。


在隊員之間也是如此。如果有隊員爭強好勝,出風頭凸顯自己的價值,團隊成員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每個人的力量都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得到肯定。


在失敗時,自我服務偏見表現為怨天尤人,歸因於外在因素。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沒有從自身尋找問題的原因,而是首先怪罪於客觀環境或他人,這既不利於自身進步,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產生人際關係矛盾。


一個女生走路時埋頭玩手機撞上自行車,她本能的反應是怪罪車主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沒有按規則停車的車主也不肯首先承認錯誤,最終演變為一場吵架。


心理學家調查了256對夫妻,對於家務活的承擔,丈夫們覺得自己至少承擔了有42%,而妻子們覺得丈夫承擔的只有33%。可根據觀察員的調查跟蹤結果顯示,丈夫們實際承擔的家務約為39%。


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評價自己對家庭一個共同工作的貢獻度的時候,妻子和丈夫對自己的評價之和總是會超過100%。


所以,在不和睦的婚姻中,你常常會聽到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務,全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操持,自己是有多麼辛苦,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多少。真正原因是,由於自我服務偏見效應,她高估了自己對家庭的貢獻,而忽略了丈夫其實也在為家庭付出。


同理,有的丈夫會覺得妻子脾氣差,愛嘮叨,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壓力。他認為,自己辛辛苦苦掙錢養著整個家庭,最後還要每天受氣,覺得自己快要崩潰。同樣由於自我服務偏見效應,他高估了自己對整個家庭的貢獻度,忽略了妻子每天為家庭的付出。


總而言之,不和睦的婚姻,自我服務偏見總是罪魁禍首。


遺憾的是,自我服務偏見隨處可見:


當公司利潤增加時,很多CEO會把這個額外的收益歸功於自己的管理能力;而當利潤開始下滑時,他們則會想:究竟怎樣才能讓這些不爭氣的員工有點責任心呢?


很多運動員在取得勝利後,一般會認為這是因為自身的努力,對於失敗則歸咎於其他因素,如錯誤的暫停、不公平的判罰、對手過於強大、裁判吹黑哨……


在保險調查單上,出現了交通事故的司機們總是這樣描述事故的原因:“不知從哪裡鑽出來一輛車,撞了我一下就跑了。”“我剛到十字路口,一個東西忽然出現,擋住了我的視線,以致於我沒有看見別的車。”


掌握這些,你可以輕鬆應對項目矛盾

自我服務偏見提供了本能的自我保護,

也讓人不長記性


應該承認,自我服務偏見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這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在心理上認同自己好的一面,這有利於把自己置於一種自我認為的安全領域。


一方面,取得成功時對自己的肯定可以增強自信,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自己繼續前進。即使這種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自身,但至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勇氣,從而增加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另一方面,在失敗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己的尊嚴與利益,尤其是他人不知情時,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挽回局面。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自我服務偏見對人類的生存有諸多積極意義。但是,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導致了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忘記痛苦。例如,讀大學時很煎熬,可是工作後總想回校園。


忘記痛苦起到了某種程度的自我保護,但這也導致有些人不斷地在同一個錯誤上面栽跟頭,也就是通常說的不長記性。

成績想外因,問題找內因


減少自我服務偏見,個人首先要對自身有較為全面的正確認識,對自身優缺點有較為客觀的評價,接納而不是逃避存在的缺點,也不可過度自信。為此,我們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改變不足,提升自我素質。同時,也要有謙虛的態度、平和的心境對待自身及他人,而不是拔高自身,卻貶低或一味地責怪他人。


對於夫妻,在自己因家務而勞累不堪想發脾氣時,想想另一半是否從來沒幹過家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優秀的、辛苦的。丈夫是否也在打拼?以另一種方式在對這個家庭進行付出呢?


我們需要反思,是否因為自我服務偏見,高估了自己做家務的貢獻,而選擇性忽視了丈夫的工作。時刻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別人無法看透,也無法感同身受。我們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人,避免不了這些生理上與生俱來的自然“缺陷”。


為減少自我服務偏見的影響,一句話時刻記住:取得成績的時候,多想想外部因素;遇到問題時,多找找自身責任。

避免自我服務偏見

警惕系統結構導致的項目矛盾


多年來,人們嘗試以多種組織結構來實施項目,這其中有三種結構逐漸被廣泛應用:職能型、矩陣型、項目型。實踐中,矩陣型結構佔到了項目組織的絕大多數(有人說佔90%以上)。項目組織有其固有結構和彙報關係(或報告關係),這種結構屬性會產生其固有矛盾。當然,不同的組織結構會帶來不同的矛盾。


如果不認識到組織結構屬性導致的項目固有矛盾,時常導致自我服務偏見,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對成員個性的攻擊。


在項目衝突的情況下,兩個人存在嚴重分歧時,各方都可能將衝突原因歸於持相反觀點的人(“他就是一個人品很差的人”“他就是一個白痴”“她根本不懂”“他只知道保護自己的地盤”)。項目經理很可能受這種偏見影響。這不僅會加劇衝突,而且可能會導致項目經理或團隊成員選擇不恰當的糾偏行動。


要對項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矛盾有心理準備,時刻記住,這是一種系統的結構矛盾,沒有辦法徹底化解。


需求提出部門總是傾向於認為,該項目技術上很簡單;而技術實現部門則傾向於認為,需求提出部門總是不能明確自己的需求並在過程中發生變更。


項目經理需要做的是,要理解這種矛盾並且利用之。對這種矛盾的預見性,可以幫助項目經理在矛盾發生時更加自如地應對。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兩個部門在項目中的相互依賴性越強,他們在項目中的矛盾越激烈。


對於結構性矛盾導致的衝突,項目經理需要看戲不入戲,儘可能置身事外而不要陷入公司的政治鬥爭中去。當然,能真正做到這點實屬不易,因為我們都是參與者,也都存在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服務偏見。這就是人性!


PMP備考學習資料需要的同學私信找我,內含pmp備考資料 EPC工程管理資料 各種模板表格與5GB質量管理資料等等!


掌握這些,你可以輕鬆應對項目矛盾


掌握這些,你可以輕鬆應對項目矛盾


掌握這些,你可以輕鬆應對項目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