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我們都知道黃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是以根入藥的。黃芪既有增強人體免疫的能力,而且還具備有降壓、抗菌的作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以提高,黃芪在市場地位也逐漸變得更加特殊起來,而且農民進行種植黃芪的經濟效益也相對的可觀。

想要得到實現高效生產黃芪,種植戶需要運用高產的栽培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少的成本來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農民種植黃芪,為了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就需要重視和提高田間管理效率,其中還包括黃芪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蟲害,農民如何選擇適合的管理方法進行防控等等。

那麼,黃芪種植戶如何利用現有的種植技術,實現高效生產優質黃芪的目的呢?對此,流芳根據自身種植黃芪和學習當地黃芪種植大戶,做一個詳細的技術分享,具體以下方几個大點作為主要內容。

一、黃芪的生長習性及特點

二、土地選用以及種子處理技術

三、如何有效提高栽培質量

四、種植黃芪科學管理方法

五、現有技術如何達到有效病蟲害防控及高效採收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一、黃芪的生長習性及特點

1.1、黃芪屬於是深根系作物,非常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透水力強的壤土地塊進行種植。黃芪喜陰涼且耐寒、抗旱忌積水澇窪。種植黃芪地塊氣溫過高會抑制葉部生長,土壤過溼又會造成根部腐爛。對此,黃芪種植戶需要嚴格進行把握。另外,黃芪種子的萌發遇高溫不利於其萌發,種植戶需要注意在地溫為10度左右時進行播種,土壤在保持一定溼度的前提下,一般12天左右幼苗就會出現,黃芪發芽最適宜溫度為15度左右。

1.2、其次,黃芪種植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土壤粘重地塊進行種植,這樣會嚴重影響其根系的生長,其主要會表現為分支多易橫生,而且也不利於生產高質量黃芪。



二、土地選用以及種子處理技術

1.1、黃芪喜陰涼、忌高溫、水澇。作物的主根向下垂直生長,應選擇排水良好、高燥向陽、不易積水、土質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進行種植。疏鬆透氣肥沃的砂質壤土,有利於根系向下紮根,鬚根減少,這樣才能保障黃芪的品質和產量。

溫馨提示:前茬種植豆科作物的地塊非常容易引發病蟲害,黏重的土壤不利於直根膨大,持續積水的地塊根系也容易發生根腐病,因此,農民在種植前需要重視選地工作。

1.2、黃芪主要是以生產根為主要,屬於在前期選用適宜的地塊後,應重視磷鉀肥的施用,適當控施氮肥,以避免後期莖稈徒長,同時有利於其直根伸長和膨大。底肥需要以施用複合肥和生物有機肥最好。在種植前應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結合整地每畝施入適量的生物有機肥,促使有益菌在土壤中充分繁殖,以利於充分發揮平衡營養、熟化土壤、促根生長的作用。

1.3、對於種子的處理,種植戶可用溫水浸泡6小時,撈出後按種子重量適量且均勻拌入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5度左右}。隨後裝入布袋內進行催芽,約2天左右露白後進行播種{此過程需要注意,黃芪種子在出芽後應及時進行播種,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如何有效提高栽培質量

1.1、流芳當地種植黃芪的時間多為春播,播種時期在3至4月份進行{秋播一般都在8至9月份進行},在播後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溼潤度。其次。合理進行密植也是保障黃芪高產優質的重要前提,土壤水肥條件好、土壤肥沃可適當密植,種植地塊水肥條件差、養分不足的地塊可適當稀植。

1.2、黃芪幼苗長至5釐米時需要進行間苗,以防止植株相互遮蔭,爭搶水肥的現象發生。苗長至10釐米時開始定苗,此階段需要剔除病、弱、小苗。有缺苗斷條時,應結合定苗移植進行合理補栽。

溫馨提示:黃芪在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溼潤,在出苗後要少澆水多鬆土,以有效促使根系下扎。苗7釐米時按適宜的株距進行定苗。苗20釐米時進行追施,每畝可配施適量的發酵餅肥和硫酸銨。其次,黃芪植株在開花時,需水量逐漸增強,種植戶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遇雨水季節,應及時做好排水工作,以避免出現爛根現象。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四、種植黃芪科學管理方法

①、科學施肥、有效澆水

1.1、在前期給黃芪施肥的過程中,需要保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進行,重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底肥農家肥、複合肥為主。在間苗後視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適量進行追肥。黃芪在播種後應採用噴灌方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確保齊苗。出苗後,根據土壤情況進行科學水分管理,地塊乾燥應及時進行噴灌澆水,遇多雨季地塊積水,應注意排水,避免黃芪爛根。

溫馨提示:黃芪在苗期和處於高溫季節時,土壤墒情差應及時進行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原則為主。澆水時應輕灌,不要大水漫灌。流芳個人建議應採用滴灌或噴灌的方式進行是最好的。

1.2、在黃芪生長中期,種植戶合理有效的水肥管理,能夠大幅度促進黃芪根莖健壯生長。黃芪苗期需水量少,在移栽后土壤墒情差,應及時補水。足墒種植的條件下,可不澆水。苗高約10釐米時進行一次,黃芪現蕾期進行一次,不過這個階段屬於是需水肥的盛大期,可結合澆水配用適量的尿素、硫酸鉀,每半月進行一次。澆水時應以勻、透原則最佳,避免地塊出現積水現象,防止爛根現象影響黃芪產量和品質。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②、中耕除草,合理追肥

1.1、在出苗後田間雜草生長快,應及時進行除草,防止出現草荒的現象。因此,在出苗後可適時進行 1至2 次的中耕除草工作,這樣能夠增加土壤通透性。苗高10釐米時再進行2次中耕除草,這個階段除草可配用適量的藥劑進行輔以除草,用藥後黃芪可能會出現生長髮育緩慢的現象,這屬於是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後期黃芪的產出量和品質{用藥的操作中應均勻噴施,配用量不可過大}。後期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適時採用人工拔除雜草。

1.2、黃芪屬於是喜肥作物,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在黃芪的生長期進行追肥1次。在黃芪初花期、結莢期結合澆水追肥或葉面追肥也非常關鍵,這樣也能為黃芪增產保質起到有利作用。不過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一定不要施尿素等含氮肥,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防治黃芪徒長現象發生。

溫馨提示:黃芪在現蕾階段,適時適量配施促長肥,每畝追施適量尿素;約2個月後,再進行追施 1 次促根肥,每畝施入適量的氮磷鉀。黃芪進入花期後,每隔2周可進行葉面噴施 1 次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其次,為了讓更多的養分積累到根部,避免因受開花、結果消耗養分的影響,種植戶可進行摘除花蕾的工作。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五、現有技術如何達到有效病蟲害防控及高效採收

黃芪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主要的蟲害以蚜蟲、豆莢螟為主;病害以白粉病、根腐病為主。種植戶需要保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輔以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控病蟲的原則。


1.1、蚜蟲屬於是黃芪在生產過程中,普遍發生的一種蟲害。主要以危害黃芪嫩芽和嫩葉為主,成群集聚於葉背幼嫩莖稈上吸食莖葉汁液。若防治不及時會造成莖稈發黃,葉片捲縮,落花落莢等等現象發生,最好造成整株萎縮乾枯逐漸枯死症狀。因此,種植戶在蚜蟲發生初期,可配用適量吡蟲啉或 氟啶蟲酰胺噴灑進行防治,約每隔一週進行1 次,連續兩次防治即可。

1.2、豆莢螟多以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苞上產卵,種植戶防治不當會造成嚴重落花落莢,籽粒乾癟,葉片早期脫落,孵化後幼蟲蛀人莢內咬食種子。

待到老熟幼蟲子會入土結繭進行越冬存活。對此,種植戶可採用清除落花、落莢,摘除被害的卷葉和豆莢,從而減少蟲源。其次,在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之外,還可結合配用藥劑進行防治,可用適量的敵百蟲或氯氰菊酯,從黃芪現蕾期進行噴灑防治,每隔一週進行1 次,需要連噴 2至3 次。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1.3、黃芪白粉病多在高溫多溼季節發病,而種植地塊管理不當、植株過密、光照不足、持續積水也非常有利於病害發生。受害的葉片和莢果表面有白色粉狀斑,造成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對於主要的防治措施,種植戶需要在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不要實行連茬和迎茬,並保持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同時增施磷鉀肥。在發病初期,可配用適量的多菌靈或託布津進行噴霧防治,每隔一週進行1次,連噴2至3次,這樣能夠有效控制病害蔓延的幾率。

1.4、黃芪根腐病在發病初期植株頂端會呈現萎蔫,生長點受損現象,漸而造成植株整株萎蔫,最後逐漸枯黃死株。發病原因也多因地下線害蟲的危害有直接的關係。其次,在土壤粘重,地塊水分過多等條件下發病尤其嚴重。發病初期從鬚根、支根逐漸向主根擴散蔓延,最後造成腐爛發生。

對於有效的防治措施,種植戶需要實行輪作倒茬種植,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並深翻土壤,施用腐熟有機肥,以增強植株抗病力。同時,應注意避免地塊溼度過大或持續出現積水的現象。在發病初期應及時拔除病株,避免病害蔓延。發病初期可配用適量的多菌靈或百菌清噴施根基部,或用石灰水進行灌根防治。

高效種植黃芪,提高生產質量是前提,科學管理、病蟲防治很關鍵

黃芪的採收應根據其產量和質量以及用途和市場需求,綜合確定黃芪生長年限和採收時期,採收過程需要剔除破損、腐爛變質和有蟲害的部分,並在去淨泥土晾曬至乾燥後,分出高、中、低級的同時,還要保持外觀性狀整齊一致。只有做到適期適時採收,科學後期加工,才能將種植黃芪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為農民提高生活水平創造有利基礎。

以上均為流芳根據自身和當地種植黃芪經驗所總結,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