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时不我待,正青春,努力,珍惜一切!


00.关于孩子摔倒故事的启迪

有一个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父亲让他 从茶几上跳到父亲怀里,然后抱住他,一次,二次,三次.....突然有一次父亲不抱孩子了,孩子摔倒在地上痛哭。

这时,父亲对孩子说:“请记住,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犹太人就是这样对孩子进行独立人格教育的。

这种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赖的父亲所传授,并且是孩子用痛苦来感受的,因此犹太人的小孩从小就在内心深处牢记独立的信念!

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有点不可理解,但是,让孩子早点独立,却真真是为人父母早该考虑的,而不是让孩子“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导致孩子读大学了,还要操心他衣服是否换洗了,饭是否吃得好,会不会谈恋爱等等。

是的,让孩子早点独立是必须的!

独立学习、生活,独立处理很多理应他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而让孩子学会独立,是父母责无旁贷的!关键是我们父母如何做才好呢?

1785年前的诸葛亮,忙于政务和打仗,很少顾及家里,尤其是对儿子诸葛瞻的教育,但是,作为父亲,不能不管自己的孩子啊,毕竟,儿子已经8岁了!

日理万机的诸葛亮,百忙中抽空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这就是著名的《诫子书》!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言辞恳切,充满爱与智慧的家书,俨然就是家训,千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中国人,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父爱如山

01.《诫子书》:充满智慧的爱

爱孩子,要有点智慧,而不是盲目的爱,更不能溺爱,否则,只会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不教会孩子做人、成才,即使父母给他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关键是还可能因为骄奢淫逸而误入歧途。

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应该是智慧!

诸葛作为三国时蜀汉丞相,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

《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不啻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茅屋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主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才呢?

诸葛亮浓缩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呕心泣血写就的这86字家书,语重心长, 殷切希望穿越千年依然力透纸背啊!

这样的爱,充满智慧和正能量!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静”中明志治学

02.“静”的力量

诸葛亮告诫儿子:“静”乃修身的根本。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

这就是讲“静”的重要。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讳怠慢、懒惰、急躁、不必要的冒险。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诸葛亮强调: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静的反面就是:急躁。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否则,不能静心治学,不能静心思考。

反而会导致举止荒唐,于事无补,百事无成。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勤学”是成才的基石


03.“志”“学”“才”:三驾马车

荀子曾说:“笃志而体,君子也。”

有坚定的意志为志向、抱负而奋斗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志向、理想,是成为君子的必要前提;一个人要成才,必定要先立志。

但是,立志还不够,因为“常立志不如不立志”.

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坚定的意志在一个人成才过程中犹如统帅,意志强,才能充分地发挥智慧。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

所以,诸葛亮告诫儿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充分论证了“志”、"学”、“才”这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毋庸置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而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循序渐进。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

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立志而勤学方能成才,才会有收获的秋天

04.珍惜时间方无悔青春

相对浩渺的宇宙,动辄上亿年存在的星球,时间对每一个人而言,太短暂了,也太宝贵了!

正如孔子面对滔滔东逝的流水感叹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岁以前,觉得时间过得好慢,30岁以后,突然觉得时间进入了加速度,一晃就是一周,一想一个月就过去了,才在说2019年,好像一眨眼的功夫,2020年就来了!

诸葛亮告诫儿子,一定要珍惜时间,致力于学习,否则,年纪一大,一老,曾经把高山夷为平地的雄心壮志也会消失殆尽,曾经坚强的意志也会磨损以至于烟消云散。

最后,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只能在悲伤、悔恨中守着破旧的茅屋,孤独饮恨!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要趁年少勤奋学习,学有所成,成为栋梁,才能为国出力、奉献社会,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才不枉此生!


1700多年前,他只用86字,写就的家训堪比犹太人的《羊皮卷》

让孩子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