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次子。這位皇帝自少年起就出入軍營,鍛鍊了自己極高的軍事素養。後來在隋末農民起義四起之際,李世民首先向李淵提出起兵奪取政權。唐軍進入長安後,李世民建議李淵先立隋朝宗室為帝,見機行事,進而稱帝。在唐政權建立後,又先後帶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實力,統一全國。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唐太宗李世民

應該說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創立和鞏固的事業上首居一功,但是由於李淵長子李建成同樣軍功顯赫,又有嫡長子之優勢。所以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並沒有順利的成為皇位繼承人。這就為“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唐初實行府兵制,一個軍事集團擁有很高的自主權。李世民的秦王府的軍事實力是各集團中最強的,再加上李世民的個人素質又極強。太子李建成不得不與三弟齊王李元吉聯合。權力往往容易讓人性扭曲,在殘酷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中,李氏三兄弟分別成長為各自政治集團的代表,兄弟之情恐怕早已蕩然無存!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只有踩著無數屍骨才能坐上的皇權寶座

最高權力的鬥爭歷來是殘酷的,失敗的一方往往身死族滅。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僅在玄武門之變中殞命,他們各自的家族和子嗣也被勝利者屠戮殆盡。而他們的真實能力和品格也永遠的被勝利者掩蓋在歷史的長河中。與此相對,由於李世民是最後的勝利者,再加上他本人文治武功也非常突出,逐漸被他自己和後世人描繪成明君楷模。但是,畢竟他獲得權力的方式在正統思想體系中過於血腥和殘暴,這讓李世民也心有芥蒂,怕後世人對他有所貶損。所以唐太宗,這位偉大帝王開了一個他的前朝同仁們沒有幹過的事兒。與“玄武門之變”相比,這才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也給後世留下了很壞的榜樣!那件事是什麼呢?我們慢慢說。


先發制人 以下弒上

中國的貴族權力自古以來就是有嫡長子繼承,三國時期的袁紹,雖然因“四世三公”被推為反董卓聯盟的盟主,但是其因為庶出而被提出的兄弟袁術所輕視。李建成與李世民相比,雖然能力與實力都有差距,但是因為其為李淵長子,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其政治地位一直十分穩固。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嚴寬飾演的李建成

李世民與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均為李淵髮妻竇氏所生。所以就政治倫理上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以親王殺儲君,以下犯上;在家庭倫理上講,是以弟弟殺手足,不仁不義。在“玄武門之變”勝利後,李世民更是派人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沒有顯示出絲毫帝王和叔叔的仁慈。

雖然歷史記載中,多有李建成、李元吉道德敗壞,行為不軌的記載,也有他們多次想要殘害李世民的記載。史料上也把“玄武門之變”說成是李世民懲奸除惡,被逼自保的“義舉”。但是這很難說不是李世民因為看了當時史官對事實的記載後惱羞成怒,逼著這些史官改的。查看史官對當時事件的記錄——這就是李世民最大的“惡行”!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唐高祖李淵像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當然不是為了當皇儲,而是他父親的位置。在政變當晚,李世民集團殺掉太子與齊王后直接衝進了宮中。全副武裝,刀上還有鮮血的秦王府將領們帶著滿臉殺氣向皇帝報告,太子和齊王要謀反,已經被他們殺死啦。現在來保護皇帝。

作為累世貴胄出身的李淵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當年他的姨夫楊堅代北周而立的事他應該是再清楚不過的;在之前南北朝波詭雲譎的政治變換,他也應該瞭如指掌的。做了九年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怎麼會不知道權力鬥爭的殘酷呢。二十二年前,隋文帝在病床上突然駕崩,遠在太原的李淵心中就升起疑惑,如今這個疑問他應該已經有了答案。三個兒子,一個逼宮,兩個慘死,作為父親和皇帝的李淵是有責任的。所以在今後的史書中,李淵這位中國大一統王朝中最快稱帝,最快統一全國的開國皇帝,將變得如此的平庸,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隋文帝楊堅像

李世民,作為建唐第一功臣,掌控著實力最強大的軍事集團,那個儲君的位置應該是他的!但是,只因他是次子,他沒有資格擁有這個他立下汗馬功勞創下的帝國。李世民應該有怨恨,心中更會有被背叛的感覺。李世民也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父親,他沒有出現在“保護”皇帝的隊伍中,此時他正在殺戮自己的侄子們。李世民比李建成小九歲,比李元吉大三歲。作為同母嫡出的兄弟,他們應該有快樂相伴的童年時光,共同成長的少年時代以及共同創業的奮鬥時期。然而此時李世民心中沒有憐憫!

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成為實際上的政權擁有者。兩個月以後,李淵下詔退位,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從此中國開啟了最輝煌的時代,也開啟了皇帝查看自己起居錄,刪改歷史的惡習!

《舊唐書·太宗本紀》:八月癸亥,高祖傳位於皇太子,太宗即位於東宮顯德殿。

晚年猜忌 功臣蒙塵

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逐漸將唐朝推向鼎盛。被北方遊牧明朝奉為“天可汗”,因虛懷納諫被稱為明君楷模,更有那“以人為鏡”至理名言。然而這個故事只講了一半。當那個經常與太宗皇帝同時出鏡的賢相魏徵死後,李世民心性大變。無盡的猜疑使他內心中最深的恐懼逐漸被釋放出來。

唐太宗懷疑魏徵結黨營私,只因魏徵生前推薦的兩個有相才的人相繼犯案。於是,在魏徵死後一年,李世民就毀了他的墓。門神尉遲敬德,在戰爭歲月的時候保護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死拿刀砍向李世民的李元吉;帶領眾將向李世民不敢面對的父親逼宮。但是晚年的李世民曾經問他,有人說尉遲敬德打算謀反。耿直的門神爺,脫下衣服露出一身傷疤。皇帝留下了眼淚。此後十六年,一代名將閉門不出,過起了“窮奢極欲”的生活。與尉遲敬德同樣遭遇的還有被譽為唐初第一名將的李靖。

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政變,這件事才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

門神像

《資治通鑑·唐紀十一》: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為之流涕,曰:“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

李世民不僅猜忌當世,也開始了猜忌後人。李世民心中應該是藏著深深的恐懼的,雖然他的功業足以比擬歷史上任何一位明君。但是他仍然畏懼他父兄和子侄的眼神,他怕後人也會用同樣的眼神看他。於是皇帝找來了記錄他起居的史官,打算看看他寫了什麼。史官不從,被殺。新的史官仍然為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付出了生命。但是屈服的人總會出現,於是皇帝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東西,也讓後人看到了他想讓後人看到的東西……


篡改歷史,成了皇帝的標準動作

中國曆來有重視歷史的傳統,史官雖然一般職位不高,但是都被當權者忌憚。“帝王起居注”是記載帝王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動的重要文獻。一般有專人負責,在皇帝左右隨時記錄,是研究當時政治和以後編史的重要依據。在李世民之前,即便是被公認為暴君、昏君的皇帝們還是保持著自己職業的一些“節操”。但是李世民作為明君典範開的這個頭兒,影響極壞。

那些匍匐在帝王鑾輿下書寫歷史的史官們,很難抗拒皇帝的命令。於是歷史成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於是,隋煬帝成立弒父篡權,荒淫無度的暴君;李淵成立平庸無能全靠兒子的建國者。甚至於到了後世,如清朝。系統的修改歷史記載,抹黑前朝帝王,粉飾當朝太平成立一個公開的秘密。

客觀的講,在文明從未斷絕的中國,政權的擁有者為了讓政權穩固,必須強調自己獲得權力的合法性。畢竟古代通訊技術不發達,能知道真相的人少之又少。通過篡改歷史記載,獲得人民對政權合法性的認可是最有效的辦法。即便李世民不這樣做,也依然有人這樣做。

王朝的更迭,歷史的發展是每一個歷史參與者共同書寫的。但是統治者通過自己生殺予奪的權力,讓原本剛直的史官屈服。只為他們的功業服務,書寫他們的輝煌。人民成為了他們的附庸,只為襯托他們的英明而服務。從此歷史成為了魯迅先生口中“帝王將相的家譜”。幸好,中國不僅有官史,還有野史和各類私人史料,能讓今人窺探歷史的究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