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色地名發現之旅7:紅巖村裡的“小延安”,是這樣在國統區“祕密活動”的……

在重慶化龍橋的嘉陵江畔,因地質為侏羅紀紅色頁岩,土地呈紅色,又因地形看似一個延伸至江邊的“嘴”型,故此地被人稱之為“紅巖嘴”。這個“紅巖嘴”,其實就是現在的“紅巖村”,名字的改變背後,有著一段鮮有人知的歷史故事。

重庆红色地名发现之旅7:红岩村里的“小延安”,是这样在国统区“秘密活动”的……

在化龍橋附近的“大有農場”內,坐落著一棟3層簡易建築,這就是當時的“八辦”和南方局的辦公場所。1935年,日機大轟炸,南方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全部遷至於此,進行革命工作。為了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更名紅巖村。

1939年12月,抗日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國民黨卻先後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進攻敵後抗日根據地,並在國統區內大肆殺害共產黨人,迫害進步力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矛盾多次激化。

當時,國民革命軍各集團軍在重慶大多設有辦事處,唯獨位於紅巖村的“八辦”卻鮮為人知,即使在中國共產黨內部,也很少有人知道。

而在這個被稱為國統區內“小解放區”的裡面,其實隱藏著一個“小延安”,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內的全權代表機構———中共中央南方局。

重庆红色地名发现之旅7:红岩村里的“小延安”,是这样在国统区“秘密活动”的……

“南方局領導機關雖然人員精幹,但畢竟是半個中國的指揮中心,幾個部門幾十名同志,是無法靠一個煙攤、茶館或客棧來進行長期掩護的,而那時只有八辦有這個條件。”紅巖村社區主任楊林介紹,八辦是經國民黨同意設立,負責八路軍、新四軍與國民黨政府當局間的軍事聯絡,辦理後勤供給事務,可以在重慶進行公開活動。

“雖然國民黨為了限制中共活動,只給了八辦十幾個人的編制,但八辦可以聘請勤雜人員。再加上週恩來、董必武、駐重慶的代表獲准住在八辦,他們可以合法配有秘書、副官、警衛員等,這也讓南方局機關的工作人員,可以用這些合法身份長駐在重慶了。”楊林說,“從1940年左右開始,國民黨就獲悉有南方局的存在,但一直找不到實證。而南方局在國民黨的統治中心秘密存在並廣泛活動近8年,原因就在於它與八辦之間的巧妙結合。”八辦接受南方局的領導,是南方局機關的組成部分,而南方局又依託八辦開展工作。“以前紅巖村的同志對外只稱八辦,不提南方局,但八辦和南方局的人員經常交叉使用,在周恩來的帶領下,視情況分工合作。”

重庆红色地名发现之旅7:红岩村里的“小延安”,是这样在国统区“秘密活动”的……

八十年前,紅巖村自然風光秀麗,但政治環境非常險惡,周圍特務密佈,崗哨林立,過往行人都要盤查,進出都受到嚴密監視。

“以前村裡舉辦各種活動都要受到限制破壞。有時,國民黨特務還以查戶口為名進村偵察情況。”楊林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和突然襲擊,辦事處各機構內部設立了嚴格的安全保衛制度和保密制度,比如規定工作人員外出必須兩人同行,機要電報閱後要立即銷燬,會議記錄、來訪記錄、機密文件等個人不得保存。”

有一次,辦事處傳達室給周恩來辦公室送來一疊信件,其中一封鼓鼓的,立刻引起警衛員龍飛虎的注意。他打開一看,裡面裝有一顆手槍子彈,信上威脅:“共產黨必須交出軍隊、停止活動,否則……”周恩來看後,淡淡一笑說:“卑鄙!無恥!共產黨人是嚇不倒的。”然後,他用這件事進一步教育大家:“同志們,我們是和一群流氓打交道,要隨時防備萬一啊!”

重庆红色地名发现之旅7:红岩村里的“小延安”,是这样在国统区“秘密活动”的……

如今,記者走進這棟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舊居,仍然能從當時設置的細節處,瞭解到共產黨人在那段黑暗時期度過的艱苦歲月。為了適應在敵特包圍中鬥爭的需要,樓房的建築設置很奇特:右側傳達室裝置了腳踏電鈴,以便在緊急時向內部發出通知;傳達室門後掩蔽著一個通向二樓的小門,大門開時,即掩了小門;還有一部秘密電臺,可與延安直接聯繫……

時光荏苒,思緒飛揚,這些能看得到的舊物件雖已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但留下的歷史意義卻永遠不可磨滅……

上游新聞記者:吳思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