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現狀圖,梅州市城市建成面積很小,沒有

隔壁潮汕三分之一城建面積。

很多網友的中心思想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想法沒錯,河源更佔優勢,可以查看一下河源近幾年的大項目建設中,梅州有沒有)我們不能天天想著人家來幫你,就是幫也會先幫更近的河源等地(遠親不如近鄰,說的恰到好處)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假設當年梅州市工業發展重心遷往畲江鎮,形成五華興寧梅縣梅江豐順聯合近鄰潮汕形成產業聚集一定會起到連鎖反應,帶動地區發展,並聯合潮汕三市形成一個相對密集的城市建設區,當代工業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產業鏈,一個弱市加上工業渙散在各縣,產業鏈不完善,單打獨鬥是得不到發展機會的也不可能是弱市該走的路,因儘可能聯合人口密集區,道路,火車等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有效的產業聚集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下面介紹一下潮汕三市跟梅州的各項數據對比,就知道為什麼梅州要走產業聚集的路,並且能更近的聯合潮汕(聯合潮汕可以增強大粵東的產業聚集能力,對所有市都有好處)的工業形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大粵東經濟區(量化隱數原創提出)潮汕三市總面積加起來在1萬平方公里(梅州在1•5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在1千5萬左右,GDP總數在6千億左右各項數據都超越梅州數倍,原本是一個能以東莞相提並論的城市,當年改革開放為了集中力量發展珠三角硬生生的吧本來就沒有梅州地區大的潮汕分成三個市,就是為了拆散潮汕分成三個市,放棄非珠三角地區,所以當下之際,粵東

儘自己能力整個資源才是出路,珠三角對口幫扶如果能起到大的作用,今天的梅州也不是這個樣子,首先目前珠三角定位大力扶持汕尾河源肇慶,珠三角的資源更靠近河源,大項目扶貧輪到梅州再等20年,再來說說茂名湛江等地的發展經驗,有哪個城市跟梅州一樣天天想著對口幫扶,而不是儘自己的地理優勢和人口聚集區打造屬於自己的產業聚集作用,當你有一定的產業聚集粵港澳大灣區才會有大企業願意跨過肇慶河源雲浮汕尾等地來更遠的梅州,這是現狀。

很多網友的中心思想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想法沒錯,河源更佔優勢,可以查看一下河源近幾年的大項目建設中,梅州有沒有)你不能天天想著人家來幫你,就是幫也會先幫更近的河源等地(遠親不如近鄰,說的恰到好處)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梅州發展重心如下;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但現狀是不可能實現遷移市政的。但是依照梅州目前的發展定位是很有可能走產業聚集發展道路的,以對接珠三角廣深和潮汕雙重目的參照梅興華豐產業聚集帶的發展確實驗證了小編的想法,也是目前為止更為合適的一個發展方向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俗話說,“無工不富”。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的發展定位,就是打造新型工業。圍繞這個定位,梅州市表示,梅州正努力做基礎性工作,包括交通和城市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一方面我們依託廣梅汕鐵路、梅州梅縣機場、汕梅高速公路、興畲高速公路,建設物流園、綜合保稅區;另一方面我們依託梅汕高鐵畲江站,發展商務區,吸引高端人才落戶產業園區,畲江站到梅州市區僅10分鐘,到豐順15分鐘,到潮汕站20分鐘,非常方便。同時,商務區建好後,對產業帶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城融合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實施方案

以起步區建設為先導,有序推進產業集聚帶的開發建設,力爭實現“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突破、十五年大發展”,助力梅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三年打基礎。至2018年,產業集聚帶起步區開發基本完成,“一核四組團”的空間格局初步形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常住人口規模達到25萬人,集聚效應初步體現。區域戰略性交通設施啟動建設,重點項目有序推進,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效益初顯,重點產業集群初見雛形,培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1個、50—100億級產業集群2個。生態環境維護良好,園區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產業集聚帶成為梅州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

五年大突破。至2020年,產業集聚帶建設取得明顯突破,成為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新亮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億元,常住人口規模達到28萬人。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初具規模,核心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培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2個、50—100億級產業集群2—3個。規劃的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基本成熟,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清潔生產方式廣泛應用,園區循環化改造基本完成。核心區城市功能不斷提升,人口和產業進一步集聚,產城融合格局初步形成。區域創新創業平臺初步形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產業集聚帶成為廣東山區重要的綠色產業發展基地,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平臺。

十五年大發展。至2030年,產業集聚帶規劃目標全面實現,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常住人口規模達到40萬人,形成2—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帶成為產業綠色發展、城鄉空間協調、生態文明彰顯的宜業宜居新城。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總體規劃》任務分工

(一)打造“一核四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

堅持生態優先、集約高效的發展原則,採取核心區擴容集聚、外圍區提質增效、組團型佈局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核四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包括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及周邊的梅縣區畲江鎮和水車鎮、興寧市水口鎮、五華縣河東鎮的帶狀區域。以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主體,以梅江為紐帶,統籌周邊發展用地,構築產業集聚帶發展核心區。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要求,著力保護區內山林水體。積極吸引製造業要素集聚,依託廣州梅州對口幫扶,積極承接廣州等珠三角地區城市產業轉移。著力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先進製造業。鞏固發展健康醫藥、食品飲料、健康醫療等產業,構建健康產業集群。加快推動綜合保稅區、產業科技創新和服務平臺的建設,培育電子商務、科技研發、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功能。加快推進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等戰略交通設施建設,同步推進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打造彙集生態保護、綠色製造、生產服務、宜居生活於一體的綜合新城,成為梅州振興發展的核心引擎和產業示範發展的重要平臺。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四組團:著力建設梅縣區、興寧市、豐順縣、五華縣四個外圍產業組團,積極提升四個組團的發展質量,加強外圍產業組團與核心區產業協作,實現“一核四組團”聯動發展。

梅縣區組團:強化與長深高速的聯接,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和市區工業園產業外溢發展,重點發展新型電子、機械裝備等主導產業,適當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基地。

興寧市組團:以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為基礎,在嚴格遵循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產業發展要求下,構建低消耗、可循環、少排放的生態型產業組團。依託現有工業基礎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相關產業轉移,重點發展機電製造(水電裝備)、汽車零部件等設備製造業。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推動建設商貿物流、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等產業平臺,形成對接贛閩的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豐順縣組團:主動聯接汕潮揭地區的機場、高鐵、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電聲電子、機電製造、飼料加工等產業,注重科技創新,壯大提升電聲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電聲產業基地,積極發展溫泉旅遊業、特色農業,推動產業協調聯動,打造產業集聚帶通向汕潮揭的門戶。

梅州如能形成以下梅縣五華興寧豐順潮汕產業聚集必定有大作為?

五華縣組團:依託五華縣城,以原有特色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電子電器、汽車零配件、先進裝備製造、五金機電、醫藥製造、食品飲料、傢俱製造、新材料等產業。主動對接廣州(番禺)等地區的產業轉移,形成產業集聚帶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橋頭堡,打造“工業新城、宜居五華”。


至2030年,產業集聚帶範圍內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為10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建設用地規模為65平方公里,基本滿足產業集聚帶發展用地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