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文 | 王小胖

3 月 7 日晚,多數商家和主播都紛紛摩拳擦掌,正在籌備 3.8 婦女節的促銷直播,薇婭和李佳琦也照例在 8 點開啟了他們的直播間。

同一時間,知乎則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晚上 7 點。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與《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開始了他們在知乎的第二場辯論式直播。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辯論直播打得火熱的同時,也提升了知乎社區內容的活躍。在 3 月 5 日第一場直播結束後,由用戶發起的「如何評價王瑞恩與畢志飛的直播辯論?」提問迅速登頂知乎熱榜,引發了知乎用戶的大討論。

過去幾年,直播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服務模式,已經在很多細分垂直領域扮演起了不可忽視的入口角色。很多行業,從賣房賣車到上課帶貨,都試圖搭上直播這條路徑,實現業務拓展與迭代。

作為知識分享的代表平臺——知乎需要直播這樣一個入口,豐富內容板塊,圈住在線流量;而作為一種服務模式——直播搭上知乎這列「專業優質內容」的快車,更容易讓外界轉變其「低俗」標籤的印象。

01 知乎需要直播

直播之於知乎,有點像微信「看一看」之於微信公眾號的關係。微信「看一看」從一誕生就被寄予提升公眾號流量、打開率的厚望,因為經歷了多年沉澱,公眾號的內容也日漸「豐滿」,要想調動用戶的活躍度,刺激創作者持續的創作社區氛圍,就需要新的分發形式和分發機制。「看一看」就是圍繞這個目的展開的。

提到微信這個案例是因為從戰略意義上來說,知乎選擇直播,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訴求——尋求新的內容分發機制和分發方式,進一步釋放優質內容和優質創作者的活力,幫助用戶搭建更加高效地互動和交流的渠道,實現內容的協同和融合。

從「知乎 live」到知乎書店,如今再到直播,圍繞內容協同和融合,知乎做過很多嘗試,目的就是生產更多的知識和觀點,打造更多的消費場景,讓更多的用戶能夠更高效的交流分享。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以畢志飛和王瑞恩的辯論式直播為例,知識與觀點的交鋒,催生了更多實時、熱點的內容話題,辯論話題登頂熱榜,引發社區二次傳播。相較以往的知識分享形式,直播的媒介特質讓分享互動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元,比如發彈幕,比如即時地投票數據等等。

可以預見的是,直播必然可以給知乎帶來從內容到用戶的全面「增量」。

在新冠肺炎急需普及防疫知識的抗疫初期,有許許多多的醫生和醫務志願者們打開手機鏡頭,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講明這場「戰疫」的注意事項。1 月 21 日,疫情爆發初始,知乎用戶臨床醫生倩Sur,面對屏幕前的 15000 多名用戶,真人示範「如何正確佩戴醫用一次性口罩」;1 月 28 日,全國範圍內焦慮情緒蔓延,陸續有網友提問「越看新聞越焦慮,感到絕望」,臨床心理學博士王怡蕊直播 2 小時在線解答網友求助,為大家舒緩焦慮的情緒。

疫情防控本質是全國性的熱點事件,直播則進一提升了熱度,催生出更多優質的內容。

直播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內容生產渠道。比如一些「擅說但不擅寫」的用戶被調動起來,成為了新場景下的創作者,激活了原本是「沉睡用戶群」中的優秀內容提供者。

此外,單純的文字分享,對於一些領域而言天生存在「描述瓶頸」。藉助直播,可以將曾經不可能或很難分享的知識內容更高效地呈現。比如汽車和科學領域,若只是靠文字可能很難寫得明白,直接來一場體驗式的直播,讓知識和觀點的傳播可以變得更加生動,更加立體。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知乎APP中的各類直播節目

萬千描述不如親眼一見。2019 年 12 月 26 日,新加坡出現日環食現象。許多天文學愛好者紛紛期待可以「同襄盛舉」,但單靠文字,光是回答清楚日環食原理,就能逼退一堆天文愛好者,更何況日環食這種科學現象,稀有且珍貴,要靠文字描述那種震撼的場面,更是能要掉寫作者「半條命」。這要是遇上不那麼擅長感性場景描述的回答,可能有的人看到一半就睡著了。

直播就不同了。知乎用戶 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 在自己家裡用天文望遠鏡及其他輔助設備,在知乎上直播了這場日環食,同時過程中對日環食發生的原理,歷史上的記載和未來預計都做了科普。很明顯,萬千文字,都不如一場圖片來得更有震撼力量。一些純粹愛好者的用戶即便是「外行看熱鬧」,也能獲得知識。這場直播引發 4 萬人在線觀看,實時彈幕中產生不少專業領域用戶的提問,專業討論又引發更多普通用戶關注,形成良性循環。

移動互聯網流量已進入存量之爭,對於一直致力於打造知識分享內容生態的知乎而言,直播的價值是無法忽視的。

02 直播需要知乎

從秀場、遊戲及電商走出的直播,從被誕生之初就被貼上了「草根」的標籤,當然眼下的商業氛圍,得草根者得天下,然而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會有這樣宿命:從上面走出來的,勢必要發起一場回到「人民群眾中」的運動,而從下面走出的產品則不可避免要完成「佔領中上層」的革命。

直播亦是如此。如果將直播只是看成一種生產力,在秀場、遊戲及電商中已經累積了豐富「作戰」經驗之後,也誕生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薇婭和李佳琦。那麼拿下新的戰場就是新生事物最基本的本能驅動,畢竟直播這種業態自身也需要迭代,更需要新的形態。

GuestMobile 去年 12 月發佈了一份針對直播領域的市場調研報告,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經突破 4.33 億,滲透率達到 50.7%。換句話說,在互聯網用戶中,有一半用戶是直播用戶。直播要繼續擴大的自己業態規模,單靠橫向的擴張空間已然有限,與此同時,報告還顯示,直播已經滲透進了各種行業,其中除了娛樂、購物及社交之外,還有教育及醫療等其他公共社區領域,但都還處於初始階段。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很顯然,直播要繼續擴張,接下來最可能的選項是進一步深耕垂直領域,也就是直播 +X 的升級之路。直播和知乎之間的結合正是垂直領域深耕值得期待的案例。

隨著知乎辯論式直播的推出,直播的場景被重新定義。除了可以幫助主播「可視化」表達個人觀點,也讓主播本人獲得了與他人及用戶思想交鋒和討論的機會。相比於傳統的直播形式,辯論式直播夯實了直播的「生命厚度」。

03 直播承載的商業化可能

先參考其他幾家網絡直播上市公司的營收數字,2019 年鬥魚、陌陌、虎牙、歡聚時代及映客,這五家公司上半年直播營收合計 2000 億元。此外,淘寶直播及蘑菇街等電商平臺的營收也同樣樂觀。從營收來看,知乎上線直播可以說有多層含義。

首先,相較於更多的直播產品身處泛娛樂直播賽道,知乎的辯論式直播的未來將著眼於知識服務領域,因為在知識服務領域,知乎有「大哥」的江湖地位,且在 2016 年就開始深耕知識服務市場。截至目前,知乎已經有了多種知識服務的產品,但唯獨沒有直播類的產品,此番辯論式直播的推出,無疑具備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其次,儘管直播市場已經是競爭的紅海,但高利潤帶來的商業機會依然顯著,直播的大盤仍舊穩當。有足夠付費用戶體量和內容累積的知乎,直播是其商業化道路上一個趨勢性的選項。

當然,藉助直播實現流量變現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如何平衡用戶體驗的同時,還能讓「高逼格」的知乎用戶們願意掏出錢包,這期間依然有許多問題待解,但不管怎麼說,能有新的變現方式,對知乎終歸而言是好事一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