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五饼二鱼堂


2003年我第一次到巴黎。我把团里别人到老佛爷百货公司购物的时间都用在了西堤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一部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深深地影响了少女时的我,尤其是美的标准,全被一个名叫吉娜·劳洛勃丽吉达的意大利女演员击穿了。她扮演的剧中人艾丝美拉达,身穿一袭红色的紧身长款连衣裙,众目睽睽之下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翩翩起舞,不要说菲比斯和卡西莫多会以自己的方式爱上她了,银幕外的我们,特别是少男少女,谁能不爱上她?

我太幸运了。我不知道那一天是望弥撒的日子,我也不知道欧洲教堂有这样的传统:教区里的居民有义务到教堂做义工,我更不知道巴黎圣母院周边住着好几位蜚声歌坛的歌唱家。唱诗班的歌声已经叫人灵魂飞升了,又见一男一女两位歌唱家走出唱诗班的队列,他们一开嗓,歌声真是直入云霄、余音绕梁。我顺着他们的歌声仰头去寻找教堂的屋顶,第一次,我领略到了哥特式建筑的瑰丽和神秘——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历时182年建成。在巴黎圣母院之前,欧洲大多数教堂因为沉重的拱顶、粗矮的珠子和厚实的墙壁,而显得阴暗和笨重,给身在其中的人们感觉有些压抑。巴黎圣母院突破了旧教堂建筑的藩篱,采用了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从而使得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巴黎圣母院以后,欧洲再建教堂,基本都采用这种建筑风格,打那以后,教堂除了给信徒创设了相遇相知、培养信仰、举行感恩祭的场所外,更成了建筑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巴黎圣母院。不知道遭遇过大火,什么时候能焕然一新?


2003年去过巴黎圣母院后,再有机会接近或者走进教堂,我会特别留意一下它们之所以成为闻名天下的教堂的理由。

比如,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将宏伟与细腻这两个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美学特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特点使得科隆大教堂荣膺了哥特式教堂中最完美典范的称号。用时600年、直到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的科隆大教堂,高塔特别引人注目,它引领我们的视线直向苍穹的建筑手段,象征着人类渴望与上帝沟通的意愿。我第一次看到科隆大教堂,先是被它相比周边建筑明显黧黑的外观所震撼,有人说,那是它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洗礼的印记。幸亏,人类在失去理智的瞬间,上帝启悟了他们。

布拉格之美,已经毋庸置疑。在我的记忆中,所有的布拉格之美都及不上一座圣维特大教堂。圣维特大教堂,建成所费时间而言,比科隆大教堂更过分,始建于925年,直到上世纪初1929年才正式完工。用了1000年才完成的圣维特大教堂,美在何处?美在处处!有人说身处圣维特大教堂里,最大的感受是其强大的向上的冲击力,对此我特别能感同身受。

去圣维特大教堂那一年,我儿尚在读高中。走进圣维特大教堂后一仰头,他一把拽住我的右手,越攥越紧,紧得我都有些疼了。对一个仰头会觉恐高的人来说,圣维特大教堂实在是太高了。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科隆大教堂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


凡是著名的教堂,一定高耸入云——假如怀揣这样的想法去看今天以色列境内被写进《圣经》里的教堂,那么,意外就会紧随着你的朝圣之旅。

看过天使报喜堂后,我们的下一站,是天主教婚礼教堂。

《圣经·约翰福音》2:1~11 ——第三日, 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这是耶稣所行第一件神迹的地方,2000年来,前往朝圣的基督教徒络绎不绝,只是,在公元5世纪前,这里还是犹太人活动的城镇,那以后,才开始出现来自远方的基督教徒,又过了1000多年,1879年天主教婚礼教堂在这里建成。是耶稣第一件神迹的所行之地,又是天主教徒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幸运之地,在我的想象中天主教婚礼教堂应该金碧辉煌,可走到近处才发现,蜜黄色砖块砌成的天主教婚礼教堂,虽朴厚又庄重,却远逊于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圣维特大教堂;走进教堂,内饰与外观相得益彰,简洁大方。新,是天主教婚礼教堂给参观者的最大观感,由此,历史上也有人对耶稣第一神迹发生地产生过疑惑。近些年美国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出了耶稣时代的石容器和浴盆,这些地下文物印证着地上的天主教婚礼教堂,就算再重建许多次,这里也是传说中的迦南美地。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天主教婚礼教堂


八福堂也在迦南美地,它就建在加利利湖北岸的一处高丘上。《新约》记载,有一天,几千信徒与民众跟随耶稣来到了这里,耶稣停下脚步,走上这座山丘,向追随他的数千名信徒民众训话,这就是基督教中著名的"登山训众",而耶稣的训话又被称作"山中宝训"。圣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论八福,高丘故而得名八福山。"登山宝训"是基督教历史和耶稣传教生涯中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所以,就在耶稣"登山训众"后不久就修建了八福堂?八福堂的确因"山中宝训"而建,却要迟至耶稣这一次重要活动1900年以后才开始修建,那一年是1938年。

又半个多世纪以后,我们身处小巧的八福堂,在这座八角形的建筑里转着圈地用心领悟耶稣论八福的部分文字,不由得想起了刘禹锡《陋室铭》中最著名的那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在八福堂的修建者的心里,"登山宝训"已然印刻在了每一个信徒的心里,八福堂只是心中有耶稣的人们相聚之处,要什么富丽堂皇!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八福堂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圣经》记载的教堂竟然一座比一座素朴。

五饼二鱼的故事,就算非基督教徒也是了然于心的。相传耶稣在加利利湖边传福音,吸引了不少民众跟随。传道以后,民众们都饿了,可那么多人,仅男人就有5000之多,拿什么去喂饱大家呢?耶稣只用五个饼两条鱼就喂饱了5000多人,众人饱食一顿后,居然还剩下了12篮食物——这个故事,记载在《新约》的《马尔谷福音》和《路加福音》里。《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认为,"《圣经》主要不是作为历史来书写的,但它仍是我用来讲述这个故事(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来源",弦外之音就是,《圣经》里的故事未必没有真实发生过,何况,在今天五饼二鱼堂所在的地方,找到过一幅马赛克作品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那一年是1888年。偶然找到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的德国天主教科隆总教区属下的巴勒斯坦协会决定追根溯源:这幅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到底是何时的文物。1892年,围绕着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的考古工作全面展开。随着出土文物越老越丰富,可以肯定,发现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的原址就是一处教堂,是由西班牙朝圣者于公元360年左右开始修建,公元480年扩建,后又在公元618年毁于拜占庭人与波斯人的战争中。现在我们看到的五饼二鱼堂,又叫"变多堂",是1982年在原来的遗迹上重建的。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


12月的加利利湖畔,下午4点不到天已擦黑,我们到达五饼二鱼堂时,它在不远处已经有些若隐若现。饶是这样,我还是被其丝毫不张扬的建筑风格惊到了:那可是耶稣所行神迹的地方呀!只见椰枣树旁,蜜黄色砂岩砖砌起来的教堂,呈一字型舒展地排开着,唯有一侧微微探出头来的尖顶以及顶上的十字架,告诉我们这里是教堂。

按照指示牌走进五饼二鱼堂,精美拜占庭式的马赛克地板,和一些宝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那幅著名的五饼二鱼马赛克镶嵌画告诉我们,能被《圣经》记载的教堂,根本不在乎自身有没有华丽的外表。

走出五饼二鱼堂,天色已几乎黑尽,听说彼得授职堂就在不远处,我们加快脚步赶了过去,果然,我们是当天彼得授职堂的最后一批参观者。

彼得受职的故事记载在《约翰福音》21:5-17: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祂是耶稣。耶稣叫他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门徒们撒下网后,鱼竟多得拉不上来……这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的第三次显现。彼得跟随主三年之久,是耶稣钟爱的门徒,可惜在最重要关头彼得竟然三次不认主,还忘记了昔日耶稣对自己的嘱托,重操旧业跟其他门徒一起打鱼为生。即便彼得三次不认主,耶稣仍然深爱他们。知道彼得和门徒们整夜劳碌却一无所得,除了所行神迹帮助他们捕到很多鱼外,还在岸上为他们预备食物。等门徒们吃罢早餐后,耶稣颁与彼得使命"牧养我的羊"。由于耶稣将群羊首席牧者的职位与权责都交付了彼得,此地也叫"彼得首席堂"。

夜色中的彼得授职堂里,那些用彩色小石子拼贴成的彼得打渔的图案已很难看得清楚了,就能看见黑色尖顶的彼得授职堂矗立在风中,那外观,比五饼二鱼堂更加简洁和朴素。


我看到的以色列之三:《圣经》记载过的那些教堂

彼得授职堂


明明是基督教的发源地,这些记载在《圣经》里的犹太会堂,又全部都是后来重建的,从八福堂到彼得授职堂,为什么就没有一处像巴黎圣母院或者科隆大教堂或者圣维特大教堂那般雄伟壮丽?

基督教诞生的时候,巴勒斯坦地区正被罗马帝国统治着。罗马帝国虽然在公元前146年打败了古希腊,但其还是崇尚着古希腊文明,依旧推崇古希腊的理性思维,所以,希伯来文明以犹太人基督教诞生来影响人类时,罗马帝国理性地看到了其中的"虔诚"能帮助欧洲对规则和道德产生敬畏之心,故而将基督教普及到了欧洲。事实证明,希伯来文明中的虔诚、自律、自省和反省精神,的确帮助整个欧洲成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尤其在文艺复兴以后。哥特式建筑的天主教堂,像我们提及的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以及圣维特大教堂,除了巴黎圣母院完工于14世纪中期,彼时文艺复兴还处在萌芽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巴黎圣母院虽在1345年宣布完工,但维护和修缮工作始终没有间歇过;而圣维特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都是经历过文艺复兴时期才建成的,所以,有观点认为,经历过文艺复兴时期,教堂才建造得越来越漂亮,并非虚妄之言。至于为什么,欧洲大概是在用修建教堂的方式致敬希伯来文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