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作品鉴赏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清,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地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河南舞阳人。别署石斋,斋号醉石斋、弘毅草堂,网名贾湖刀客。师从中原隐逸书法家贾全喜先生,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许慎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佛像印研究会副研究员、漯河市民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嵩阳书画院特聘画家、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特邀书法家。

其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千人写经展”、“第八届韩中交流展”、“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河南省第四届篆刻展”、“辉煌60年·全国普法万里行书画巡回展”、“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首届纽约中国书画国际邀请展”、“屈原杯国际书法展”、“艺享·西湖韵当代青年篆刻选拔赛”、“一带一路全国书画联展甘肃展”、“中国根·黄河魂2017·黄河文化论坛《赵城金藏》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等。其作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书画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教师书法展”一等奖、“漯河市首届篆刻展”一等奖、“《书法导报》全国第二届书法手卷展”二等奖、“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河南省第十三届群众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商鼎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2018年被《出色书画社》聘为艺术顾问。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江苏书画》《福建映像》等专业报刊杂志,被收入《盛世双壁——当代书法家书唐诗五百首》等多部书画作品集,并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印尼天生弥勒佛院、美国国际书法艺术中心、焦裕禄纪念馆、山西五台山藏经阁、世界妈祖信俗博物馆、广东观音山、广东清远刘禹锡纪念馆、经济导报社、江苏省历史学会、甘肃陇西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和个人收藏。作品被刻石于重庆长寿菩提禅寺,为海内外友人刻印多方。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张学军 | 印章作品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