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人的身體,外部為陽,內部為陰

接下來,我們講“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金匱真言論》第二部分的第一段講的是怎麼劃分晝夜的陰陽,我們前面也講了“子午流注”,就是說從子時一直到午時,然後再到亥時。依據這段話,後世發展出了“子午流注”理論,它把各個時辰對應的臟腑,都按經絡我們後天之氣流注的順序,全部給貫穿起來。比如說,從3點到5點是屬於肺,5點到7點又屬於大腸,7點到9點屬於胃,這就是我們的經絡理論對《黃帝內經》的進一步發明。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部分的第二段,開始劃分人的陰陽。知道四季的陰陽和晝夜的陰陽的目的,是讓你用自己的臟腑經絡氣血去應和天地的節奏和變化,就兩個字:一個是要“和”,另一個要“諧”。“諧”就是一樣,共振頻率是一樣的。天亮了你出來,日出而作;天黑了你休息,這叫“諧”。


黃帝內經:人的身體,外部為陽,內部為陰


什麼叫“和”呢?就是天氣太冷的時候,你要去穿棉衣、睡火炕,不要凍壞了;夏天太熱了,你稍微在樹蔭底下坐會兒,扇扇扇子,不要讓自己熱得中暑,這叫“和”。“和”是不同,“諧”是同。

快到崩潰的時候一定要“和”,往極點走的時候一定要“諧”。什麼時候應該“和”,什麼時候應該“諧”呢?要掌握那個“度,所以中醫不好學在這兒呢。很多人問路說:你告我從哪兒走吧,我應該往哪個方向走?那我就問了,你是採取什麼方式?開車來、還是坐地鐵來,或者坐直升飛機來?另外,你什麼時間來?趕上高峰,你走的路線和平常的路線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經常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你不給我具體條件,我就沒法給你指一個方向。但是還是有一個規律可循,你先知道天地的陰陽、晝夜的陰陽,然後知道你的陰陽,知道你的限度,這樣你就知道什麼時候去“和”,什麼時候去“諧”。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呢?在限度比較低的方面就先“諧”。“諧”不了就“和”。快到崩潰的時候一定要“和”,在往極點走的時候一定要“諧”。好比夫妻打架打到快離婚的時候,肯定一個人得服軟,你如果還是“諧”的話,兩個人都那麼硬,你硬我也硬,那就只能崩盤了。你硬的時候我軟一下,我回頭再收拾你,敵進我退,敵疲我擾,這叫“和”。這就是敵人是彈簧,你弱他就強。

這個度的把握,就是為人處事的聰明和智慧,包括養生保健。如果你想維持身體健康,也是維持一個系統,要讓它發揮到極致,這是往那個極點走,這會兒一定要“諧”。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年輕的時候乾的事兒,快到極點、快崩潰的時候,一定要“和”了。知道退讓、知道妥協,人就活出來了。


黃帝內經:人的身體,外部為陽,內部為陰


什麼叫輔佐?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輔佐”,你說過:輔佐中國文化發揚光大。這個“輔佐”用得很好中國文化有好中國文化有好的一面,我就順著他走,這叫輔一把;對於糟的一面,壓抑人性的一面,我就要提出批判,要拋棄它或者批判它,這叫佐。佐就是不同,我們經常說意見相佐,燉肉的時候加點兒佐料。什麼叫佐料?肉是寒性的,我就加點熱的,這叫佐料。我們現在不說文言文,都說白話文。一說白話文,就把古代文言文那種反義詞也連在一塊兒,變成一個同義詞了。我們經常說,你怎麼這麼不捨得?本來舍和得是反義詞,現在變成了一個詞叫“舍”。中國文化的文字很有意思,輔佐,捨得,全都是相反的意思。

我們經常說:你輔佐一下他,你是輔他一下,還是佐他一下?古代人講:這個人有王佐之才。什麼叫王佐之才?敢揭龍鱗、敢觸怒龍顏,敢給皇帝提反對意見的那個人叫有“王佐之才”。只會拍馬屁,阿諛奉承,皇上說往東就往東,皇上說往西就往西,那叫光輔沒佐。我們說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難道就是和嗎?或者難道都是諧嗎該和的時候要就是和嗎?或者難道都是諧嗎?該和的時候要和,該諧的時候要諧。


黃帝內經:人的身體,外部為陽,內部為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