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战疫"加速无人零售布局

无人零售只不过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情理之中的选择。瑞幸咖啡想要实现的,是“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无人零售:线上流量,线下渠道

2020年1月8日,瑞幸在北京发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宣布正式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 pop MINI)。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发布会现场,瑞幸创始人钱治亚公布了瑞幸的最新门店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总数达到4507家,累计交易客户数超过4000万。这一数据证实了之前不少媒体的猜测——瑞幸门店数量已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但显然,瑞幸的野心不止于此。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一、瑞即购

瑞幸研发的无人咖啡机,号称采用瑞士Scharere咖啡机、WBC大师精心拼配的IIAC金奖咖啡豆和其他优质原料,售卖现磨咖啡,产品品质、口味、价格均与瑞幸咖啡门店保持一致,实现“千杯如一”。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如果按此描述,瑞信所有线下门店几乎可以砍掉大部分店内咖啡师人工成本,以机器取代人工,听起来似乎是个合理而靠谱的逻辑。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二、瑞划算

无人售卖机,说其最大的特点是“线下买到电商价”,打破传统自动贩卖机的定价潜规则,并且内嵌共享充电宝业务。产品主要包括瑞信自有品牌与第三方品牌的爆品。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如果说与传统的无人售货机相比的话,瑞幸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点:

  1. 前期通过咖啡已经建立起来的强大终端门店网络构成极强的可复用的基础销售渠道,通过多产品线复用提升坪效和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其基础渠道场景,还可为其衍生渠道: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场所,提供充分又便利的前置仓支持;
  2. 在强大的渠道基础上,瑞幸咖啡可通过集中大规模采购压低进货价格,借助“瑞划算”减少渠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即其提出的使消费者在享受无人售货机便利的同时,享受电商的低价;
  3. 基于咖啡而培养起来的自有独立流量入口,一方面能复用为其无人零售入口流量基础,另一方面新增SKU也能因为提供多样化选择而增强用户粘性,可谓相互借力又相辅相成。


这三点中,一个是线下渠道,一个是线上流量,特别是在今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的时代,线上已经完全可以完成交易闭环。将线上集中性流量与线下门店的分布式网格型渠道结合在一起,实则是构建了一张非常密实的天网+地网,这两张网有效的笼络了消费者,走到消费者最前面,让忙碌或者懒惰的消费者可以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完成购买交易,在消费心智和选择上就已经具备了优先级。同时,通过强大的渠道和流量形成的规模再反向向上游供应链获取利润,其实是形成了非常优秀的正向循环系统。


透视瑞幸管理层的两套财报

对于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错过去年IPO的瑞幸咖啡是件相当遗憾的事。瑞幸咖啡全年涨幅114%,几乎跑赢了所有新老上市公司,尤其是在2019年11月中旬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宣布「单店盈利」后——迎来了典型的「戴维斯双击」——利润改善与前景向好,带来了预期PE乘积加成的股价走高——近两个月股价近乎翻倍,从上市至今年1月累计涨幅超过166%。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其实包括很多媒体在内的业内人士也没太弄明白「单店盈利」是啥意思?财报上不都是毛利润、运营利润和净利润吗?研究的更深点的或许还会看EBIT和EDITDA,而事实上,单店利润为正甚至比你看到财报数据信息更有价值。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在瑞幸的表述中,提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单店盈利,其单店利润率为12.5%,所以单店是在去年Q2到Q3的几个月了从微亏变成了盈利,利润率提升了20%,这意味着单店模型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在公司管理者的算盘里,一般有着两套财报,一是按照SEC规则发给投资者的财报,里面披露的数据都是规定动作,但这里面猫腻不少,往往不少底色不纯的公司通过确认收入时间,扰乱成本项等资本腾挪术来「调整利润」,所谓财务欺诈也是这么来的。


另一套则是「管理报表」

——在收入项更看重订单(完成)收入而非确认收入;在成本项一般来划分为前端成本和后端成本,所谓前端成本主要看最小单位经济模型 UE(Unit Economic),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就是单店模型,细分则包括单店的房租水电、门店员工、原材料成本等与门店运营密切相关的支出。


后端成本一般叫总部成本,主要包括了广告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瑞幸的广告投放,APP开发等都会计入后端成本里,一般来说,后端成本占据了公司总支出的大头。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对于一个高增长也高亏损的公司,一个重点里程碑就是看前端成本成否与其售卖的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净收入打平,如果打不平,需要看问题到底出在哪,是否有优化空间,当前端可以盈利后再看后台成本支出的变化,比如市场营销、用户补贴如果力度减小甚至停掉,是否可以依靠前期跑出的体量继续盈利,当然这时候已经属于相对成熟型公司范畴,属于是另一个话题了。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瑞幸咖啡门店盈利就意味着前端成本已经打平甚至盈利,所谓「跑通了模型」,这才是后续的边际扩张,飞轮效应的核心。


美国的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净利润×市盈率的维度,而前端盈利是最终产生净利润的重要节点,正因为机构投资者看到了这个信息,才愿意继续重注公司,也正因如此,瑞幸在年底完成了一次股价飙升。


疫情下“无人零售”的风口

而在疫情之下,无人零售由于避免了人员接触,反而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和至上而下的推广。瑞幸咖啡CEO钱治亚表示,瑞即购和瑞划算的机器可以摆放在大堂、办公室以及任何能够接近消费者的场所,一定程度扩大了瑞幸的服务场景。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另外,无人零售对于瑞幸咖啡而言可以极大减少高昂的人员和装修费用,并大幅减少了场地租金。而国内大部分咖啡馆支出占比较大的是租金、人力和物料。据估算,每个运营人员可同时维护10台无人咖啡机,即使是按同等的物料来制作,一杯咖啡的售价可以压缩到50%以上,且出品速度快、售价低且味道不输一些普通的咖啡馆。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瑞幸咖啡从全国调拨无人咖啡机“瑞即购”支援武汉各大医院,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安全便利的咖啡饮品和服务。同时瑞幸咖啡宣布,优先为全国范围内的三甲医院免费配备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且承诺在官方宣布疫情完全结束前为所有入驻医院免费提供咖啡饮品。

瑞幸咖啡的两套财报,

“瑞幸提出用无人咖啡机的形式为我们免费提供咖啡,既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喝到了咖啡,又满足了特殊形势下无接触的安全卫生标准,很暖心。”武汉六七二医院的医生表示。


疫情带来了新一波智能取餐柜、无人咖啡机等无人概念的走红,但要实现长久发展,归根结底仍然要回到精细化运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