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今 天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

李叔同先生“由一個濁世公子,而留學生,而藝術教育家,最後成為律宗高僧弘一大師,真可謂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在李叔同五歲的時候父親李筱樓就去世了。失去父親後,李叔同是伴著母親的殷殷叮嚀日漸成熟起來的。他從母親身上繼承的,不但有正直的人格、深切的同情心,還有對佛的虔誠。母親的去世,使李叔同陷入了極度的哀痛當中。他母親去世的時候46歲,好像他有了本領剛想孝順自己的母親,可是這個時候母親去世了,所以他認為幸福時期已過,就為自己起名叫“李哀”。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李叔同(1880-1942)

母親去世以後,李叔同帶著全家,將母親的靈柩送回天津安葬。對於母親的葬禮,李叔同力排眾議,另訂新的文明喪儀。在當時天津的《大公報》上,李叔同刊登了一篇《哀啟》。按照歷史延續下來的喪禮都是穿很重的白孝,有哭什麼的,都取消了,他自己彈鋼琴,自己譜曲,自己寫哀歌。喪禮上的改革,人們都說,李三爺在天津又辦了一件奇事。

李叔同革故鼎新地為母親辦了這次喪禮,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在距離今天將近一個世紀以前,在一切都很守舊的社會背景下,一個26歲的青年倡導喪禮改革,是需要相當的膽識的。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李叔同(1880-1942)《自畫像》現藏於東京美術學校

1906年李叔同考入日本美術教育最高學府---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成為中國第一批美術留學生中的一員。到達日本後的第二年,李叔同剪去了腦後的長辮子,報名參加了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的入學考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後,抱著吸收西方繪畫理念的宗旨,李叔同開始了他從未接觸過的西洋繪畫學習。

在日本期間,李叔同以無畏的態度創造了很多中國藝術史上的第一。而其中最為重要的貢獻就是戲劇。1906年他與曾孝谷發起成立了春柳社推演新劇,1906年,長江中下游發生水災,沿江各省均受災嚴重,這個消息傳到日本後,春柳社準備在東京組織一場以賑災募捐為目的的義演,已經開始廣泛接受西方藝術薰陶的李叔同立即想到演出新式話劇。當時因為戲排得不成熟,不想演,但是國內的水災來了,為了救濟國內的水災,這些熱情的遠方遊子決定提前演出。這便是轟動一時的《茶花女》。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李叔同《茶花女》劇照

這個戲受到日本各界的極大好評,他們賣票的收入救濟了水災。也看到李叔同青年時代愛國的情懷讓人佩服。如今我們還能看到兩張老照片,照片上的李叔同身著女裝,這正是他在日本公演話劇時扮演茶花女的劇照。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天津李叔同故居紀念館

1911年李叔同從日本回到天津,回到天津後,李叔同在家中“意園”旁邊改造出了一間“洋書房”。“意園”和“洋書房”也是早年李叔同在天津進行藝術活動的重要載體。意園旁邊,就是李叔同的洋書房。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此幅李叔同《花卉靜物》就是1911年創作於“洋書房”(中鴻信2019秋拍拍品)

在李叔同的這座洋書房裡,他除了會見青少年時期結交的津門士子外,還接待過“天涯五友”之一的袁希濂。每逢節假日的閒暇,袁希濂都是洋書房的常客。兩人在這裡談起“天涯五友”的聚散,回顧近十年來的人生遭際,不禁感慨唏噓。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天津李叔同故居洋書房至今仍陳列著李叔同《花卉靜物》複製品

天有不測風雲,也正是在1911年,李家遭變,兩家錢莊倒閉,百萬家資倏忽之間蕩然無存。家裡破產,再加上上海還有他所牽掛的人,李叔同在1912年春節前夕離開了天津,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劉質平、豐子愷與弘一法師

1913年春天,上海《天平洋報》創刊,李叔同被聘為編輯,主編副刊畫報。同時他在城東女學教授文學和音樂。這年秋天,《太平洋報》負債停辦,李叔同遂應老友經亨頤之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擔任圖畫和音樂教員。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任教時寫過《近世歐洲文學之概觀》、《西洋樂器種類概況》、《石膏模型用法》等文章,介紹西洋文學藝術各方面的知識。他教的圖畫,採用過石膏像和人體寫生,這在國內藝術教育上是個創舉。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弘一法師贈李晉章舊藏英國小管風琴(中鴻信2019秋拍拍品)

音樂方面,他利用西洋名曲作了許多名歌,同時又自己作歌作曲,向學生灌輸新音樂思想。學生中有圖畫音樂天才的,他特別加以鼓勵和培養。如後來成名的豐子愷的漫畫、劉質平的音樂,就是李叔同一手培養起來的。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弘一法師與劉質平來往書札(中鴻信2019秋拍拍品)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豐子愷漫畫《奏凱歸來》 (中鴻信2019秋拍拍品)

1918年正月十五,來到杭州六年後的李叔同,因醉心於佛法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為正式出家做著積極的準備。他講,人生有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就是溫飽,就是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很滿足了。如果再繼續,就是要學藝術、學文化,達到藝術上的盡善盡美。藝術再昇華一步,就是思想意識。所以思想意識上的昇華註定他要皈依佛教。1919年暑假他出家了。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弘一法師(1880-1942)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弘一。從此,中國藝術界少了一個藝術家李叔同,中國教育界少了一個教育大師李叔同,佛學界多了一位高僧弘一法師。出家後的李叔同雖然過著“行雲流水一孤僧”的生活,但並未完全脫離與藝術教育的關係,除了專研律部,還繼續作詞作曲。1942年,一代藝術先驅李叔同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享年63歲。彌留之際,他還寫了“悲欣交集”四字,一面欣慶自己的解脫,一面悲憫眾生的苦惱。一帆風雨,只有人歸去。由一個濁世公子,而留學生,而藝術教育家,最後成為律宗高僧弘一大師,真可謂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2019.12.12

歡迎添加關注!

從濁世公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三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